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2期
浅说学生“绿色”作文
作者:张云芳
绿色作文是一种健康的、积极的、向上的、充满生机活力的作文,绿色作文就像《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的那样,“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其重在从学生的生活视野和感性经验中取材立意,引发真情实感,以求得写作的个性化和独特性,有利于克服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的假、
大、空的毛病。”要实践“绿色”作文,笔者体会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一、选真实材料
为了避免学生选材“假、大、空”,作文教学应针对性地提出“小、新、实”的选材标准。“小”,就是选取身边的小事,因为在我们平日的生活中,那种轰轰烈烈的惊天地、泣鬼神的感人事情并不是每天都能够发生的,而是平凡的不为人重视的小事每天大量地涌现。“新”是指最近发生的事。不少学生在作文中喜欢写以前的事,三、四年级的学生写幼儿班的事,五、六年级的学生写一、二年级的事,不是说这些事不能写,关键是新事是学生刚刚经历过的,印象深,事情发生的背景、具体的细节、人物的活动都历历在目,写起来顺手,有话可说。而过去了几年的事情,由于那时学生年龄又小,观察得不够仔细,往往只有个模糊的印象,写出来也就显得干瘪苍白。“新”指不用那些在作文中反复用过的老掉牙材料,比如,帮助老大爷推着装有粮食的车上桥啦,跳到河里救落水小孩啦,有同学在考试时想抄袭,“我”不理睬,考试结束我去找他谈心遭到拒绝啦等等。“实”是指有一定实际意义的事。因为生活中每天都发生着这样那样数不清的事,但不是每一件事都有意义,不是每一件事都能写进作文,这里就有一个筛选的问题。只有有点小意义的事才能成为我们作文中的素材。
二、写心里实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低年级不必过于强调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差异,应鼓励学生用‘我手’写‘我口’,淡化作文意识。在中高年级用‘习作’来初步体现作文意识”。 为了引导学生在作文中能够写出心里的真实,作为教师应常常进行启发诱导,采取“先说后写”分层引导。学生的心里有着许多“绿色资源”,问题是学生由于年龄尚小,还不一定能够发现他们珍藏的或曾经留意过的这些宝贵资源。“先说后写”就是让他们把心里话掏出来,这里的“说”是主要的一层。“说”可分三步:第一步,跟学生一起聊聊丰富多彩的生活。问学生生活中有什么高兴的事?有什么烦恼的事?有什么可笑有趣的事?把这些事全都互相交流,尽量地把事情说得具体生动一点。这一步的作用是让学生感受到生活是作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当我们作文觉得没有材料的时候,回忆生活不乏是个很好的办法。在学生交流后,第二步让学生明确哪些事情是能够写进作文的,哪些事是不能写进作文的。第三步,再问为什么你觉得这些事能写而那些事不能写?这一步的作用是让学生站在一个较高的层面看待自己所列举的事例,是对原有事例的分类归纳,是从理论高度的概括,这对作文的选材和立意都有帮助。但是对小学生,即使是五、六年级的学生也不要从作文的理论高度去讲解,只要让他们有一点这方面的意识就行。这样写出来的作文会是心里大实话。
三、抒真情实感
选材料的标准有了,学生能写的材料也有了,写起来也就自然地有话可说。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做一些适当地引导,让学生在事情叙述的过程中把自己感情也融注进去。比如,笔者问学生,当你了解到汶川大地震的消息,你当时有怎样的感受?当你看到许多解放军和志愿者在抗震救灾第一线的时候,你有着怎样的激情?当你看到神舟六号飞上太空的时候,作为一名中国儿童,你当时又想说些什么?同样,当你在作文的叙事中,记叙到你非常激动或者非常难受的时候,这时候,你是不是想把记叙先停下来,先抒发一下涌动的感情。其实,意思就是要告诉学生记叙中可以有抒情,抒情里可融进描写。但是,作为小学生,不能这么说,这太深,倒不如用这样的方法容易被学生接受。通过经常这样的启发,不少学生学会了抒情。比如,有个学生在爸爸带他去上海南京路时,他走不动了,爸爸抱他走了一段路,结果,爸爸的痔疮发了,疼得冒汗。他在作文《爸爸疼我爸爸疼》中记叙了这件事后这样写:“我这才懂得,我的爸爸是多么疼我,但是爸爸疼我爸爸熬疼。我流泪了。”还有个四年级的学生作文也是写爸爸的,写的是那次“我”感冒,爸爸夜里起来了好几次,因为是冬天,爸爸也感冒了。“我”情不自禁地说了句:“对不起,爸爸,让您受凉了”。“爸爸先是楞了一下,但只是一刹那,爸爸的脸上就绽开了一朵花,笑得好灿烂好舒心啊!”
提倡写绿色作文,这是我们每个语文教师的职责,作文教学也只有沿着这条路继续走下去,作文的路才会越来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