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0期

加强语感培养,提升语文素养

作者:张小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语感训练是语文教学研究中一个历久而弥新的课题。“一个人即使不预备鉴赏文艺,也得训练语感,因为这于治事接物都有用处”(叶圣陶)。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对学生语感的培养,努力提高学生感受语言的灵敏度。
  
  一、品词析句,读中感悟,揣摩语感
  
  新课程标准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大都蕴涵着浓郁的人文情怀,真可谓文质兼美,字字珠玑。这为学生学习语言,形成良好语感提供了最佳范例。那么如何挖掘其中的情感意旨,为学生规范的语言,良好的语感搭建广阔的平台呢?从具体的词句入手,反复研读,揣摩字里行间的深层意韵,这是我们在实践中摸索的一条行之可效的途径。用美学老人朱光潜的话说就是“把数量不多的好诗文熟读成诵,反复吟咏,仔细揣摩,不但要弄懂每字每句的确切意义,还要推敲出全篇的气势脉络和声音节奏,使它沉浸到自己的心胸和筋肉里,等到自己动笔时,于无意中支配自己的思路和气势。”朱老先生这段精辟的描述,便是品词析句,读中感悟的精髓所在。比如在王菘舟老师的《荷花》中有这样一段设计:
  教师:你觉得哪个句子写得特别美?(指名读说)
  学生:我觉得这个句子写得特别美:(朗读)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我觉得这个“冒”字写得特别美。到底美在哪儿,我也说不清楚。
  教师:说不清楚是正常的,说得清楚却是不正常的。你能觉察到“冒”字特别美,就已经非常了不起。请大家想一想,“冒”字还可以换成别的什么字?(长、钻、伸、露、探、冲)
  教师:自己用心读读前后几句话,体会一下,你觉得怎样长出来才可以叫做冒出来。(使劲地、不停地、急切地、笔直地、高高地、痛痛快快地、争先恐后地、生机勃勃地、兴高采烈地、精神抖擞地、喜气洋洋地……要求学生分别把这些词填到原句中去,再来读读悟悟。)
  教师:大家看,这就是从挨挨挤挤的荷叶之间喜气洋洋、生机勃勃地冒出来的白荷花。(课件播放荷花)你们想啊,这些白荷花冒出来以后,仿佛想干些什么。
  值得注意的是,在悟读品析的过程中,教师要“胸有万汇”,“胸有成竹”。即明确什么样的语言利于培养语
  感。如画面感强的的语言较适宜,多见于写景的文章;对话、独白式的语言较适宜,多见于写人叙事的文章。
  
  二、创设情境,启发想象,激发语感
  
  别林斯基曾说:“阅读时,你到处感觉到他的存在,但却看不见他本人;你读到他的语言,却听不到他的声音,你得用自己的幻想去补足这个缺点。”没有想象,就无从对语言进行感受和理解。因此,在语感培养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凭借想象,“于有字处想无字文”,走进作品所描述的那个看得见、摸得着,能闻其味、听其音、辨其色的活生生的具体形象的世界,运用形象思维去感受语言文字的意蕴和情感。如孙双金老师在教学描写玉澜堂里开得特别旺盛的海棠花一段时,是这样引导学生读书的:
  师:是的,在玉澜堂里,他们找到了春天。在这一段里,海棠树被比作成什么?
  生:比作喷花的飞泉。
  师:你平时看到的喷泉是什么样子?
  生:我看到的喷泉喷出来的水花非常漂亮,像一道道美丽的彩虹。
  师:在这儿,冰心奶奶把海棠树比作喷花的飞泉,你仿佛看到怎样的景象?
  生:我仿佛看到花开得很旺,很茂盛。鲜花繁茂,充满生机。
  师:从哪儿看出来的?
  生:“那几棵大海棠树,开满了密密层层的花,从树枝到树梢,不留一点空隙。”
  师:你们能不能把海棠树的繁茂和花的旺盛通过读表现出来?(学生自由练读,体会。)
  师:谁能读得更好些?“密密层层”“繁花”“不留一点空隙”“喷花的飞泉”要读出来。
  (指名读,生齐读。)
  师:看到这样的春景,冰心奶奶是怎样赞美的呢?你能读出作者当时的感情来吗?谁来赞叹一下?
  (指名读)
  师:谁能把这两个感叹号读得更好、更美?
  (指名读)
  师:感情非常好,掌声——
  师:我们一起来赞叹一下。
  语感的培养在学生的想一想、说一说、读一读中自然生发形成。
  
  三、调动体验,适时训练,深化语感
  
  要获得具体、敏锐、丰富、深切的语感,不能单靠查字典来理解,也不能单从语言文字去领会,而应当联系生活实际去感悟。生活语感包括对生活知识经验、自然风物知识经验及人生社会知识经验等的体验,没有这种的体验,培养语感也是苍白无力的。因此,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以类似的情感体验,真切地理解并领悟课文的语言文字,提高对文章的鉴赏力,诱发敏锐的语感。
  如一位教师在教学《生命桥》时,这样引导学生:
  师:你们读到哪儿心情会难平而有所想有所思呢?
  生默读课文。
  生:我读到“而老羚羊就想一只断翅的鸟,笔直地坠入了山涧。”我很感动。
  师:你很善良。大家想象一下这个情景,再带着你的感情读读这句话。
  生读。
  生:我读“没有拥挤,没有争夺,秩序井然,快速飞跃。”很感动。
  师:为什么?
  生:羚羊真了不起,面对死亡一点也不恐慌,很平静。
  师:请大家把这句话读一读,语气稳稳地地读,试着体会羚羊平静中的伟大。
  生:我看到“试跳成功!”时,心里松了一口气。我觉得羚羊有一条生路了师:真是不幸中的万幸!羚羊终于有一丝生的希望了!
  生有感情地朗读。
  师:同学们学得非常好。你们能带着一颗火热的心、一腔浓烈的情来读书,忧羚羊之忧!急羚羊之急,非常好啊!这刻骨铭心的一幕令人不由自主想赞美,但又觉得浅薄觉得不够。
  老师从“你们读到什么地方心情难以平静?”来引导学生体会课文,悟情、生情。抓住了“老羚羊像一只断翅的鸟、笔直地坠入山涧”这鲜活的形象、铭心的场景、抓住“没有拥挤,没有争夺,秩序井然,快速飞跃”以及“试跳成功”等感情强烈的内容来注重形象感悟、情境感悟、心灵的感动。学生全身心注入在羚羊身上,从而在情感、态度、价值等精神领域产生影响,感受到语文中丰富的人文内涵。
  语感的形成是一个长期训练的过程,是语文能力形成的一条重要途径,加强语感培养,提升学生语文素养需要长期探索,不断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