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2期

和谐德育环境的分析及构建

作者:程少苏 赵 方




  建构和谐德育,就是以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为指导,通过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有序的教学过程以及优化教育教学环境等措施,使学校教育系统中各子系统及其各要素之间协同作用,产生教育合力,从而促使学生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等方面全面而和谐地发展。本文拟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和谐德育环境的构建问题。
  
  一、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氛围
  
  1.校园舆论宣传环境的营造
  校园舆论宣传环境主要是由学校主办的广播、网站、学报、橱窗板报、标语设置、有针对性的各种讲座以及由此在师生中形成的舆论氛围构成。实践证明,良好的校园舆论宣传环境以其教育内容的丰富性、教育时间的及时性、教育形式的多样性、教育作用的广泛性表现出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特有功能。
  营造良好的校园舆论宣传环境,首先是坚持和体现正确的舆论导向,弘扬时代精神。同时大力宣传先进模范人物和先进集体的事迹,其中校园师生中的先进典型对学生的教育影响更加直接具体,应是学校宣传工作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有助于在校园中形成健康向上的舆论氛围,能正确引导师生的价值取向,培育良好的校园风范和校园精神,达到育人的效果。其次要要注意采取应用现代化的宣传教育设备,充分体现与网络化社会相适应的时代特点,如在“校园网”中开辟德育网站,在网站上开设学生网上论坛,学生可通过BBS开展网上讨论,在网上提出自己的问题,对其他学生的问题和观点发表看法。讨论的可以是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也可以是其他感兴趣的问题。在讨论中一定要加强引导,避免出现不负责或不健康的言论,以形成良好的舆论环境和正确的舆论导向。
  2.校园人际关系环境的营造
  营造良好的校园人际关系环境,目的在于通过其正面的影响,调动和提高师生个体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工作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在具体实践中,一是要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际观念,掌握基本的交往原则和交往方法,在人际关系中做到相互关心、爱护,相互理解体谅,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团结友爱,乐于助人等。二是通过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发挥教师在师生交往过程中的示范引导作用。在德育活动中,教师与学生如果能够平等相处,诚恳相待,学生人格就会得到充分尊重,个性潜能得以展示。同时教师也能够通过自己的高尚道德情操和优良的个性品质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感染学生。
  
  二、创新德育方法、拓展德育内容,构建和谐德育环境
  
  而今,网络已广泛而深刻地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日益成为信息传递的重要手段,这无疑给学校传统的德育模式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德育方法和内容必须与之相匹配,才能达到构建和谐德育环境的目的。
  1.改进德育方法,促进学生德育自育模式的和谐发展
  传统德育模式的缺陷在于:它忽视了道德教育从根本上说是一种自育而非他育,它有赖于学生内在主体精神和能动性的激发与激活。德育过程的他育强调道德的客观性和约束性,重视德育的形式和结果,但是如果忽视了学生内心感受的动机需要,很可能导致动机和效果的分离以及知、情、意、行的分离。
  在德育实践中我们认识到,当前,未成年人在思想活动中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价值意识的主体性也越来越强烈,文化素质也有了很大提高,因而自我教育的可能性也就越来越大且日益迫切。因此,我们要认真研究德育规律,在强调灌输的同时,探索德育的自育模式,既把教育对象作为德育的客体,又作为主体,充分发挥他们在德育过程中的自主选择、自主评价、自主内化、自主控制和自主发展的作用,以达到自我塑造的教育效果。
  改进方法,还突出地表现在要注重研究网络时代的新情况。随着时空的推移,网络在信息传输中将占据越来越有分量的地位,越来越多的学生将成为网络的直接受众。这就要求改变过去那种单向的人际传递和单一的空洞说教情况,认真对待网络给学生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身心健康所带来的各种影响,通过建设相应的网站,用科学、健康、积极向上的信息感染、熏陶学生,使他们建立起对信息的批判反应模式,增强对负面信息的抗拒能力。
  2、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延伸学生德育时空, 拓展学生德育领域
  网络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定势乃至行为倾向。对德育工作而言,一方面网络给德育工作带来更便捷的交流手段和更丰富的信息资源,可以极大地提高德育工作的覆盖面和有效性:另一方面给德育工作带来更开放的生存空间和更多元的沟通方式,当然也给德育工作者如何更好开展中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和充分利用网络教育的强大影响力和凝聚力,学校要以网络教育为突破,建立可持续的相互协作德育网络。通过开办网上德育课堂,以正面强势文化占领网络教育阵地,不断增强广大师生对客观事物的敏锐观察力和鉴别力,以积极健康的思想来提高抵御外界错误思潮的影响。德育工作方法在面临新的环境基础上要随时代的发展而补充新的内容,只有构建灵活多变工作方法,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德育手段的创新。
  
  三、加强家校互动,形成家校教育合力,优化育人环境
  
  学校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课堂、主阵地,家庭教育是德育的主战场,家长对学生的影响和教育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二者之间不能割裂,要协同作战,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实践证明,从学校、家庭两个方面同时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使家校教育相互协调,取长补短,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能产生多渠道、多方位和谐整体的德育效应。
  如果学校与家庭能进行有效的互动,那么这将有利于实现德育目标的一致,德育观念的趋同,德育过程的同步,德育途径方法的互补和德育资源的共享;有利于把学校德育工作置身于社区大环境中来运作,为建立学习型家庭、学习型学校的和谐社会做出贡献;同时也有利于建立广泛的社会联系,发挥学校、社区、家庭各方面德育功能,使学生成为学校的好学生、家庭的好孩子、社会的好公民,保证德育工作的连续性与整体性。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人格魅力,用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通过自身和家庭环境的力量去“影响”孩子,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教育的力量只能是从教育者的人格的源泉中产生出来,作为与学生朝夕相处的家长,本身就是影响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很重要的“德育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