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1期

浅谈如何做一个新时期的语文教师

作者:吴 洪 陈素梅




  随着语文新教材在全国范围内使用,新课标的颁布施行,强调素质和能力的现行高考模式和提倡已久的素质教育已深入人心。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呼唤新时期高素质的语文教师已成为势所必然。今后的语文教师要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或者说新形势下现在的语文教师将面临什么样的尴尬问题,都将是我们必须关注无可逃避的现实话题。
  
  一、彻底地更新教育观念
  
  要真正全面地提高语文教师的素质,教师要打破沉闷的缺乏生气的传统教学法,对传统的教育观进行彻底的否定,要勇敢地摒弃传统教法的束缚。笔者认为,教师首先要彻底地更新教育观念,明白“教是为了不教”的最浅显的教学原则,要明白知识的传授永远不如技能的传授的道理,真正地做到授之以渔。
  教师要研究教材和学生,教材中哪些是最应该讲的又是学生最感兴趣的,用什么方法最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要尝试创新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破疑。同时教师还要克服教材本身的束缚,因时制宜,大胆取舍,不求面面俱到,万无一失;但求一点突破,一课一得,学有所获。要及时了解语文教学新动态,针对学生的实际开展教学,利用活动课来引导学生参与语文实践,提高语文能力。
  
  二、语文教师本身必须对学科有浓厚的兴趣
  
  语文是众多学科中最具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学科,这一不可替代的特殊性,决定了从事这一职业的人首先必须喜欢这一学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对语文感兴趣,自己必须对语文有热烈的兴趣。布鲁纳曾经说:“教师不仅是传播者,而且还是模范,看不到语文妙处及其威力的教师,就不见得会促使别人感到这门学科的内在刺激力。”
  目前在某些地区某些学校,语文教师不看书,对“名著”不感兴趣。教师尚且如此,又怎能让学生对语文真正感兴趣呢?语文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做语文教师,如果不是因为喜欢,而是仅仅把它视为一种谋生手段,其职责就是完成所谓的教学任务,按部就班地肢解一篇篇有价值或无价值的文章,应付一次次乏味得令人窒息的考试。这难道是真正的语文教育吗?这样的教师,算是真正的语文教师吗?
  真正的语文教学,做教师的不仅只是传授知识的问题,更是将自己对文章的领悟、品味传达给学生,带领学生快乐地走进文章,体验其间的酸甜苦辣悲欢离合,让学生在愉悦之中接受语文的熏陶,从而培养语文能力。
  
  三、语文教师还应该培养和提高写作能力
  
  语文教师会写、善写应是份内之事,如同美术教师会画画,音乐教师会唱歌一样。然而,美术教师要画画给学生看,音乐教师要领唱给学生听,语文教师却可以不写给学生看。因此,不会写文章的人可说不是个称职的语文教师。
  我们在语文课上经常听到,作文要怎样构思、怎样布局,要怎样琢磨、怎样去写,这样说几乎没有讨价的余地,于是听话的学生会完全听从指导。真的很难想象,一个语文教师自己不能写,却去指导学生作文;自己构思不出一篇文章,却能让学生去琢磨文章的写法。
  语文教师能写,更深层次的影响是对教材的分析把握,抑或是课堂教学的层次安排,语言表述和课堂结构设计。法国哲学家叔本华说:“读书是走别人的思想路线,而写作才是走自己的思想路线,只有经过自己的思想路线,把读书得来的知识消融掉,才会变为自己的东西。”此话确实中肯。
  
  四、语文老师还应该对各种知识进行广泛涉猎
  
  语文教师应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杂家”,除具有扎实的语文知识外,应当有一定的相关知识。现实中许多语文教师除了语文知识外,很少甚至没有关注过美学、哲学、经济、社会、自然等学科的常识。《庄子》说:“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说明了积累知识之于教师的重要性。但说到底,语文教师要成为一个考试“专家”容易,而要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杂家”却真的很困难。
  语文老师难当,现在已基本上在教育界内达成共识。它不仅是要语文老师喜爱语文、擅长语文(作文),还需要有丰富扎实的语文知识。如果说前者表现为语文老师要“作家化”的话,那么,后者则要求语文老师要“学者化”。在中学各门学科中,语文是最具综合性的,它的知识内容涵盖极大,因此它对语文教师的要求也最高。
  信息时代的人们必须面对和承受各种挑战,面对这样的时代,做为语文教师,要想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自身就必须具有良好的品德素质,要树立大语文教育观,把学校语文教育与家庭、社会语文教育有机统一起来,要具有较高的组织能力、创造能力、良好的表达情感的能力,加强语文教师自身素质修养,在教学中才会左右逢源,事半功倍,真正站稳讲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