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3期

案例教学法在环境稽查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陈金毅




  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真实的情境或事件为题材,提供学生相互讨论之用,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案例本质上是提出一种教育的两难情境,没有特定的解决之道,而教师于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案例教学法对于环境稽查这类创新性和实践性强的课程教学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一、案例教学法在环境稽查教学中的意义
  
  (一) 是以人为本的科学育人观的具体体现
  环境稽查课程是关于贯彻执行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排污收费政策、法规、规章和标准的拟订、执行及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应急响应系统的建设和管理的监督监察理论和实践的一门学科,要求学生掌握环境稽查的相关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能够对复杂问题独立地做出判断和决策。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完成知识体系的构建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而案例教学法十分注重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自主性的发挥,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推导,运用概念较好地解决实际问题。学生身处特定的情境中,在信息充分的条件下对复杂多变的形势独立做出判断和决策,在这一过程中锻炼自己综合运用各种理论知识、实践经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让学生无形中就会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达到“学会学习”的目标。此外,案例教学中的小组讨论、大组合作也有利于促使学生学会沟通与协作,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的全面发展。
  (二)是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
  在环境稽查课程教学中选择案例教学法不仅是体现社会主义教育的目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高等教育“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目标的要求,而且是大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以及认知心理学理论对环境稽查教学的客观要求。
  大学生认知发展水平使他们具有敏锐的观察力,观察的目的性、自觉性显著提高,能从自身专业角度去观察事物,敏锐发现一般人不易觉察的细节,观察具有准确性和深刻性。这就要求我们充分利用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呈现蕴含环境稽查学科知识体系和技能培养要求的案例材料,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同时,大学生一般能多侧面多层次全面深刻地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理论型逻辑思维和辨证逻辑思维逐渐占主导地位。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显著提高,思维的灵活性与敏捷性也迅速提高。需要给予学生更多的机会展现和锻炼分析问题的能力。此外,大学生思维的独立性与批判性发展最为突出,使他们喜欢用批判的眼光看待问题。更重要的是,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显著发展。因此,高校教师要不断改革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增大信息量,并着重培养学生辨证思维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指导学生有效学习。这些特点为在环境稽查教学中开展案例教学奠定了心理基础。
  (三)是环境稽查课程教学的专业性要求
  根据教育学理论,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是不可分离的,一定的教学内容,必须通过一定的教学方法来传递和掌握,而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总是同一定的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方法的选择直接影响到教学目标能否实现和教学目标实现的程度和效率。
  环境稽查课程具有课程综合性强、知识跨度大、实践性强、案例性强等特点。课程所含理论知识涉及法学、经济学、管理科学、环境工程等多学科领域。环境稽查课程作为环境监察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教学目标必须为环境监察专业的培养目标服务,也就是培养从事针对各级环保系统进行环境执法管理、环境污染事故处理、污染纠纷仲裁、排污费征收、污染源现场监察、生态监察的执法工作。该专业毕业生无论是到环保系统从事各类环境监察执法工作,还是到企业从事环境监督管理,都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现场监督检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环境稽查课程内容是环境稽查实践的总结,它来之于实践,用之于实践;课程的主要内容大都是围绕各类稽查实践而开设,这一特点为环境稽查课程进行案例教学改革奠定了知识体系基础。
  
