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0期

初中科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作者:杨国荣




  一、在科学教学中进行学习兴趣教育
  
  1.用开课引趣
  前言的教学至关重要,教师要以充分的准备,力求使学生对科学课有一个好的印象。教师要让学生了解教学目标及阶段教学任务,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自学能力,也减少了学习上的盲目性。从而为学生产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进一步发展兴趣打下基础。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向学生展示科学对社会的建设和发展的巨大作用及与生产生活密切联系,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科学就在我们生活中,从而产生学习科学的迫切需要。
  2.用实验引趣
  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科学教学中开展实验探究教学,既可开发学生智力,又为研究训练学生能力创造条件,为学生展示自己的才华提供机会,因而可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教学中可采用把部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动手的分组实验;把部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把一些分散到知识单元中的个别实验改为贯穿各知识点的系列实验等方法,逐步引导学生由对自然现象的认知兴趣向着对自然规律的认知兴趣发展。
  3.用活动引趣
  教师要改变目前课堂教学中教师单纯讲解演示、学生听讲或观看、学生参与意识差、教学吸引力不强的弊端,鼓励和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也可以引导学生搜集和整理科学中的疑难问题,形成小课题,集体研究解决,鼓励学生写科技小论文及小发明等,从而有效地优化教法与学法,全面提高学生参与的动机和兴趣。
  
  二、在科学教学中进行学习动机教育
  
  心理学理论表明需要是人类活动的基本动力和源泉,动机是需要的具体表现和内在动力体系。
  1.通过科学史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利用教材中的阅读材料介绍各国科学家对科学发展作出的贡献外,补充讲解他们的科研态度和奋斗精神。在教学时,既要讲创造知识的科学家、发明家经历,同时也要略讲其知识创造的经过,使学生学到科学知识的同时,对知识的创造者的思想品德、人格、学识等也有初步了解,从中受到感染和影响,激发学生树立崇高理想的动机。
  2.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教师可通过渗透“科学技术与社会”的教育,使学生认识到科学与社会密切相关。从原子弹的爆炸成功到人造卫星上天,从现代海洋开发到合理利用资源,从现代化工企业发展到人类环境的保护,都离不开科学知识,从而使学生产生社会责任感。教师还要有意识地利用时机向学生展示学习科学的价值,使学生感觉到学好科学能够培养科学情感和科学态度,提高科学实践意识,优化思维品质,培养应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在科学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
  
  科学学习中的情感是在认识科学事物时对学习行为起制约作用的一种内心体验,常常表现为对科学事物或者科学学习活动的好恶倾向和心理感受。
  1.用示范性感化
  学生的情感可以在一定外部情感中被诱导、产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自身的积极情感有着重要的示范作用。只有在亲密融洽的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中,学生对课堂教学才会有一种安全感和愉悦感,才敢于表现自己,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以平等、宽容的态度,积极鼓励学生,使学生在生动活泼、主动探索的课堂气氛中,轻松自如地学习。教师要努力消除师生间的情感距离,加强师生间的情感沟通,用积极的情感来感染学生,促进学生的积极情感由内心体验向形成外部行为转化,用爱生敬业和对教学崇高美的境界追求,形成对学生积极情感的驱动力。
  2.用激励引导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引导。”教师精心设计具有一定思维深广度和趣味性的问题来激活学生的思维,就会搞活课堂。如成立学生合作学习小组,由小组成员共同解决科学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认识。对学生的作业和发言适时予以肯定赞扬,并提出近期发展的新目标。把成功、榜样、激发等引进课堂,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自强心、自信心,形成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科学课外活动和各类实践活动,都有利于学生形成轻松自信的心境和创造的热情。
  3.用美感感化
  在科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努力挖掘美感因素,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科学是美好和愉悦的。进而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立志学好科学的情感。比如在七年级科学课第一课时《科学在我们身边》,笔者先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去,有意识地让学生观察“灿烂的太阳、蓝蓝的天空、美丽花草树木”,让学生观察身边发生各种现象。回到课堂后,抓住大自然对学生的感染而带来的兴奋激情,启发学生联想,把零碎的感受加以概括,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自己见到和感受到的各种现象。再是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如多媒体电化教学,模拟物质结构的变化,变静态教学内容为动态教学内容,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活动的美与乐。
  
  四、在科学教学中进行意志品质教育
  
  实践表明,复杂的科学学习过程的成功与学生的意志品质有着不可低估的密切关系,而成就意识更是学生发展的内在动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克服困难,使学生不断获得经过努力取得成功的心理体验,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在讲到“常见的植物”这一节时,介绍我国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从35岁开始编写《本草纲目》先后查阅了800多部书籍,亲自采药对证,深入民间访问、请教,收集各种医方、药材,历经27年努力,作了三次大的修改终于写成了这部巨著。还可积极挖掘同学中克服困难勤奋学习而进步的先进事例,同时可以创设含有新信息的综合问题,引导学生去探求新知识、解决新问题,进行意志锻炼,以激励他们奋发图强、不怕困难的精神和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
  
  五、在科学教学中,重视对学生进行性心理健康教育
  
  现代初中学生由于营养条件充足,加上电视电影或某些书刊等的社会影响,性心理明显早熟,许多学生对异性充满神秘、好奇,但由于旧的传统观念的限制,学生对性的知识了解甚少,故社会上出现了不少初中学生离家出走、怀孕产子、自杀殉情等惨剧。为了减少早恋情况的出现,就必须特别重视开展性教育。
  六、在科学教学中,结合生物学知识,进行正确的生活观教育
  科学学教学内容丰富,不仅使学生了解了相关的知识,而且在许多教学内容中可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尤其是关于生物部分内容更体现了这一特征,充分运用这些知识引导学生,可达到培养学生正确的生活观的目的。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当今社会对知识的高层次需求,使学生的学习面临着来自社会、学校、家庭等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大。有些学生较长时间处于紧张、恐惧、自卑,甚至冷漠的气氛之中,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而影响各方面的发展。因此,身为教育工作者的教师们必须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并有意识地在学科教学中,通过各种形式挖掘各项教育活动中的心理健康因素,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