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6期

密切生活与作文教学激发学生创作热情

作者:陈江华




  一、引领学生在生活中体验真情,为学生创作真情文本奠定感情源泉
  
  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人不仅有复杂的感情,而且能用丰富的语言将它表达出来。心理学认为:人的情感是由客观事物引起的,但客观事物本身并不直接决定情感,它对情感的决定作用是以需要为中介的,凡是符合人的需要的客观事物,就会引起肯定的情感。也就是说人只有对客观事物(包括自然物和人造物、以及社会现象等)有具体的感知,通过感知产生某种需要,由需要产生情感,由情感的体验而产生某种趋动力,促使人的活动。然而就其学生(特别是中小学生)来讲,最熟悉的莫过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生活中,学生随时都会触及到客观事物,由于客观实际时时都会引发学生的某种需要而引发真情。这些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在作家的笔下,就会真切感人,荡气回肠,然而在学生的习作里能牵动情思的就少得可怜了。学生苦恼,老师更苦恼,在教学中我感觉到只有引领学生在生活中去认真的体验真情,加深体验的深度,创造让学生重新去认知真切、感人的情景经历,并即时引领学生抓住情景体验进行写作,才能流露出真情的感情源泉。
  
  二、利用生活情景,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日本木村久一说:“天才就是入迷”。的确,世间上没有对事业不入迷而有所成就的,要入迷,首先要培养兴趣,而兴趣又是一个人力求接触、认识、掌握事物或参与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学生积极性中的一个最活动的心理因素,它对学生的学习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如果学生能对作文产生兴趣,就会自觉地进行观察和收集素材,习作对他们来说就是一种快乐的事情。而学生生活实际是学生最为熟悉,最易感知的,如果教师作文教学时能够充分挖掘学生最有趣的生活情景,或者能利用生活情景激起学生强烈的情感体验,使之产生抒发的内驱力,激发起写作的兴趣,使他们在创设的生活情景中,有话想说,有话会说,有话敢说,有话可说,使学生在体验的基础上畅所欲言,做出所想的文本。
  
  三、创设生活情景,引领学生通过观察生活,收集材料,丰富学生写作素材
  
  作文是生活的写照,它来源于生活,是对生活情景的创造和再加工。而学生在作文时觉得空洞、乏味,其原因主要是学生觉得无事可写,常言说得好:“巧媳妇难做无米之炊”。如果我们的学生在作文时,能给他们一点“米”,或提供他们找“米”、做“米”的技巧,即能给他们创造设置一定的生活情景,教会他们做生活的有心人,捕捉生活中的情景材料的方法,让学生去亲做亲历,亲自去实践,亲自去创造,亲自去感悟生活,或让其重新在刺激的作用下,去捕捉以往生活中的经历,生活中的事件,重新去体验和感悟曾经的生活,从而捕捉与课题相关的写作素材,有了写作的材料,学生写起来不就轻松了吗。给学生创设生活情景,引领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去观察。去领悟生活的真谛,捕捉生活中的精彩片段,积累写作材料,逐渐形成“我要写”的局面。
  当然,要中学生写好作文,还较为重要的是习作中的顺序问题,学生有话可说,常常让人觉得话语多且乱,没有头绪。笔者也用了生活中学生走路给学生打比方,让学生领会将材料按一定的顺序有机地串起来,先走小第一步,再走第二步,按顺序走才可能走到目标地,(比如按描述事件的发展、时间的先后顺序连接材料)。学生从生活中形象地理解了写作顺序,进而有序地组织写作材料。
  总之,利用生活情景进行作文教学,一方面可以为学生提供生动的、丰富的写作素材,为真情作文提供生活依据,提供真情实感的文本源泉;另一方面还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作文与生活的关系,认识作文材料来源于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去实践、去感知、去思考,从而悟出作文即描述生活的道理,激发学生写作的强烈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