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2期

浅谈课堂对话教学

作者:徐农林




  师生课堂的沟通交流主要借助语言活动,而对话教学有利于激扬学生的个性和彰显教师的教学引领,有助于催生课堂生命活力。笔者就课堂中的师生对话教学谈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还原教学为生活,还学生话语权才能还学于生
  
  还原教学为生活即要保证课堂教学的真实性,还学生话语权就要实施教学民主。教育民主与平等是现代师生伦理关系的核心。教育民主思想要求教师承认学生作为“人”的价值,尊重学生的人格。这种尊重表现在对学生独特个性行为的接纳和需要的满足,让学生自由充分发现自己,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对话要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并体现出不同学生对象对话的差异性。公平地对待学生,不厚此薄彼,让更多人有表现自己的机会和自己的选择,为人生追求提供最初的坐标和原动力。
  课堂对话教学不能设定太多的条条框框,应成为学生自主创造的领地,学生应敢于挑战权威,在自由开放的氛围中让不同性情的学生在对话中得到充分表现。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教师襟怀坦荡,更需要作为整体的精神氛围的兼容并包,这样才能把对话的主动权给予学生。
  还学生话语权,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恢复人的天性,追问关于这个世界的道理,对他所置身的世界有个框架性的理解和探索。学生以自己的经验背景、情感体验和个性特征对话,形成不同理解,使学生获得知识且蕴涵学生个人曾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过程中获得的各种体验,成为具有不同生活意义的文化资源。学生在对话中学会沟通,学会互助,学会分享。师生建立良好的信任合作关系,课堂在开放和谐互动中进行,课堂整体效益才能优质高效。
  
  二、对话要体现学生生活经验的感知度、信息的多角度
  
  教师在组织对话教学时,应着力呈现可能的世界,开拓创造空间,让学生关注到知识形成过程中的多种思路和结果,以及形成同一种结果的不同思路。同一种思路可能具有不同表述,只有这样学生才有机会将自己的个人经验和学科知识有机整合在一起,才能进一步创造性理解和应用知识。对话教学要吸取学生的生活体验,有意识设计问题情境,但不必预设答案。即便学生的独立见解、个人智慧未能有多角度的审视,视角可能相对狭隘,但却把教学还原成生活并赋予了课堂对话教学的动力、活力与魅力。动力源于学生的需要,活力源于内容的真实,魅力源于方法的变化。只有真实的世界才能吸引学生的眼球,激活学生思维,博得学生信任,获得生长的活力,使课堂深植于生活土壤,在同步于时代脉搏的对话教学中走向优质。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参与互动形成学习共同体,每个人的认识都有可能获得更多视角,更高质量,通过集体内交流,思想碰撞形成集体思维,使学生获得个人独立学习难以产生的教育经验和求知热情。教师适当的引导也只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对话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
  课堂对话问题的设置要难易适中,太难学生会失去信心,太易则没了提问价值,导致课堂互动的表面繁荣,产生泡沫现象。合作探究的问题要能吸引学生注意力且是他们的兴趣点,以趣激疑,激发动机。
  
  三、对话教学是一种不可预设的生成美
  
  走出课本,融入生活,学会合作,引导探究,追求创新这是对话教学的基本内核。在对话教学中学生才会逐渐学会在合作中学习,在合作中发展。构建对话教学应该是开放的,这时教师能否驾驭课堂要靠自身的人文修养和学识水平来教化学生,引导学生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整理分析生活这本教科书,采集生活素材,引发学生对生活主题的思考点,为他们明理导行提供生活借鉴,学会感恩生活,体验探索知识的乐趣。同时密切关注改革开放和现代生活中新问题特别是社会热点、难点问题有所选择和整合来作为互动的切入点。对话教学是教师主导的目标——策略——评价的过程和学生的活动——体验——表现过程的结合,有利于实践教学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原则。
  对话教学话题的选择要有典型性,如环境保护与环保消费、大众传媒与现代网络等都可以作为探究主题,这种和谐的氛围、被激活的对话互动是一种主动的心与心的沟通,情与情的交融,使学生体验到自主学习的快乐和成就感,课堂中师生才能激情飞越展示富有灵性的思想、真性情的内心世界和原生态的生命历程。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敢于超越,获得新思想新方法。由于课堂教学余音绕梁的功效,把探究合作学习的习惯拓展到课外,延伸到无比生动的生活中。
  契合新课程理念教学的本质定位是交往,对话教学中学教互动,师生在动态的开放的和谐课堂中“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如流水“随势赋形”不断撞击出美丽的浪花。呈现着流动美、生命美和创造美,追求和实现着课堂教学的最佳境界,实现知识能力、态度情感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统一。对话教学赋予课堂教学的灵气和生动,有力地促进了引领和自主的平衡,预设和生成的平衡,务实与创新的平衡,感性和理性的平衡,接受和探究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