首页 -> 2008年第1期
挫折教育才谓真爱
作者:袁帮翠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广和普及,挫折教育已逐渐成为二十一世纪的一个重要课题,它是心理素质教育的一部分。近年来,经济发达了,社会也进步了,但身边的孩子们承受挫折的能力却越来越差了,因抗挫折能力差而引发的悲剧时常发生,有的甚至触目惊心。
有的青少年学生,由于优裕的物质条件,贪图享乐,浪费生命,不专心学习,遇到困难就请家长代劳,以致后来发出“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恨读书迟”的悔悟;有的学生在考试或升学失败后,冷漠退让,放弃人生追求,离家出走,甚至还做出轻生的极端行为;还有学生在遭到挫折后不能自拔,就自怨、自叹、自恨、自责,并从此萎靡不振……如此种种,与现代学生要“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做人”的素质教育要求是格格不入的。我们在扼腕叹息的同时,就会想到,这些抗挫能力差的孩子也是生活在老师和家长的关爱下的呀,问题出来了,悲剧发生了,我们能说这种“关爱”是智慧的真爱吗?如果从小就对这些孩子们进行一些“挫折”的锻炼和教育,也许就不会有以上悲情的上演了!
挫折的发生是经常的,提高挫折的耐受力和适应力是生活在竞争社会中的每一个人生存与发展所必须的,尤其是青少年学生。目前,国外许多发达国家已经实施提高孩子对挫折承受力的教育(韩国和日本的挫折教育成功地走在世界前沿,成效最显著),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潜能,打击学生的骄傲情绪,使学生能真正享受成功的喜悦,培养他们内在的自信与乐观。战胜困难的毅力和勇气,还能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作为人生的一门必修课。挫折教育对当今的孩子尤其重要。值得欣慰的是,也有一些走在改革前沿的学校已开始了挫折教育方面的尝试。例如,有些学校在每年新生入学之际,均对其进行磨练意志的军训。荆门市象山小学还组织四至六年级的孩子,进行“模拟长征”的徒步跋涉,往返近四十里,很好地磨砺了公子小姐的意志。我在近二十年的班主任工作中,除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对孩子们实施挫折教育外,还经常人为地制造种种挫折,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磨难教育,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这些活动的开展足以表明,挫折教育已引起了教育界的重视,并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如何把我们的教育智慧融入到对学生无微不至的爱之中,行之有效地实行挫折教育呢?下面是我的一点体会和拙见。
第一,用名人事迹激励学生。
遇到挫折虽然不是件好事,但未尝是坏事。因为失败是成功之母,挫折无不孕育着成功。从古到今,几乎每一个出类拔萃、卓有建树的人。都是从大大小小的挫折与逆境中摸爬滚打出来的。我班有个学生,品学兼优,但很不幸,在她读六年级时,爸爸发生了意外离开了她,妈妈也因为过度的伤心而引发了精神病,整天流浪街头。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沉重打击,稚嫩柔弱的她一下子崩溃了,伤心、痛苦、沮丧、绝望向她袭来。这时我用幼年周恩来(因目睹残酷的社会现实,经历了苦难的洗礼。立下“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伟大抱负)事例教育她,用海伦·凯勒、保尔·柯察金和张海迪“人残志坚、自强不息”的名人事迹来开导她,激励她,使她明白“不经风雨,难见彩虹”和“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等道理,只有经得起挫折的考验,才会有坚强的意志,才会战胜逆境取得成功。经过耐心的思想教育,她终于重新点燃了希望的火花,勇敢地面对挫折的挑战,一面上学,一面照顾生病的妈妈。当她以优异的成绩毕业时。她感激地拥抱着我久久不愿离开。
第二,用人生理想教育学生。
在现实生活中,不遭受挫折是不可能的。而人的行动是受理想支配的,有了正确的人生理想就会在黑暗中见到光明,在困难和挫折中充满信心。因此,教师要给学生贯彻时时准备遭受挫折的思想,让学生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不至于遇到挫折就束手无策而裹足不前。多给学生讲解那些身处逆境仍然自强不息、奋力拼搏的人生经历,教育学生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有敢于面对现实的勇气,在逆境中也能够顺利走出来,满怀激情地拥抱生活,让学生终生受益。
第三,用各种挫折磨砺学生。
除了很好地利用好日常生活中种种挫折进行教育外,我们还可以人为地设置障碍制造挫折,以训练其对逆境的忍受毅力。如安排劳动、明确体育锻炼任务和出难题作业等等。让学生人为地遭受挫折,磨练意志,对提高抗挫能力是大有好处的。
第四,用正确方法引导学生。
在现实生活中,不遭受挫折是不可能的。首先,教师要指导学生遇到挫折不心灰意冷,要有不畏挫折的气概,学会正视挫折。其次,教师要教给学生战胜挫折的方法,冷静地对待挫折,让他们遭到挫折后能想方设法去克服它。万不得以,在尽可能的情况下,还可以请求帮助。教师还可以授给学生避开挫折的方法,从挫折中学到知识,吃一堑,长一智,总结挫折的教训,积累战胜挫折的经验,让他们更具抗挫技巧。
栏目编辑 蔡 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