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8期
抛锚式教学策略在武汉版科学教材中的应用
作者:程 瑶 崔 鸿 王 杰
一、抛锚式教学
抛锚式教学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的一种重要的情景教学模式。它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基础上,通过学生间的互动、交流,凭借学生的主动学习、生成学习,亲身体验完成从识别目标、提出目标到达到目标的全过程,是一种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在动手实践中学习的教学新模式。教学中学生面临的真实事件或问题就作为“锚”,而建立和确定这些事件或问题就可形象地比喻为“抛锚”,一旦事件或问题确定了,整个学习内容和学习进程就象轮船被锚固定一样而被确定。抛锚式教学主要由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效果评价五个环节组成,具体是指:创设与学习内容一致或相类似的真实情境中;选择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即“抛锚”;由教师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 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讨论、交流,进行协作学习,加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在学习过程中随时观察并记录学生的表现,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二、武汉版科学教材的特点决定其适用于抛锚式教学
武汉版《科学》教材的最突出的特点在于改变了以往分科教材呆板单一的结构,创建了一种全新的教材呈现方式,即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动手动脑,经历过程,学会探究,自主构建知识体系。
“想一想”栏目通过创设或基于问题、或基于情境的“锚”,通过“锚”的启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学习需要,从而有效促进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自己“读图”、动手“实验”,参与“活动”等亲身体验来自主学习,并通过彼此间的交流与讨论,相互协作,加深对当前问题的认识与理解。在每章结尾,还专门设计了“反馈与评价”,让学生就学习内容、态度和联想扩展等方面进行自我评价,引导学生深化所学知识,发展其运用知识的能力,对自己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教材不仅全面覆盖了课标内容,还在 “阅读材料”、“小资料”和“课外活动”等栏目中介绍了一些科学史上的典型事件,科技前沿信息等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热点问题,以供学生进行拓展性阅读与思考。
由此可见,武汉版《科学》教材在呈现方式上遵循了这样一条思路:从学生熟悉的材料、现象和基本事实出发,引导学生对其进行分析,根据事实得出合乎逻辑的结论,形成基本观点并进一步掌握技能和方法,即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明理,通过明理达到导行。这正好对应于抛锚式教学的五个基本环节: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效果评价。因此,武汉版初中科学教材适用于抛锚式教学。
三、抛锚式教学策略
抛锚式教学策略是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基础之上,该教学策略的实施突出三大特点:探究性( 强调教学要以真实事件或问题创设情景)、自主性( 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和多元性(强调教学要以解决问题为中心,多种学习途径相结合)。抛锚式教学策略主要体现在以下的五个方面。
1.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才能有利于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意义学习。而初中科学教材中有很多内容是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学习者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感性认识,而且科学教材中有许多的实验和活动,这些都是创设学习情境的良好素材,这样,学习者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活动,他们才能学得快乐,乐得其所。
2. 明确学习目标,把握问题方向
在上述情境下,选择出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让学生面临一个需要立即去解决的现实问题),选出的事件或问题就是“锚”,这一环节的作用就是“抛锚”。“锚”抛的是否准确、恰当,关系到学习效果的好坏,因此,作为教师要适时的抛“锚”,应当明确学习的目标,把握好问题的方向。
3.鼓励自主学习,倡导首创精神
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例如需要搜集哪一类资料、从何处获取有关的信息资料以及现实中专家解决类似问题的探索过程等),并要特别注意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注重交流协作,提高团队意识
在进行上述活动的过程中,同学们之间要经常进行讨论、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教师应当适时的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通过汇报、辩论、演讲等方式展示他们小组成果活动。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不仅对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而且提高了团队意识。
5.评价科学客观,激发学习信心
抛锚式教学要求学生解决面临的现实问题,学习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即由该过程可以直接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对这种教学效果的评价只需在学习过程中随时观察并记录学生的表现即可。但评价的主体不只是教师,学生个人、集体、其他教师以及家长等等都应该参与到对学生的评价中来。评价的方式可以是量化的,更多是质性化的。这种评价方式更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信心。
四、抛锚式教学策略在武汉版科学教材中的应用实例与分析
我们试以武汉版《科学》教材八年级下册《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为例,说明抛锚式教学策略的应用。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
通过观看用白糖拌番茄以及萎焉蔬菜喷洒清水的短片,为本课主题创设了正反两种情境——番茄失水流汁,蔬菜吸水恢复健壮,这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因此,容易引发学生情感的共鸣及对主题的思考,即“抛锚”。
2.确定问题
在两种现象所带来的情感冲击的基础上,引发学生确定研究问题,即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条件,作为学习的中心任务。
3.自主学习
在确定了研究问题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实验:将相同体积的萝卜条分别放入清水和20%氯化钠溶液中,经过一段时间后,观察萝卜条体积的变化。在这一自主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以及提炼、归纳信息的能力。
4.协作学习
讨论一:在对实验结果观察的基础上,以“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原因”为主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与交流;
讨论二:让学生讨论还有没有其它的方法来验证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经过全班讨论与交流后,自己调整、并选定一个方案付诸行动。
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学生对主题的理解,从而达到意义的建构,培养学生之间合作学习的氛围与能力,拓展学生对解决这一类问题的视野。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也应当对学生的讨论结果给予小结和合理的评价。
5.效果评价
给每个协作小组发了一个档案袋,由小组长记录本小组内每位同学的分工操作过程,记录后面有每个学生的自我评价以及小组长对本小组及组内各成员的评价。档案袋课后上交教师,教师再对各小组及小组内各成员进行评价,各方面评价的总和就是各小组及小组内各成员的成绩。
抛锚式教学策略在本案例中的应用,一方面凸显了探究、自主与多元的特点,另一方面也遵循了通过“抛锚”,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明理、通过明理达到导行的这样一条思路。因此,我们作为一种尝试,把抛锚式教学策略应用于武汉版《科学》教材的教学之中,希望能为有关科学教材的教学教法提供新的思路与策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