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8期
高校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研究综述
作者:黄淑婷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
高校辅导员是高校基层学生管理工作的实施者,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要统筹规划专职辅导员的发展,鼓励和支持一批骨干攻读相关学位和业务进修,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向职业化、专家化方向发展。”这是对高校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可持续发展的辅导员队伍提出的具体要求。
一、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专业化、职业化的涵义
1.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涵义
有研究者认为,所谓专业化就是某种职业从普通职业发展成为专门职业的建设过程。辅导员“专业化”的实质就是依托专门的机构及终身专业训练体系,对辅导员进行科学的管理和培养,使辅导员掌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和技能,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平,全面有效地履行辅导员职责的过程。
也有研究者认为,辅导员“专业化”即学科专业的专业化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专业化二合一。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在于除了与任教教师一样要承担教学工作任务的同时,还要履行学生事务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对于辅导员来说,不仅仅具备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知识。同时,还要求辅导员着眼于高校事业的可持续发展,着眼于当代大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把握教育规律,掌握系统的知识和形成专业价值观念。
2.高校辅导员“职业化”的涵义
有研究者认为,辅导员“职业化”是指辅导员明晰的角色定位。辅导员工作是致力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集理论性、知识性、实践性为一体的工作,是一种专门的职业。它与教学科研岗位一样,有明确的职业要求。也有研究者指出,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学校还需配套的机制。如辅导员管理机制、激励机制、评价机制,辅导员自身职业生涯发展的渠道机制及辅导员选拔和培训机制。
3.“专业化”与“职业化”
对于“专业化”与“职业化”,许多研究者认为,辅导员职业化侧重外在要求,主要包括辅导员的职业资质、职业技能、职业伦理、职业意识以及相应的准入机制、考核机制、退出机制等,而辅导员的专业化侧重内在素质的基本要求,主要包括专门的工作领域、专门的知识和技能、专业团体以及专业教育培训机构等。
二、促进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专业化、职业化的策略
关于促进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专业化、职业化的策略,研究者们基本都从思想认识、资源整合、制度安排三方面提出具体意见和建议。
1.更新观念,充分认识辅导员队伍工作的重要性和特殊性
有研究者认为,社会上有对德育工作的偏见,学校德育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处于“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领导空喊、学校偷懒、学生反感”的边缘化境地,在部分教师中存在着对德育工作者的轻视或歧视等等,这就需要我们更新观念,充分认识辅导员队伍工作的重要性和特殊性。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推动学校各项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中承担着重要职责,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加强高校管理
有研究者认为,当前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为组织保障弱、社会环境支持小,提出应从保障收入水平、减轻角色负荷、严格岗位考评、足额配备辅导员、拓宽发展空间、建立合理激励机制六个方面加强高校科学管理;从优化舆论环境、人际环境、发展环境三方面优化对高校辅导员的社会支持系统。
3.加强高校辅导员个人素质培养
有研究者认为,要从明确辅导员角色定位、加强心理调适、调整期望目标三方面加强高校辅导员个人素质培养。要提高辅导员的社会地位和学术地位,改善待遇与声誉,从根本上改变辅导员的职业形象,促进队伍建设专业化、职业化。
4.辅导员专业技术职务评聘
有研究者认为,辅导员专业技术职务评聘问题十分关键,对于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提出应从实际出发,在满足科研、教学、工作年限等基本条件基础上,突出工作业绩,这样可以产生良好的导向作用。
也有些研究者认为,高校应在考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复杂性和艰巨性的基础上,按照德、能、绩、效的标准,完善一套与辅导员工作特点、规律相适应的职称评定体系,落实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职称序列,并与教师职称序列相衔接,按照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等职级评聘辅导员专业技术职务。参照处级组织员、处级纪检员的设置办法,设立副科级、科级、副处级、处级辅导员岗位,建立和完善辅导员行政职务的晋升体系,调动辅导员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体制机制上推动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建设。
5.建立科学规范的辅导员队伍评价体系
辅导员职责的不确定性导致工作难以量化,考核缺乏必要的依据和标准,无法根据辅导员工作的实际绩效形成奖惩体系。有研究者提出,考评体系的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辅导员的职业成就感。辅导员的工作考核,内容应包括所带学生数量及学生满意情况、工作开展情况、对学生指导及教学情况、学术研究情况等。在注重工作实绩的基础上,重点考核工作研究学术成果。考核结果作为各类评优奖励、职务晋升与评聘、津贴发放的依据。
6.建立和完善职业辅导员队伍建设和教育机制
有研究者认为,高校辅导员专业化与职业化要求,应当具备思想政治教育或相近学科的专业知识。逐步建立起严格的资格准入制度、科学的工作规范,增强辅导员的教育意识、管理意识和服务意识,使辅导员成为学校中不可或缺的具有吸引力的工作岗位,使辅导员工作成为优秀人才能够终身从事的事业,逐步使辅导员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多方面的学科知识背景。
也有研究者认为,要从政策设计、课题研究、学科专业建设等层面推进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并设立专门的课程等。
纵观近年有关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专业化、职业化问题的研究,可以发现,人们虽然研究的方法不同、研究对象不同、关注的焦点不同,但关心和研究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专业化、职业化问题已日益得到人们的重视,为开展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专业化、职业化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同时也为进一步关注和研究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专业化、职业化问题打开了思路。针对当前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专业化、职业化问题研究和具体实践,笔者认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专业化、职业化还需进一步思考与研究以下问题:一是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专业化、职业化的概念、标准和培养策略,以及专业化、职业化的区别与联系;二是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专业化、职业化的原则、方法和途径;三是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专业化与职业化有机结合问题;四是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相结合等等。
注释:
[1]胡锦涛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M] .人民日报,2005,1,19
[2]林泰等.清华大学政治辅导员制度的特色及发展[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1).
[3]连凤宝.谈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J] .中国高等教育,2004,(1)
[4]夏蕾.专业化+职业化+人文化:高校辅导员队伍可持续建设的三个维度[J] .科教文汇,2007,(8)
[5]周立新.建设高素质的高校辅导员队伍[J]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6,(8)
[6]曹琨,杜宪增.辅导员专业化发展探析[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2)
(栏目编辑:程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