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0期

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作者:赵 敏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内涵
  
  校本课程是在学校现场发生并展开,以国家或地方制订的课程纲要和课程标准为指导,依据学校自身的性质、特点及可利用的资源等条件,由学校成员志愿、自主、独立或校外团体或个人研究者合作开展的旨在满足本校学生学习需要的一切形式的课程开发活动。是一个持续和动态的课程改进过程。校本课程实质上是一个以学校为基地而进行的课程开发的开放民主的决策过程,即由校长、教师、课程专家、学生及家长和社区人员共同参与学校课程计划的制定、实施和评价的活动。”
  
  二、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新一轮课程改革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以来,许多学校积极地开展校本课程的建设工作,开发了体现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但是,在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由于各方面因素的限制和各种条件的不成熟等原因,也凸显出许多的问题。这里试对比较突出的问题进行归纳分析。
  1.对校本课程的认识不够到位
   (1)认为校本课程就是选修课、活动课或兴趣课。“校本课程是学校根据自己的办学理念,适应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以本校教师为主体并充分利用所在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开发的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有着严密的课程开发系统,一般要经历以下五个阶段:情景分析、目标制定、编制方案、解释与实施以及追踪与重建。通过一套严密的课程开发体系开发出来的校本课程,能够体现全体学生发展要求的,就应该设为必修课,如果是为了个性化发展需要开发的课程,就以选修为主。它的开发强调以学生为本,但不是仅仅体现学生活动与兴趣的需要,而是为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服务。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校本课程包容了选修课、活动课与兴趣课。
  (2)认为校本课程就是教师自编教材。校本课程具有开放性、灵活性、多样性的特点。校本课程开发最后呈现出来的形式应是多样化的。只要是立足于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校本课程的呈现方式可以多种多样。既可以以校本教材的形式呈现,也可以是对国家课程教材的引申与再创造,还可以通过实践活动的方式进行实施。认为校本课程就是教师自己编写教材的观点是狭隘的,它实际上把校本课程开发的组织形式混同于国家课程开发。
  2.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教师资源问题
  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这就决定了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教师起着核心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客观上就对我国中小学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正因为此,校本课程开发与中小学教师资源质量不高之间存在着亟待解决的矛盾。主要表现为:
  (1)教师课程开发意识淡薄。在传统的国家课程体制背景下,课程开发是教育行政管理人员、课程专家、学科专家等的工作,教师只是被动地接受既定的教材,在自我吸收教材内容的前提下把知识技能按照教学大纲、教学目标等的规定传授给学生。教师独立于课程开发过程之外,只是纯粹的课程实施者,既定课程的执行者。教师根本没有课程开发的意识。而校本课程却把教师由长期的课程实施者推到了课程开发的主力军的位置上,对于中小学教师而言,肯定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
  (2)教师缺乏课程开发的能力与条件。课程开发是一个很严密的系统过程,要求教师具有课程开发方面的理论知识,了解课程开发的完整过程和开发的具体步骤。可是,目前条件下,很少有教师具备课程开发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另外,课程开发要占用教师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教师的精力则是有限的。学校也没有充分考虑这方面因素而给予教师进行课程开发所需要的专门时间。从外部条件而言,校本课程的开发离不开课程专家和学生,家长和社区的参与和支持,可是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之间,在这一方面的存在很大的差异性。
  3.对校本课程开发的评价重视不够
  前面已经涉及到,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包括环境分析、课程目标设置、课程组织、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在内的完整过程,而在实际的课程开发过程中,课程的评价与重建却是让人忽视的重要环节。校本课程开发的评价在具体操作上比较单一片面,而校本课程作为课程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评价对于校本课程实施结果的分析以及进一步的重建与完善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评价问题是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必须予以重视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三、问题解决策略
  
  要规范和完善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就必须对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恰当的切实有效的解决措施。笔者根据上面分析到的课程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现提出以下解决措施供参考。
  1.进一步明确校本课程的价值取向及其真实内涵
  校本课程的开发的价值取向是以学生为本的,开发目的就是为了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实现全体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校本课程是完整的课程体系,从课程开发过程、内容、组织形式等各个方面都不同于选修课,活动课与兴趣课。要将它们区别开来。校本课程对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潜能优势,促进学生的个性全面与和谐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校本课程的组织形式应当多样化,灵活开放。
  2.提高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为课程开发创造主客观条件
  首先,要增强教师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人翁意识。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自己不再仅仅是课程的被动的执行者和实施者,应该把自己摆在课程开发者的位置上。只有意识到了自己身上承担的权利和义务,才能够更积极地投入到课程开发的实际工作中。
  其次,教师要提高自我课程开发的能力。校本课程开发的能力,具体而言,是指学校和教师规划、选择、编制、实施和评价课程的能力。教师要获得这些能力,一方面要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地进行自我理论修养和经验积累,另一方面还要注意与其他教师的交流与合作。更重要的是,学校要注意对在职教师进行课程开发的技能培训。
  再次,学校要对教师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给予制度上支持和鼓励,给教师充分的课程开发的自主权力,给予时间上的支持。另一方面,学校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为校本课程的开发争取充足的资源。
  3.完善校本课程开发的评价机制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在校长、教师、课程专家、学生与家长和社区人员共同参与的基础上进行的。这就决定了校本课程的评价主体也是多元的。另一方面,在评价过程中要努力构建本土化的课程评价体系。要注意在评价时针对本校特色的课程体系进行具体层面的评价。在课程实施之后,注意考察在学生身上是否发生了预期的积极变化,从而使课程评价更具有说服力,也更能够发挥其实质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