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5期
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法
作者:王学成
一、背景揭示法
掌握课文背景,揭示背景与课文内容的有机联系,达到理清作者思路,把握课本结构层次,掌握文章深层思想意义的方法。如教授《小橘灯》,文章描绘的是1945年春节前夕在重庆发生的事情,作者并没有直接交代当时的社会背景。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结尾朋友的语言:“有几个学生被当作共产党员抓走了,以后王春林也失踪了……”从而得出了国民党疯狂镇压革命人民群众的历史背景。而在这种血腥镇压下,那小姑娘依然那么乐观、镇定、勇敢,更突出了小姑娘的品质。通过对背景的揭示,学生理解了文章中心和用《小橘灯》作标题的含义。
二、标题引申法
根据标题结构特点,揭示标题、题眼,展示标题涵盖的课文内容,达到理清课文脉络,把握课文重点的方法。如《从百草圆到三味书屋》一文的教学,教师先讲清标题的语法结构,“从……到……”,再揭示标题的题眼“百草园”、“三味书屋”。然后启发学生思考:文章中哪些是写百草园?哪部分是写三味书屋?学生把握之后思考:写百草园怎样写?写三味书屋为了什么?接着引导学生认真阅读,仔细体会、把握三味书屋枯燥乏味的生活与百草园的有趣生活的对比,这样脉络清楚,主次分明,使学生在阅读中懂得要抓住主要矛盾,突出重点问题的方法。
三、线索梳理法
即根据课文的写作特点,梳理课文线索,达到深刻体会作者情感,准确、全面地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如进行《枣核》一文的教学,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是什么将相距万里的人连在一起,把朋友的心与故乡连在一起,是几颗小小的枣核,我们可以看出这几枚枣核在朋友的心中是一种慰藉。枣核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从而引导学生准确地把握了文章的主旨。
四、气氛渲染法
即根据课文内容营造浓郁氛围,达到感染学生,引导学生领悟课文深层次意义的方法。要引导学生把教材中的情和景,变成学生的内心体验。如《春》的教学,针对学生不能通过想象而接触作品意境的问题,刻意渲染气氛,先播放课文的配乐朗读,让学生边听边思考,然后引导学生背诵鱼课文有关的著名诗文。
引导学生闭上眼睛,听课文录音,进入想象状态,想象春草的绿柔、春花的艳丽、春风的柔暖、春雨的细密。这样,使学生陶醉在大自然的美丽之中,深刻领会课文的思想意义。
五、人物展现法
指准确抓住课文人物形象的典型特征,结实人物的思想或精神,透彻把握课文中心的方法。如《孔乙己》的教学,一句“他是唯一一个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人”。就能使我们看出孔乙己的思想特征,准确的把握课文中心。这句话表现了孔乙己穷困潦倒但又不肯放下读书人架子的心态,是封建教育使他具有了“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思想,封建教育使他轻视劳动,除了死读书,没有任何生活能力,封建教育使他在几乎沦为乞丐时却不肯脱掉那件标志着他身份(读书人)的长衫。从这句表现人物形象典型特征的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孔乙己的思想、生活情况,也能看出是封建教育使他形成了这样的人生观念。这样,我们才能透彻的把握课文的中心——批判封建教育对人们思想的毒害。
六、语段分析法
指针对课文的内容实际,通过对重点句、段的准确、透彻的剖析,分清课文层次,揭示层次联系,从整体上把握文章中心的方法。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多方探索,牢记叶圣陶“教,是为了不教”这句名言,不断变化教学方法,把学生吸引到语文教学中来,就能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栏目编辑:陈光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