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5期

透视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失

作者:张馨芳




  
  (二)建立弱势补偿机制
  农村中小学在整个教育系统中,是一个弱势群体,在有限的资源配置上应受到政策的保护。首先,应建立和完善农村教师定期到城市学校进修学习的制度。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结合本地实际,研究制定农村教师到城市学校学习交流的中长期规划与年度计划,并制定相应政策以保障各方面的支持条件,确保农村教师出得来、学得好、有实效。其次,应尽快完善城市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的制度。国家应尽快完善城市教师到农村尤其是到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的薄弱学校和缺编学校支教的制度,教师支教时间应在一年以上,并将教师支教作为其晋升职称和职务、参评优秀教师与特级教师的必备条件,以国家层面的制度化的政策,有力地推进城镇教师特别是优秀骨干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并使这一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有效地实施。最后,应建立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教师的特殊津贴制度。国家出资建立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教师的特殊津贴专项资金, 使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教师的年收入不低于经济发达地区的同类同级教师的年收入。地方政府在教育决策时应该充分考虑到不同地区的经济差异和教师生存环境差异,应根据学校所在位置的生活条件、交通条件、医疗卫生和邮电通讯条件等确定若干个地区类别,分别按教师职务工资和津贴之和的一定比例向在农村地区任教的教师发放教师津贴,尤其是贫困县(市)要因地制宜,积极采取措施,不断提高农村教师的福利待遇。
  
  (三)树立“以师为本”的管理理念
  学校管理的核心是人,是通过对人的管理来组织和科学运作人、财、物、事、信息等其他管理要素,协调和完成各项管理内容。所以,现代学校的管理应该树立“以人为本”即“以师为本”的管理理念,应该明确“管理”中既要重视“管”, 又要突出“理”,“理”就是规律, 即要求各项管理工作都要遵循人的发展规律, 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构建现代学校的管理模式。同时,学校应该建立稳定机制, 从管理角度留住人心, 留住人才, 稳定教师队伍, 从而最终实现教师和学校的共同成长。这就要求学校管理者必须充分认识和了解教师的劳动和心理特点、独有的创造品格以及勤奋工作的潜能,既严格要求教师,又尊重、信任教师;既有管理者的统一意志,又要使教师个人心情舒畅;既要求规范,又要鼓励创新和形成教师的个人风格和特色。
  
  (四)改革教师评价机制
  要想在更大范围内、更深层次上调动全体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教师评价就应该以激励性为主,强化其发展性价值,在实践中逐步构建有利于促进教师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提高的评价体系。第一,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学校领导、同事、家长、学生、社会共同参与的教师评价制度,对教师在班主任工作、学生思想教育、与家长和社会联系等方面的表现进行评价,突出师德亮点;第二,建立以校为本,以教研为基础的教师教学个案分析研讨制度,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改革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评价,引导教师对自己或同事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和反思,并做出公正的评定,从而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突出教学特色;第三,改革职称聘任办法,破除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终身制,建立健全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的聘任管理体制,真正落实学校用人自主权。如果经济欠发达地区对农村中小学教师逐步采取发展性评价,相信在给农村教师创造良好工作环境的同时,也必然会使他们多一份归属感与责任感。
  
  (五)加强农村教师培训制度建设
  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应出台相应的政策与措施,加强对我国农村义务教育教师培训的宏观规划,并统筹管理和督导各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教师培训工作。各省、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应根据国家教师培训的整体规划和要求,制定本省、市、县农村教师培训的具体计划和内容,并负责培训计划的落实与推进。首先,在农村教师培训计划与内容的设置上,要立足于农村教师的教育实践,以教师在实际教育教学中普遍的、共同的问题与需求为出发点,以提高农村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为核心,以新理念、新课程、新方法为主要内容,来规划、设计农村教师培训的目标与内容,以切实帮助农村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育素质与教学能力;其次,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村教师培训,除切实推进农村教师到城市学校学习进修制度外,要建立和完善当地学校的校本培训制度,鼓励和支持当地高校和教师培训机构与中小学建立合作关系,组织各方面专家资源深入农村学校,帮助农村教师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再次,省、市、县等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共同着力于构建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持系统,整合本地行政教研力量和教师培训机构,形成区域性的教师学习与专业发展支持中心;最后,要建立对本省、市、县农村教师培训质量的监控和评估制度,将教师培训纳入教育督导检查范围,加强对当地农村教师培训的监督和管理。
  【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教师专业化与中小学教师资源配置的经济分析》(项目编号:DFA030119;项目负责人:王世忠)子课题“教师流动——教师资源分配的实现机制”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美]戴维·格伦斯基.社会分层(第2版)[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
  [2]范国睿.试论教育资源浪费及其对教育生态系统发展的影响[J].江西教育科研,1998,(2).
  [3]宋百桦.优秀教师流失的风险管理和控制[J].教学与管理,2005,(6).
  [4]王斌华.教师评价:绩效管理与专业发展[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5]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6]王世忠.我国中小学教师聘任制的回顾与前瞻[J].江西教育科研,1999.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