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3期

新课程标准下对数学学困生的引导研究

作者:王增韩




  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说明了数学不再是少数优等生的专属,它将面向学生这个普遍群体。然而由于升入初中的学生的数学基础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往往表现为上课注意力不能集中等,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加上教师在教学中教学理念的僵化、教学形式的单一,久而久之就使得部分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造就了一批所谓的“学困生”。而如何建立学困生学习数学的自信,进而主动学习,自主学习,成为了摆在数学教师面前的迫切问题和首要任务。
  
  一、学困生的产生及原因分析
  
  升入初中的学生数学基础参差不齐,加上学习中的一些困难,就产生了数学学习中的学困生,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如下:
  1.智力因素。尽管这并非主要的原因,然而我们有时候也不得不接受这个现实,有的人天生智力高人一等,拥有较强的逻辑和抽象思维能力,在数学领域游刃有余。而部分同学从初学开始就屡屡受挫,最终影响自信,也影响今后的学习。
  2.启蒙教育失败。很多同学对于数学的恐惧和无赖是从小学就开始的。数学作为一门科学,有他自己的连贯性和系统性,如果从一开始基础不扎实,到了后面的学习就会步履维艰。而这些失败往往表现在学习方法上的引导失误、基础知识的讲解缺乏透彻性、同学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的锻炼。
  3.学习习惯的障碍。中国的学生很大程度上受传统“面子”思想的误导,同学有问题也往往不好意思问,而这样的缺乏发问精神的学习不可能达到好的学习效果,问题的积累也就成为了后来害怕甚至讨厌数学的隐患。其他还有的学习习惯包括偷懒、不喜欢独立思考等也成为重要的障碍。
  
  二、引导数学学困生走出困境的心理学依据
  
  研究如何有效的引导学困生走出困境,我们必须要具备科学的方法论基础,这里我们就借鉴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以及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思想。
  1.班杜拉:自我效能感 ——提高学生学习自信。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的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班杜拉认为影响行为结果的因素除了结果期望外,还有一种效能期望。结果期望指的是人对自己某种行为会导致某一结果的推测。 如果人预测到某一特定行为将会导致特定的结果,那么这一行为就可能被激活和被选择。效能期望指的则是人对自己能否进行某种行为的实施能力的推测或判断,即人对自己行为能力的推测。当人确信自己有能力进行某一活动,他就会产生高度的“自我效能感”,并会去进行那一活动。而这就成为我们后面提高学生自信对策的理论依据。
  2.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帮助有效提高学生成绩。儿童有两个发展的水平,第一个是现有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能够独立地、自如地完成教师提出的智力任务。第二个是潜在的发展水平。即儿童还不能独立地完成任务,而必须在教师的帮助下,在任何活动中,通过模仿和自己努力才能完成的智力任务。这两个水平之间的幅度则为“最近发展区”。如何合理的在这两个幅度间实现良好的控制,既鼓励孩子的自我动手动脑能力,又实行合理的引导,更大程度上发展孩子的思维和动手水平,就成为教师应当把握的一个标准。
  
  三、引导“学困生”转化的对策
  
  1.激发数学自我效能感,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动力。也就是要求教师引导学生正确归因,提高对自己能力的认识。而具体内容则包括:自信、努力、方法、其他因素与数学学习。
  (1)技巧性转化的例证及积极鼓励。例如抛物线y =-x2+(m+2)x-3(m-1)交x轴于点A、B(A在B的右边),直线y=(m+1)x-3经过点A,求抛物线和直线的解析。这题乍看下去无法动手,学困生难免会因此放弃。这时,教师就要对学生的情绪有所把握,对他们进行正确归因,并一直鼓励学生、相信他们,也采取措施让他们自己相信自己,一天天积累,学生自信累计的同时,也就是兴趣和知识的累积,当然这其中就会有一些技巧性的引导,需要老师特别注意。比如:教师在中间加上一个问题,也许就简单多了。即是:问 A.B两点的坐标是什么?这样他们就会想到用因式分解求出二次函数的两点式。y = -x2+(m+2)x-3(m -1)=(x-3)(x-m+1)继而运用A的坐标求出m的值,进而得出抛物线和直线的解析式分别为y = -x2+2x+3和y = x-3。经过这样一个过程,让学困生把对数学的“不会”转嫁到对某一个知识点的“遗忘”上,打消学生自我否定的学习状态。
  (2)保证成功体验。仅仅能正确地认识自己的能力是不够的,为使学生形成的正确认识能够得到巩固,还需要强有力的积极经验支持。学困生最怕的莫过于考试,因为考试抖开了他们的老底,他们怕老师的指责,怕同学的讥笑,更怕家长的打骂。这就需要消除他们的害怕心理,同时加强成功体验。在平时考试出卷时,尽量增加基础题的分量,对于综合题,尽可能增加几个小问题,以减小难度。对于考试成绩进步的同学,及时表扬,通报家长;对于考得不理想的学生,及时加以辅导,除对他们的成绩保密外,还与家长谈话,让他们多一点关爱,少一点指责。让学困生对数学产生一定的兴趣,为更好地学习数学打下较好的基础。
  2.依据不同的数学基础制定相应的最近发展区,提高学生成绩。对于数学学困生,是因为教学不符合他们的“最近发展区”使得他们对数学学习完全失控所致。在课堂教学中要特别注意这一批学生。例如求证: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这一例题时,对于理论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绝对听不懂,为了使学生各有所得,教师可以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比如;对部分学生只要求能按照题目要求画出等腰梯形的图形就可以了,以此降低要求,也充分顾及个体的“最近发展区”。使学生学有所乐,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数学课堂上都有所收获,调动大多数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也要作多层次的要求,避免个别学生交不上作业的局面,使得学生在作业中各有所为。
  只要数学教师多研究学生的数学“自我效能感”、“最近发展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采取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必定能让学生各有发展,这样才能够让更多的学生学数学,爱数学,才能够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人人学习必需的数学。
  
  参考文献:
  [1]刘京海.成功教育[M].福建教育出版社,1999.6
  [2]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郑强.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开明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