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3期

新课程标准下作业创新改革的探讨

作者:魏秀丽




  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作业创新改革成为教学改革的重要项目,近几年来,笔者在作业创新改革方面做了一些大胆的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为什么要进行作业创新改革
  
  1.旧的作业形式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表现在有相当比例的学生不能认清作业是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重要手段,把作业看成负担,字迹潦草,书面不整洁,且抄袭严重。教师批改后的作业,学生不认真查看,做错的习题不能及时、主动、认真地弄懂弄会。
  2.旧的作业方法,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具体表现在教师没有引导学生分析作业题、选择作业题的习惯,学生对课后习题缺乏本质上、整体上的认识,不清楚各题型之间的内在联系和侧重点。二是教师不能很好的培养学生自查作业的习惯,有的学生不注重做题时知识推导过程,靠对得数来判断对错。
  3.旧的作业方式不能充分发挥作业联结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桥梁作用。其表现在作业由教师批改,保存,作业只在学生和教师之间转换,学生家长不能定期看到自己孩子的作业。有时即使看到了,也不能进行比较,鉴别孩子完成作业的情况,家长通过作业对学生学习的情况了解太少。
  4.旧的作业方法不能充分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对所有的学生要求的作业内容和数量都一样,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饥饱不均。
  
  二、作业改革的方法
  
  旧的作业方法不能引起教师的重视,针对出现的问题,我们进行了几方面的改革:
  1.改教师一人布置作业的方法为教师、师生、学生之间多种布置作业的方法。教师布置作业是教师引导学生审查,分析练习题,选择作业题,弄清作业题的要求,教给学生布置作业的方法。学生独立布置作业是学生独立审查、分析练习题,选择作业题,自己弄清作业目的,提出作业要求。学生独立选择作业,不是放任自由,教师应加强必要的指导,对学生布置的作业题,教师要道道审查,对质量给以适当的评价。
  经过教师、师生、学生之间多方面布置作业,大多数的学生都学会了布置作业的方法,学会了审题、分析题,从而使教材中的练习题得到充分的发挥。每次新课讲完学生都争着要承担布置作业的任务,改变了学生把作业视为负担的现象,人人自觉独立做作业的好局面。
  2.改变教师一人批改作业的方法为学生自批、互批、教师抽查、讲评的批改方法。学生自批作业,多在课堂进行,教师指导,学生操作,使学生慢慢掌握了批改作业的基本方法和批改作业的质量,逐渐形成批改作业的能力。学生互批,可以让学生自愿交换批改,也可前后排或小组互换等,形式可以灵活机动。在学生自批、互批作业的基础上,教师重点抽查讲评,并给予必要的指导。通过这样做既培养了学生的信任感和自信心,养成了善于动脑、善于动手、积极发言的习惯。同学们之间互相交流了学习方法,拓宽了学生的思路,密切了师生关系。
  3.不定时采用作业卡的方法。作业卡的形式:将16开白纸分为左右两部分左边占五分之四,右边留五分之一,左边做题,右边设批改意见、错误订正、家长意见等小栏目。
  作业卡的使用:自习课上学生委员发给学生每人一张作业卡,由学生在作业卡上完成作业,让学生互批作业,批完后交给本人校正,最后由教师检查,然后将散卡装订成册,依次让学生带回家中给家长看。学生家长在一册中不仅看到自己的孩子的作业情况,同时也看到其他学生的作业情况,并有一个横向的比较,较全面的掌握孩子在班级中的学习情况并可通过右边的家长意见栏反馈家长意见、建议、要求等信息,无形中就协助教师对学生进行了教育,这也就起到联系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桥梁作用。
  4.布置作业作不同层次不同要求。过去布置作业不分程度,所有学生数量一样多,要求一样高,这就造成不同学生饥饱不均的现象。现在把学生分为不同层次,在数量、难易上区别对待。对中等水平的学生达到大纲要求即可,对高水平的学生在数量上和要求上高于大纲要求。例如可要他们一题多解,用简便方法,题型转换。对程度差的学生可以降低要求,只完成基本知识训练,基本技能即可。
  
  三、效果
  
  实行作业改革后,学生逐渐成了真正的学习的主人。学习兴趣高涨,作业字迹清晰,更美观,正确率也大有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幅度提高,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作业全面具体地反映了教学效果,为调控教学提供了真实准确的依据。家长对学生了解及时清楚,并为教育教学提出了许多宝贵建议。
  
  参考文献:
  [1]王义堂,田保军,王硕旺.新课程理念与教学策略[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3.
  [2]周振和,汪莹.我们如何探索来自基层学校的经验[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