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期
反思型教学
作者:冯 茹 束学军 陶全胜
[关键词]反思型教学;大学英语教师;专业素质
随着教育改革和实践的不断深入,教师的专业素质发展与提高已越来越成为时代的迫切需要,并逐步成为国际教师教育发展的趋势。教师队伍专业素质的发展与提高是指教师在其专业素质方面不断成长的过程,是教师专业信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情意等方面不断更新、完善的过程。作为教育活动的组织者,无论是从现代知识观、教育观、学习观、学生观的确定方面,还是从教育内容、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方面,都能体现一名教师的专业素质水平如何。因此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已成为现代国际领域中的一个热点问题。
一、反思型教学的实际运用
1.概念
杜威认为,反思需要具备以下条件:①教师反思的内容必须出现在包括教学活动的社会情境中;②教师必须对有待解决的问题发生兴趣;③反思的内容必须来自教学活动;④反思的重点是教师所在的教学环境中的问题;⑤反思的问题来自教师并由教师本人解决;⑥反思必须是一套系统化的程序;⑦对问题的观察所得出的结果来自教学经验;⑧教师的观点有待通过教学实践的检验;⑨上述观点一旦证实,须引入教学活动中,观点与行动之间的互动是可逆的;⑩这种可逆的行动可转化为新的观点和对教学活动的新的理解。可见反思的过程是由一系列教学实践活动构成的反思链。
美国学者维拉认为:“反思型教学是教师借助发展逻辑推理的技能和仔细推敲的判断以及支持反思的态度进行的批判性的过程。”华东师范大学熊川武教授对反思型教学作出了如下定义:“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努力提高教学实践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由此可见,反思型教学不仅仅是回忆或回顾已有的教学活动和教学行为,而是要通过教学主体的不断探究、质疑,找到其中的问题和答案,不断矫正不正确的教学行为,合理地进行自我评价,知道未来的教学行动,使自身的教学具有发展的价值、创造的价值和自我实现的价值,使自我经验型的教师发展成为反思型教师的过程。
2.反思型教学的基本特征。
(1)实践性:是指反思发生与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始终。反思结果最终会使教师教学效能的提高也是在其具体的实践操作中完成的。实践是反思的起点、基础和归宿。
(2)针对性:教师反思是针对自我现行的行为和依据的规定而进行解剖分析。
(3)反省性:是指对于自身实践方式和情境,立足于自我的多视角、多层次的观察思考,是教师自觉意识和能力的体现。
(4)时效性:是指对当下存在的非理性行为、观念的觉醒、纠偏矫正和完善。这种时效性具有个人化、及时化、自动化的特点,可以大大缩短教师成长的周期。
(5) 过程性:反思是一个过程。它包括意识期、思考期、修正期,同时也意味着在教师的整个职业成长过程中必须经过这样的长期不悔的自我完善。
3.反思的内容与过程。
反思的内容众说纷纭,各流派学者都从不同角度阐述了自己的主张,从他们的观点中我们可以看出反思包括以下几点:①具体教学实践活动在此实践中的反思。主要探究和解决教学问题的基本点,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反思使教学过程更合理更有效。②做出教学决策的基础反思。教师所持有的对教育、教学的反思会使教师在实践中掌握一种自觉的理论。这种理论在实践中通过反思教学而不断完善和发展,使时间和理论最终走向统一。③对教师反思行动的反思。在反思型教学中,必须考虑到反思本身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反思对教学效果和质量有没有影响,反思达到什么程度才是理想的状态,反思是否影响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等。
科顿和斯巴克斯·兰格提出了一个教师反思的过程:①发现、选择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发现并选择特定的问题给予关注。②分析问题、收集与此相关的资料进行分析,形成课题,进一步对课题进行评价和论证。③解决问题。通过建立各种假设,以解释情境和指导行动,验证各种假设。当这种行动可以被观察和分析时,教师就开始了新一轮的反思循环,从而形成有效的反思链。经过这样的循环往复,教师会形成新的理解能力,更重要的是形成了一种稳定的、习惯的反思状态。
4.大学英语反思型教学存在的问题。
(1)对备课的反思。对备课反思的主要内容是反思有没有认真钻研教材,有没有精心设计上课的全过程等。如认真学习并了解了大学英语的教学大纲了吗?明确该学年和各章节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吗?学生对学过的章节知识掌握情况、运用能力如何?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以及读听写的实际水平如何?围绕这些教学目标来设计备课教案,而不是那种为应付检查而流于形式的格式单一、模式化的教学反思备课教案。
(2)对上课的反思。对上课反思的内容主要是指教学目标是否达到,教学效果如何,教学过程设计得是否合理,时间分配是否得当,教材的重点是否突出正确,层次是否清楚,学生对知识点掌握情况如何,还存在哪些问题,怎样改进等等。
(3)对学生的反思。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怎样?课堂纪律、听课质量、接受消化能力如何?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情况、预习情况以及完成作业情况如何?