  二、环境稽查案例教学的基本过程
  
  案例教学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更主要的是一种教育思想和观念的更新,它的实质应该看成是新的、实际的课堂教学改革。涉及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师生关系等一系列的变革,是一种创新性的教学实践,所追求的是一种新的课堂数学结构,新的学习方式。其目标是不以终端结果为满足,而在于使学生学会探索知识形成过程的规律,并发现新的生长点,发展并不断完善知识体系,真正达到巩固知识、培养能力、提高全面素质的目的,从而使教育质量得到提升。
  首先,确定教学目标。根据布鲁纳的认知心理学理论,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使学生“对学科结构的一般原理”。这里的学科结构是指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基本态度和方法。在环境稽查案例教学中,首先要做的不是匆匆忙忙地去选择若干环境稽查案例,而是要确定让学生掌握哪些环境稽查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培养哪些基本技能。然后,再选择出能够说明这些原理、理论,能够形成和发展这些基本技能的案例来。一旦案例当中隐含的理论问题或基本原理被揭示出来了,就可以用它来考察新的案例。因此,环境稽查案例教学的首要任务是确定教学目标,分解知识点和技能、能力培养目标,为案例设计和选择提供指导。
  其次,根据确定的教学目标,将学生要掌握的环境稽查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体现在案例中。也就是根据环境监察专业总的培养目标和环境稽查专业教学目标精选案例,将每各知识点和能力的培养融入到精心设计和选择的案例中。可以采用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提出的“问题教学法”,针对学生将来要面对的工作实践中遇到的困难和提出的问题来设计和选择案例,呈现问题情境。在案例选择中要注意的问题主要有:(1)有所侧重,要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2)难度适中,要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学习能力、知识结构和经验相适应;(3)案例适用。不仅案例要适合教师,案例还要适合学生。内容介绍要简洁明快有层次。一般地应该选那种结构严谨、不拖沓,文字生动、构思巧妙、带问题而又隐含不露,有一定供人思考的素材的案例。
  然后,实施案例教学。案例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法因人而异,一般要先提供环境稽查案例给学生进行阅读。在这个阶段,可以结合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的发现学习法引导和鼓励学生进行个人分析,充分利用大学生观察力和注意力发展的特点,培养环境稽查工作中必须具备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再将个人的分析在小组讨论,形成共识。随后进行案例讨论,这是案例教学的关键环节。根据环境稽查教学的特点,教师在这一环节可以采用美国创造教育基金会的创始人奥斯本提出的大脑风暴法鼓励学生寻找尽可能多的答案,而不必考虑该答案是否正确,要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参加讨论,保证讨论范围不偏离主题,教师要避免成为讨论的中心,避免给出肯定的观点或答案。教师不要轻易参与争论和评说,一直到所有可能想到的答案都提出来了为止。通过集体讨论,每个学生从各自不同角度提出不同的见解,大大拓宽了解决问题方法的范围。有时,一个人的发言能启发另一个人悟出或者改进解决问题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环境监察专业培养目标和环境稽查课程教学目标的重要内容,通过精心设计的环境稽查案例,让学生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案例讨论的过程中培养解决具体问题的知识和经验,对于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进行案例评价,使学生掌握环境稽查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形成学科结构。在案例评价中要尊重与众不同的疑问,尊重与众不同的观点,向学生说明他的观点是有价值的;给以学生不计其数的机会;使案例评价与前因后果联系起来。
  
  三、环境稽查案例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要在环境稽查教学中成功运用案例教学法,首先要求教师转换自己的角色,对教学过程中自己和学生进行准确定位。在环境稽查案例教学中,虽然教学的主体是学生,但教师的作用也是至关重要的,作为案例教学过程的组织者、调节者、创造者,需要比传统教学法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思考如何有效组织案例教学。其次,要求任课教师要对环境稽查中的问题保持高度敏感,不断地从中搜寻适宜教学的案例;要尽可能多地接触一些环境稽查的实践活动,使设计的案例具有故事性、情境性、新颖性、时效性、针对性。同时,还要求教师既要有渊博的理论知识,又要具备丰富的教学与实践经验,并能够将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指导学生掌握该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培养创新实践能力。
  案例教学法虽然对于环境稽查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但是案例教学也存在着一些需要进一步探索和解决的问题。例如,如何在我国现有环境稽查体制尚不完善的情况下根据学生的不同的认知发展水平选择不同的案例,如何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选择呈现案例的最佳时机,如何形成能够激发学生兴趣且又能够有效建构学生个人理论的问题系统等等。环境稽查是一门新开设的课程,课程建设刚刚起步,这使教师在开展案例教学时面临极大的挑战,但也带来了发展的机遇,需要我们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进行大胆探索和实践,不断总结经验,有效促进课程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大银,毕亚凡,梅明.创办环境监察本科专业的探讨[J].环境教育,2005(3).P18-19.
  [2] 张晓玲,胡亨魁,樊苏平.环境监察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和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2006.(5),P42-45.
  [3] 安予苏.浅析案例教学[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2),P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