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期

新课标理念下初中数学课堂的导入

作者:陈珍祥




  课堂导入是教学重要环节。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课堂导入的设计与教学,创设生动有趣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的问题情境,开展生动活泼的数学实践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教学的进一步开展做好铺垫。
  
  (一)创设生动有趣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情境,在导入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的课程理念要求:数学课程要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运用。在课程导入时应该充分利用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根据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发展的要求创设问题情。例如:在教学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知识时,用鸡兔同笼问题创设情景,(鸡兔同笼共有36只,有腿100条,求笼中鸡兔各多少?)学生虽然进入初中一段时间了,但对这个问题的解答还停留在小学的思维层次上,在短时间内只有少数学生会用小学所学的知识,通过列算式求出答案。这时教师可以给出这样的解题方案:利用电脑演示让兔子把2只前腿都举起来,再问学生:“如果笼中所有的兔子都这样把前腿举在空中,那么站在地上的腿一共有多少?地上少了多少条腿?……”通过引导和分析,学生一般能较快求出兔子的只数。学生对这样的解答会产生兴趣,会在课堂上跃跃欲试,议论纷纷。这时老师可话锋一转:但是大家想让这些兔子按我们的要求做是十分困难的,而利用列方程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要容易得多,那些同学能用列方程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对部分学生来说,利用列方程解决这个问题难度并不大,能很快根据题意列出方程,再利用解方程求出问题的答案。通过比较两种不同解题方法,学生感受到利用列方程解应用题解决像鸡兔同笼这样较难的实际问题很方便,也容易的多。从实际教学效果来看,学生对这样的导入感觉新颖,兴趣浓厚。为后面的教学开了一个好头。同时这样设计导入,使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感受,得到对新知识的认同,并以此为学习新知的思维起点。这种方法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得知识,培养了学生学习解方程应用题的能力。因此,只要教师能细心观察、精心设计,紧密联系学生熟悉的生活,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围绕教学目标创设问题情境,就一定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为下一步的教学打好基础。
  
  (二)设计新颖活泼的课堂游戏,使学生经历数学概念形成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往往有意无意地把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中的现实问题隔绝开来,尤其体现在所谓“纯理性”的数学概念教学的课程中。如果希望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数学学习活动之中,那么就需要让学生面对自己熟悉的生活问题情境,在情境体验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知识。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恰当的教学活动,让数学概念融入可以让学生“亲身经历”的数学活动过程中,主动把抽象的数学概念与生动的生活背景联系起来,让他们在课堂上通过自主探索、亲身参与,经历和体会数学概念形成的过程,从而达到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的目的。
  例如:初中阶段“概率”是一个抽象、难以理解的概念。在课堂导入时,可以让学生两人一组做“石头、剪刀、布”的游戏。然后对失败者提出问题:“你输的服气吗?”学生回答:“服气!”接着问:“你想赢回来吗?怎样才能赢回来?”学生会高兴的回答:“继续游戏,我就有机会赢回来了!”,“你怎么知道有机会赢回来?”这样就很自然的把游戏中学生的情绪迁移到探究事件发生的概率上来。讨论“概率”这个导入从学生非常熟悉和习惯的“石头、剪刀、布”的游戏出发,通过亲生经历、体会概率产生的过程和计算方法,从具体的生活知识中抽象出数学概念,经历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提高了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实践活动,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数学课程标准》特别加强了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内容。要求“帮助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挑战性和综合性的问题,以发展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实践活动是检验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很好的教学形式,也是联系数学课堂与学生生活得很好的桥梁。在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实践活动,并且精心设计活动方案,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数学知识、运用数学知识和感受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例如:在事件的可能性大小的教学中,上课开始就进行摸球游戏,在口袋中放入10个只有颜色不同的乒乓球,其中白球8个,黄球2个。在学生开始游戏前告诉学生:里面有2种乒乓球,颜色分别是白色和黄色,除了颜色不同外其他都一样,但是不告诉具体的个数。让学轮流摸乒乓球,在每次摸球前让全班学生猜测:摸到的乒乓球是白色还是黄色的?刚开始游戏时,猜黄色和白色乒乓球的人数比较接近,随着游戏进一步展开,猜白球的学生也会逐渐增多。这时可以结束摸球游戏,让学生猜测袋中2种乒乓球那种多那种少?通过小组交流讨论:为什么摸到白球机会大?学生得到结论:袋中白球较多。然后打开口袋让学生数袋中两种球的个数,让学生领会摸到白球机会大的原因是口袋中白球较多。因此得出事件的可能性大小由事件发生的条件确定的结论。学生通过课前游戏感受知识的趣味性,感悟数学与生活是紧密相连的,活动中充满了数学,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就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又如:在学习全等三角形的条件(边边边)时,开始就让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画出一个三角形:使它的三边分别等于4厘米、3厘米、2厘米,然后用剪刀剪下,和其他同学的图形进行比较。学生会发现所得到的三角形能互相重合。很容易的理解“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这个公理。
  
  (四)制作精巧的数学课件,模拟“现实”情境,为数学课堂导入设计提供更广阔的舞台
  
  21世纪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使我们的教育由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块黑板的课堂教学走向“屏幕教学”。多媒体课件以其形象直观、生动活泼、信息量大等特点正在逐步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教学手段。数学教师也应该充分利用电教媒体,设计出模拟现实的情境,使原本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生活化,以提高数学课的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不仅掌握数学知识,而且喜欢这门学科。 例如:在进行运用轴对称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开始时,利用多媒体放映一段古代将军驰骋疆场的短片,在短片中插入唐代诗人王维的《从军行》里的诗句“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再将短片中的场景虚化为这样的情景:将军观望烽火后从山脚的A处出发,驰向草原上的交河边(直线a)的C处饮马,再回到军营B处,请帮助将军设计最短的路线。这样的导入为教学的展开做好了充分的导引,使课堂氛围活跃。 导入环节是教学的先导,设计巧妙的导入能够有效地组织教学,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新课的学习上来,能够恰到好处地为新课创设情境,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便有一种内在的力量推动学生自觉地、积极地去探究,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