(4)对利用的资源的反思。我们都明白,现代大学英语教学离不开学生、教材、图书馆、互联网等。它们都是我们教研过程中可能求得帮助的对象。我们对这些教学研究的资源利用得怎样?
(5)对与同事合作意识的反思。有的人嘴里喊着“众人拾柴火焰高”,自己却习惯于“各人自扫门前雪”。有教学难题时,与同辈讨论怕丢面子,与小辈讨论怕有损权威,严重缺乏与同事的合作意识。
5.大学英语教师进行反思型教学的目的及意义。
(1)教师教学效果提高的要求。教师在其有限的工作生涯中,随着时间的推移,确实能够积累大量的经验。但经验本身并不一定意味着成长。如果教师能够有意识地记录、思考甚至怀疑自己的经验,并将这种经验的反思用于自己教学的改进上,那么教师就获得了可以促进自己不断提高的专业素质。所以,如果经验意味着成长,那么前提条件是这种经验必然同时包含着反思。不加反思的经验不仅不能提高教师的工作绩效,反而会成为教师处理教学问题的包袱。
(2)教师教育职业化倾向的要求。当前我国教师教育的内容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专业学科知识,功能性知识,工具性知识。我们可以明显看出,我国教师资格的认证水平较低,教师的职业化程度不高。教师的职业并非具有不可替代性。教师的培养只集中在狭隘的教学行为上,教师的任用只集中在学历学位上。很多学校招收新教师只看学位,没有学位免谈。而学位的培养是重修多、提高少;过关多、淘汰少。不论他们的“教学能力”多么令人费解,可他们手中都持有学位证和教师资格证。如果在教师素质培养方面严格把关,他们在各自的学科领域会更富有专长。如果教师再在扎实的专业基础和良好的教学技能之外进行反思型教学,那么他们的素质就会更全面,更符合时代要求。
(3)教师培训理论化的要求。奥斯特曼将教师的理论知识分为两类:一是“所倡导的理论”。这种知识教师容易注意到,也容易受外界新信息的影响而产生变化。但是这种知识并不能对教师的教学行为产生直接的影响;另一类是“所采用的理论”。这类知识可以对教师的教学行为产生直接的影响,但却不容易被教师意识到,也不容易受新信息的影响而产生变化,而是更多受到文化和习惯的影响。以上两类知识不是对立的。教师所倡导的理论可以转化为他们所应用的理论,并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产生影响。然而,这种转化是有条件的。教师对自己教学实践的反思是其中的重要条件之一。教师通过教学反思能够意识到两种理论的不同,能够较为清晰地意识到“所倡导的理论”的概括性和普适性,因而不会机械地照搬,而是使用情境的适合性来操作;通过教学反思,教师能够较为清醒地意识到自己所采用理论的情境限制性,从教师教和学生学两个方面对教学活动进行观察与分析,从而找到两种理论的契合点。
二、反思的策略
1.日记反思。
通过写日记进行反思可以是灵活多样的。教师可以将教学过程中的经历、与他人的对话、深度的接触、隐语和期待等都写在日记里。日记反思应该体现专题,也可以就自己刚刚结束的教学活动进行全方位反思。反思日记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对教学中包含问题的教学事件进行详细忠实的描述。第二部分谈谈你的看法和体验,提出问题。第三部分可以提出改进教学的建议。教师不但应该将自己教学中的诸多感悟记录下来,还要特别牢记日记中提到的专题性问题和改进建议,以真正地促进教师的成长。
2.从学生身上反思。
通过学生的眼睛来观察自己,将自己在学习中从学生角度的感悟记录下来。①简要记下学习发生的时间、场合、涉及的学习内容;②记下积极的教学事件,并写下为什么是积极的,你从中可以学到什么;③记下消极的教学事件,并写下为什么是消极的,在你的教学中有过这样的教学行为吗?你从中可以学到什么;④对本次的学习进行总结,可以和自己的同事交流,也可以和自己的学生交流。
3.在与同事和专家的交流中反思。
同事与专家的反思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通过与同事、专家的积极的有建设性的交流,看到自身的问题,虚心听取专家的意见。另一方面,通过对同事、专家教育教学过程进行观摩而反观自己,及时调整和矫正自身的问题。
4.通过科学理论的学习掌握来反思。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不断学习,掌握最新的教育教学理论,使理论在实践中得到应用。对照反思自身的教学经验得以充实发展,澄清了在实践中的困惑,把经验与理论结合起来,为解决现实的或未来的教学问题打下基础
总之,反思型教学是教师促进自身专业素质发展、提高教学水平、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过程和手段。因此我们对教学的反思和教师的专业成长要有正确的认识和行为。只有这样,大学英语教育才能真正得到发展和提高。
参考文献:
[1]熊川武.反思性教学[M].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10.
[2]饶从满, 王春光. 反思型教师与教师教育活动初探[J] . 东北师大学报, 2000.5.
[3]束定芳, 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