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1期

论教师教研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作者:程艳坤




  在教学中,教师应自觉地充当一位研究者,以研究者的目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下面以语文教学为例,谈谈笔者对从事教学研究的认识。
  教学研究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教师所从事的是塑造人的工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没有科学的教学理论作指导,教师的树人工程就不可能获得成功。在教学中参与教学研究,不仅是塑造自己,更是塑造学生,应认真研究学生,研究他们的家庭背景,社会环境,身心发展,知识结构,掌握新知识的多种情况,能因材施教。不仅要以才树人,更要“以德立人”,唯其如此,才能使学生全面发展,并使教育者本身加强业务素养,获得身心的愉悦,不致因为单纯的教学而精神疲倦。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上课不致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么你就应该引导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教研与教学是辩证的统一。教研为教学提供理论依据,是教学方法的基点,教学通过教研来指导,并为教研提供实践阵地,是教研理论的实践手段。脱离了教研的教学,就像茫茫大海中失去方向的航船,不知哪一天将抛锚于大海或搁浅于海滩。大多数教师从教多年,对所任课程烂熟于心,再加上其它事务干扰,因而从未进行过教学研究,自认为轻车熟路,就老调重弹,亦步亦趣,甚至抱残守缺,在教学中意识淡薄,方法陈旧,思路古板,孰不知看菜吃饭,量体裁衣,上什么山唱什么歌,上了新的山,唱的是陈旧的歌,这样的教学谈何效果。
  一个成功的教育者,应该是时代召唤的学者,必须是教学与教研并重,一边教学,一边研究,只有深入教学研究,才有创新,同时还不断丰富教学理论宝库。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是学好其他基础课和兴趣课的保证。它以字、词、句、段、篇为基本元素,但不同年级也有不同的教学重点,认识了课程的性质,抓住了教学的目的。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循序渐进,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初中的语文教学,应在兼顾教好基础知识的同时,加强阅读和写作训练,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让学生认识各种文体的特点,认识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掌握文言句式,会用准确流畅的现代汉语翻译文言文,多背诵古文名篇名句,提高阅读古籍文献的水平。语文教学研究应先从研究课程发端(以上己论及),在研究过程中“以人为本”要贯穿始终,在研究学生个性潜能,接受能力的基础上搞好教学设计,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教学设计在形式上以教案表现出来。
  笔者认为,应该为有效地传授知识而写教案,应该为设计有效的教学思路而写教案,应该为教学创新而写教案。不应该为应付学校和上级部门检查而写教案。语文教案应结合学科特点,根据大纲要求,对工作中的得失进行扬弃,因此一篇好的教案(课程设计)应做到:
  (1)教案应重视从教师“教”的构思,转向重视学生“学”的引导,要根据学生“学”的特点,设计教的方式。教案应体现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2)既要重视教学之前的教案的编写,也要做好教学之后教案的补充,完善与改进,写好“教学后记”。教学是一项“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工作,教师所上的每一节课可能有成功之处,也有失败之处。教师应写好“教学后记”,把课堂上出现的一些偶发事件的处理,闪现教育的火花,教学环节的衔接等记录,作为教学研究的第一手材料。
  (3)教学设计要大胆创新,不要迷信教参和教案集,要借鉴别人的经验,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但是“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个性特点不同,教学条件不同决定了教师要有不同的教学设计。教案要体现创新,不因循守旧。有了教学设计要灵活把握教学情境,不能照本宣科。教学研究在研究课程的同时,更要注重于研究课堂。课堂是教学的主要舞台,一切教育的内容、目的、使用教学手段,大多都要通过课堂来实现。
  今天,教师要追求的是理想课堂,籍以此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的课堂,改变教师家长制的方式,改变教师唱独角戏,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定向思维形式,为片面提高学习成绩的应试教育而教学的传统模式。
  研究教学方法是教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再渊博的知识,再深遂的思想,只有通过一定的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传授给学生。年级不同,学科不同,学生的知识结构各异,因而教学方法就不能千篇一律,应在批判的基础上开拓创新,由“注入式”、“填鸭式”的教学法转向“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创新意识。教学方法与手段应由单一化向多元化、现代化、科学化的方向转变,注重课程教学与各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语文知识大多需要识记、背诵来掌握,识记、背诵时有些词语、语句、篇章比较深奥,学生一时无法掌握,而作为老师就要因势利导,找准切入点,指导学生背诵。教师提倡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这本无可厚非,但以上难点,学生在指导下仍然不能理解,觉得“山重水复疑无路”,这种情况下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仍不失为一种好方法,等到若干天若干年后,随着学生知识水平的提高,再把贮存在脑中的信号打开时,便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胜境。
  笔者近年来在语文教学中总结出“一习三点一练”的教学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一习”就是课前有目的的预习;“三点”就是“要点、难点、重点”,对课文中的知识点即“要点”在预习之后进行提示,让学生把握课文的知识结构,其次再对文中“难点”进行简要的分析点评,再次对课文的重点加以突出,让学生掌握课文主旨,最后让学生练习总结中心、写法、及文后练习。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教学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只有不断地学习、实践、尝试、才能在教学中取得成绩。一个教师必须是一个学者,应刻苦钻研,不断研究,才能使教研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才能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有用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