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3期

拓展沟通渠道,培养交往能力

作者:高春兰




  在特殊课程改革和发展的今天,我们应该用“交往”来重建教育课程。“交往”教育暗含了对民主平等的人际关系和包容心态的倡导,以及对主体的弘扬和对个性的崇尚。沟通是交往的主要手段之一,也是交往的重要目的之一。从智障学生的生活情境与人际关系着眼,努力构建丰富多彩的智障生人际沟通机制,拓展人际沟通渠道,优化智障学生的人际环境,是我们改革智障课程的目的之一。近来,我们在加强智障学生沟通教育方面也作了一定的尝试。
  
  一、建立“沟通热线”
  
  沟通热线就是要充分利用各种书面的与口头的、传统的与现代的、正式的与非正式的交际手段,如通信、黑板报、校园广播、电话、集体座谈等,拓宽师生、生生、师师、家校、亲子沟通渠道。一方面增进理解,改善交往;另一方面即时发现问题,弥合分歧。主要方法是利用学校黑板报、校园广播、交往活动课和家长定期返校日等途径,及时地、有选择地将“沟通热线”中涉及的、具有典型性的、普遍性的问题提供给师生、家长座谈、评析,也对师生、家长进行必要的人际沟通的技能指导。例如,我们在中高年级设立“班主任信箱”、“家长意见簿”、“学生留言簿”等,鼓励和培养相互之间的交流、对话,促进沟通。 九年级一同学在给班主任的一封信中这样写道:“高老师,劳技课上,你教我们绣花是一件大好事,使我们学到技术,但是你指导太简单了,要根据我们十一个人的不同情况进行个别指导,使我们都能得到收益……”简短几句话,既肯定了学绣花的手艺好,又指出了老师指导的不足。这样沟通正是学生内部力场与老师教学情况外部力场的相互作用的具体体现。
  
  二、训练语言与交往能力
  
  在对智力残缺儿童的社会化训练过程中,语言和交往能力的训练是密不可分的。语言的发展能使他们的交往能力增强,人际交往又能促进他们的语言得到发展。语言能力的训练我们着重在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对语言接受和理解能力训练;二是运用语言进行表达能力训练。只有通过这两个方面能力的训练,才能真正实现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其训练方法主要侧重于口语交流。在每节课教学中,充分运用动物图片、实物、课件等,组织他们进行认真观察,用自己的话说出来,然后在小组中进行相互练说,这样既使他们在具体情境中获得知识,培养他们用口语进行交往的愿望和意识;再就是练好一日一句,夯实语言基础。组织学生每天晨读课学写一句话。不要求把句子写得多么生动形象,只要求学生把当天的一些事情真实地尽量完整地说出来,写下来就行。然后再组织学生进行讲评,讲评时注重对比。对写同一内容的不同句子进行比较,让学生分辨,体会好与差,并对写得好的学生给予一个“★”或者打上分数加以表扬,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久而久之,学生语言丰富,口语能力增强,为以后沟通夯实了语言基础。
  
  三、发展自我沟通
  
  自我沟通是一切沟通的基础,一旦自我沟通出现混乱就很难实现与别人的顺利沟通。一个人在对别人说话或行动前已经历了一个自我沟通的过程,只是人不一定每次都意识到,只有当反复思考一件事时才感到这个过程的存在。自言自语可看作一种自我沟通,应利用某些智障儿童自言自语这个特点来培养他们的沟通能力。即不盲目打断或阻止他们自言自语,而是认真倾听和理解他们所说的内容,然后鼓励和要求学生直接大声地且明确地把“自言自语”说给老师和同学听。长久训练下来,学生自我沟通能力会逐渐正常发展起来。
  
  四、增强活动交流,培养沟通能力
  
  在活动中学,在活动中交流,是锤炼智障学生交往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开展多种活动,可以使学生学到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也可以使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更可以在实际操练中培养沟通能力。如学会正确使用人民币是智障学生将来踏上社会,独立生活的一个必要方面。智障学生虽然能认识人民币,但如何正确使用,在使用过程中又如何进行交易,这些能力比较差。因此,我们从学生实际需要出发,组织学生进行购物活动。在教室的一角设置一个简易“超市角”,里面摆满标好价格的各种常用学习生活用品,模拟超市。选派1-2名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收银员。先让学生逛超市观察超市中各种物品的相应价格,再让学生自由购物,算出选购物品所需的钱数,然后到收银处付款。经过多次训练,智障学生运用人民币能力大大增强,而且在购物、付款中与营业员进行语言沟通。在此基础上,再组织学生到学校小卖部、到超市进行实际购物,真正锤炼其社会适应能力。除此之外,我们还组织学生走上街头,参观市容市貌,与交警叔叔谈安全,到公用电话亭拨打电话等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表达自己的语言,相互进行沟通,学会适应生存。
  交往以及由此形成的良好人际关系是教学的重要内容和目的,也是教学重要前提和手段。所以,我们必须在智障学生交往这领域里进一步探索与研究,突出“共生”理念,并以此作为“交往教育”的逻辑起点和终极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