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1期

挖掘数学美,促进学生发展

作者:程五霞




  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美育是一种情感教育,它所激发的创造热情是探索科学奥秘的巨大动力。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发展学生智力,智力的核心是思维,而美育对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大有帮助,能使学生开阔视野,提高观察力,丰富想象力,发展创造力。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适当挖掘数学美,渗透美育,激发学生数学情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展现感知数学美
  
  华罗庚说:“数学本身具有无穷的美妙,认为数学枯燥,没有艺术性,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数学是一个美的王国,只要我们稍加挖掘,就不难发现数学内容中的数学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展现数学符号的抽象美,数学方程的技巧美,数学图形的对称美,数学概念的精确美。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可先引导学生看黑板、看课桌、看教室、看穿着、看面孔、看身体……接着让学生自己寻找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并课件演示生活以及大自然中的对称美。
   数学的每一个公式、原理都有一个美好的历史故事,包含着一个数学家美好的传说。教师在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数学史教育,经常讲一些古代、现代数学家的故事,如祖冲之发现圆周率,陈景润对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果。华罗庚小时候数学成绩不好,但他发奋图强,最终成为著名的大数学家,以及阿基米德、海帕亚西等数学家为真理而献身的事迹,使学生知道数学家对人类的贡献,知道他们的伟大,感受数学的壮美。苏霍姆林斯基说:“对所见所闻的观察、倾听和经验,犹如通向美的世界的窗口。”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发现感受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数学美,有意识的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奥秘无穷,数学知识的内在魅力,提高他们对数学美的感受力。
  
  二、欣赏理解数学美
  
  毛泽东说过:“感觉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我们才能深刻的感觉它”。审美不能光靠感官,还要靠心灵的思索,理性的引导、理解是数学审美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的心理因素,对数学美感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1. 加强对数学基本概念和公式的理解
  数学美不象自然美、艺术美那样形象具体,它是事物的内在结构的和谐以及秩序而具有的理性美,要接触它、感知它,需要高度的理解力和想象力。古人云:“所知者深,所见者真”。例如:在数学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时,教师先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每对钝角、直角、锐角三角形摆一摆,拼一拼,看看能不能拼摆成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通过操作、观察、探索、迁移、讨论,深刻理解三角形的面积公式=(长×高)÷2,即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表达能力,又深刻理解了三角形面积公式的简练美,还使学生体验了成功的快乐。
  2. 培养学生强烈的好奇心
  好奇心最容易激发起儿童认识世界的精神动力。教学中,教师应精心设计教学情境,对学生的好奇心加以诱发,唤起心理响应,激发求知欲望,使学生进入“心欲求而不得,口欲言而不能”的进取状态。 例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先让学生任意报出一个数,教师立刻猜出这个数能否被3整除,学生在草稿本上计算验证,感到特别惊讶和奇怪,急于想知道教师判断的奥秘,教师再因势利导,一下子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然后提出学习要求,进入后面的学习环节中。
  3. 培养学生的数学审美意识
  审美意识是指客观世界的审美对象所反映到人脑中所形成的一种意识,充满着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人在长期审美实践中潜移默化而形成的。教师在教学中应十分重视学生数学美感的培养,结合数学知识,引导学生分析数学内在结构的和谐、秩序,欣赏到其中所具有的理性美。要培养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采取一种审美态度,向学生渗透数学美存在于日常生活的每个角落这一观念,不断积累对数学知识欣赏的审美经验,逐渐养成审美习惯,久而久之,形成对数学知识的美学敏感,提高数学审美能力。
  
  三、追求创造数学美
  
  科学家巴斯德说:“当你终于确定明白了某件事物时,你所感到的快乐是人类所感到的一种最大的快乐。”这种快乐即数学美感,古今中外无数的数学家正是因为体验了这种数学美感,更加激发他们对这种数学美的不懈追求和创造。体现在数学学习中,便是学生在审美实践的基础上,积累丰富的表象,进行大胆、新奇的想象,敢于打破旧的框架和定势常规进行创新,产生灵感。在教学中教师应精心创设学习情境,在培养学生聚合思维和定向思维的基础上,再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扩散思维和变向思维,力求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品质。例如:在学习“小数的意义”后,我设计了这样几道练习题:①从0到1之间说出三个小数;②用一个小数说一句话;由学生自己提问题后指名同学回答,给学生提供质疑、释疑的机会,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训练学生的聚向思维,求异思维和扩散思维、不断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品质。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品质必须从小抓起,从一点一滴抓起,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适当挖掘数学美,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美,欣赏理解数学美,进而去追求创造数学美。在课堂上适时渗透美育,把数学教学过程变成审美过程,使他们受到美的熏陶,以丰富学生的美感,体验美所激起的心理愉悦,陶冶他们的情操,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同时也体现数学课程标准中“教师应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的新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