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0期

新课改背景下教师的负压力及调适策略

作者:蒋文昭




  [摘 要]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感受到的负压力主要来自于工作任务量大、负担重,以学生的成绩评价教师;对新课改的变化存在适应困难;人际矛盾;发展需要得不到满足;健康因素;社会地位低,经济收入低;家庭因素;性格因素等。要消减教师的负压力,一方面学校要采取多种方式减弱负压力的作用,另一方面教师要主动做好自我减压和自我心理健康维护。
  [关键词] 教师 负压力 新课改
  
  在新课改的实施中,教师承受着多方面的压力。因负压力过大而引起的教师心理问题,直接影响到新课改的顺利实施、学生的成长发展和教师自己的生存、生活状态。因此,了解教师所面临的负压力,采取有效的消减策略,对保障教师的心理健康和新课改的顺利实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负压力的调查结果
  
  为了了解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负压力的来源,我们在豫中西部六地市,分别调查了中学教师352人,小学教师249人。回收有效答卷601份。在本次调查中,我们概括了在新课改背景下可能引起教师负向情绪的八个方面的因素,让样本教师从中选择出自己感到压力较大的三项因素,并按照压力程度的大小排序。这八个因素及其序号分别是:①社会地位低,经济收入低;②对新课改的变化存在适应困难;③工作任务量大、负担重,以学生的成绩评价教师;④发展需要得不到满足(包括进修学习机会少、职称评定困难或不公平);⑤人际矛盾;⑥健康因素(身体不适或有疾病);⑦家庭因素(包括亲人有疾病、去世、夫妻关系或其他家庭成员不和睦、子女问题等);⑧性格因素。
  调查结果见下表。
  
  表中结果显示,第一位因素是“工作任务量大、负担重,以学生的成绩评价教师”。有203人选择该项为第一压力因素,占总人数的33.78%,有460人选择该项为前三位压力因素之一,占总人数的76.5%;第二位是新课程中教师角色的多种变化所引发的冲突与不适应。有148人选择该项为第一压力因素,占总人数的24.63%,有319人选择该项为前三位压力因素之一,占53.08%;第三位是人际矛盾。有93人选择该项为第一压力因素,占总人数的15.47%,有300人选择该项为前三位压力因素之一,占49.92%;第四位是发展需要得不到满足。有281人选择该项为前三位压力因素之一,占46.76%;第五位是身体不适或有疾病。有190人选择该项为前三位压力因素之一,占31.6%;第六位是社会地位低,经济收入低。有138人选择该项为前三位压力因素之一,占22.96%;排列在最后的二个因素分别是家庭因素和性格因素,将其列入前三项原因的人数和百分比分别是68人、11 .31%、47人、7 . 82%。
  
  二、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负压力的成因分析
  
  1.教师在实施新课程中受到了双重挤压
  压力首先来自于升学和以学生的成绩评价教师。目前我国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是要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但在教育教学改革进程中,诸多的要素和环节还没有很好地配套,新的考试制度和督导评价体系还没有全面建立起来。因此,许多学校出现了这样的现象:一方面轰轰烈烈地开展新课程改革,另一方面却在扎扎实实地抓应试教育。在这种情况下,压力最大的还是教师,在问卷调查与访谈中发现升学率和考试成绩排名仍然是目前评价教师的最主要甚至是唯一的标准,它与中小学教师的评优、晋级、奖金,甚至能否续聘都有紧密的联系。对升学率和考试排名的强烈关注带给教师极大的心理压力。
  不仅如此,教师的日常工作负担非常沉重。工作时间过长、工作项目繁多、工作任务繁重、多重角色变换加重了中小学教师的身心负担。调查显示,超负荷工作在教师中是一个普遍现象。在承担繁重的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教师还面临着个人发展、培训、竞赛等所带来的压力。新课程又特别地强调教师设计课程、发展规划课程以及在教学情境中开展“行动研究”等,如果要做好这些,需要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投入大量的精力。多重压力交织在一起,使许多教师感到心力交瘁,疲惫不堪。
  另一重压力来源于教师对新课程的适应压力。实施新课程,改变的不仅是教学内容或教学媒介,而是要从根本上改变了教师的职业生存方式,多数教师在适应过程中感受到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在访谈和调查中,对新课改所带来的压力进行梳理后发现,压力主要源于三方面:第一,新旧教师角色不能顺利变换而引起压力。新课程实施要求教师的角色要进行及时转换,在角色转换中遭遇困难的教师,容易产生较大压力;第二,不能迅速培育起新的教育教学能力而产生的压力。新课程要求教师具备课程研究与开发能力、教学反思能力和创新教学方法的能力。但是,在现实中绝大多数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与新课程的要求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很多教师常常感到力不从心,产生了很大的压力;第三,一些现实矛盾和冲突对教师的挤压。由于实施新课程的外部环境(如教育评价制度等)与新课程的需求并不匹配,使教师在工作中,面临着一些靠自己很难协调或化解的冲突,从而产生压力。
  2.新课程实施后教师在人际关系上承担了更多的压力
  首先,在教学活动中,师生关系的定位发生了变化。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要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形成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师生关系定位的变化对教师的权威心理形成了很大的挑战,加重了教师的不适应感。其次,新课程要求教学成为德性生活,教学要能够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和心灵的完满,对教师的道德和情感能力要求很高,这也是许多教师感到压力的原因之一。再次,新课程的综合化提出了“教师要合作”的要求。新课程倡导教师与学生合作、教师与教师合作、教师与家长合作、教师与其他社会成员合作。这也对教师的人际能力提出了不低的要求。但是,教师的交往环境使教师的人际交往能力得不到有效的锻炼和提高,交往技能较弱是普遍现象,使教师产生强烈的挫折感和焦虑,影响心理健康。
  3.教师日益强烈的自我发展需要加重了教师的压力感
  对于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和专业知识水平的教师而言,实现自我的需要比较强烈。当前因自我发展需要受挫而加重心理压力的情况主要是两种。一是评职称、评先进。职称评审是目前令许多教师感到很有压力的事情。二是部分教师成就动机过于强烈,导致患得患失,陷入焦虑之中。在现实中如果屡遭挫折,更会加大心理压力。
  4.以往就存在的负压力
  如社会地位低,经济待遇较差;身体不适,患有疾病;家庭问题等,仍然会继续困扰教师。
  
  三、消减负压力的调适策略
  
  教师负压力过大必然会引发各种心理问题,教师的心理情绪问题及其导致的不适宜教育行为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因而,消减负压力,增强正压力是新课改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
  1.学校要采取多种方式减弱负压力
  首先,中小学在建立教师评价体系时要重视防范其负性影响。要改变当前以教学效能核定为导向的教师评价体系,建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价体系。只有建立合理的教师评价体系,才能有效缓解升学率给予教师的负压力。其次,学校领导管理人员要改善领导作风,促进学校良好组织气候的形成。学校领导管理者要“以人为本”,做到知人善任,科学决策与管理,为教师的潜能发挥,创造管理机制上的条件。再次,要多渠道开展休闲活动,抒解压力,陶冶教师性情。
  2.教师要主动做好自我减压和自我心理健康维护
  消减负压力仅靠学校是不够的,教师的自我减压和自我心理健康维护也是保障教师具有良好心理状态的重要措施。首先,教师要建立积极健康的自我认知。自我认知是对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有清晰的认识,能正确的自我评价。有自知之明,方能避免因自高自大而盲目行事,或因自卑自怜而压抑自己。其次,要提高人际交往能力。要把握有效沟通的要素,即坦诚、关怀、信赖、同理、尊重。再次,要加强性格修养,要注重选择有利于身心健康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