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2期
随风入夜 润物无声
作者:瓦韵青
一、快乐的德育
1.爱的教育
教育是爱的事业,这种爱出自教师的职责,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情感,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
小豆豆永远不会忘记初见校长小林宗作的那一天,那时她才上小学一年级,已经两次被迫“转学”,正面临着换新学校。校长的第一句话就是“你跟老师说说话吧,说什么都行。”小豆豆开心极了,于是拼命地说。最后,连小豆豆都不相信,自己一下子能说四个小时的话,以前可从来没有一个大人这么认真地听她说话。她感觉和这个校长在一起的时候非常安心,非常温暖,心情好极了,感受到生平第一次遇到了真正喜欢自己的人,甚至产生了“能和这个人永远在一起就好了”的想法。
倾听本身也是一种教育,即使你没有给学生什么指点或帮助,但有了倾听,你便在在孩子的心灵播下了爱的种子、安全感的种子。
2.信任教育
一次,小豆豆上完厕所低头往下看,把自己心爱的钱包掉到了厕所里。于是,她不顾上课的铃声,找来一把舀子,到掏粪口打捞。这时,校长走过,问她在干什么,小豆豆边忙着舀边答道:“我的钱包掉到池子里面了”,“是吗?”校长说,然后背着手像平时散步似地走开了。不一会,小豆豆掏出来的粪便已经堆成了小山,校长再次路过,关注地问“找到了吗?”又像好朋友似地说:“弄完以后,要把这些全都放回去,啊。”说完他又走了。最后小豆豆没找到钱包,但却觉得挺满意的,因为自己干了这么多的活儿,更重要的是校长先生对自己做的事情没有生气,把自己当做一位很有人格的人来尊重。从那以后,小豆豆上厕所时再也不往下看了。而且,她比以前更喜欢校长了。
小林先生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平心静气地倾听孩子的真实想法和意愿,让孩子独立观察、思考,并用整个生命去触摸世界。他信任孩子,耐心地、宽容地给予他们在试误中经历、成长的机会。
3.勇气教育
一天夜里,小林校长让孩子们在寺庙和墓地里玩试胆量游戏,为的是“试一试大家能够忍受多大的恐惧”。虽说是‘试胆量’活动,但如果害怕了,中途回来也没有关系。许多男孩立刻很兴奋地争着要当妖怪,他们先到寺庙里埋伏起来,其余的孩子们各自结伴从学校出发去寺庙,有的拿着手电筒,有的带来了捉蝴蝶的网,有的带来了绳子,都说要抓住妖怪。可是没走多远就因为害怕,纷纷返回学校了。有趣的是,不一会儿那些扮“妖怪”的孩子们也先后跑回来了,有的还被路上碰到的同伴吓得哭哭啼啼的。从此,巴学园的小学生们就不再害怕妖怪了。因为他们知道了,原来妖怪自己也在害怕呢。
小林校长没有直接用“你们不要迷信,不要怕妖怪”之类生硬的道理教导孩子们,而是让他们自己去扮演“妖怪”,在游戏中自主发挥。这样,在刺激的游戏中,大家快乐地懂得了妖怪没什么可怕的。
4.自信教育
自信是基石,是成功的第一秘诀。自信象一根柱子,能撑起广袤的天空。因此,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是尤其重要的。
巴学园的运动会,是每个孩子最开心的时候,也是孩子们都能一展所长的时候,每个孩子都可以感受到成长的自信。除了拔河和两人三脚项目与别的学校一样外,其余的项目都是校长自己设计的。有个叫“鲤鱼比赛”的项目,即钻过三个放在校园中间的用布做的大鲤鱼中,谁先钻过谁就胜出。但每次总是全校最矮、手脚最短的从小就得了小儿麻痹症的高桥君拿走第一名。原来,这是校长专门为他量身定做的,为的是让他在比赛中忘掉自己肉体上的残疾和自卑,希望他“不要忘记夺得第一名时的自信”,从而扬起自信的风帆。
小林先生就是这样一个善于用发展的眼光和儿童的思维方式来看待孩子行为的教育者。小林先生经常说的一句话是“我们大家都是一样的,无论做什么,大家都是一样的。”暖烘烘的话语,让孩子们总是有着明亮的眼神和自信的笑容。
二、愉快的智育
1.激发学习兴趣
校园是学生成长的地方,是学生的精神家园。为了让孩子们快乐地学习,小林校长创设了种种让人意想不到的学习环境与氛围:巴学园的校门是“从地底下长出来的”,枝叶繁盛;教室是电车组成的,每天的学习,就像是乘着电车的奇妙旅行。巴学园这个童话般的世界,像磁铁一样深深地吸引着孩子们。“在巴学园,即使放学之后,孩子们也不愿意回家。而且,第二天早晨,又眼巴巴地盼着早一点到学校去。”连顽皮的小豆豆也“早早地起了床,生怕上学迟到了。”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保护和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对于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2.自主式学习
对于儿童个性发展来说,教育只不过是一种外部影响力。这种外部影响力不能简单地授予、移植到儿童身上,必须以儿童自身的主体作用为基础,经过儿童自身内化的过程才能见效。
巴学园的教育方式很独特。每天,孩子们可以根据当天的心情和方便,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坐位,不同年级的也可以坐在一起。在第一节课开始的时候,老师就把当天要上的所有课,还有每一节课所要学习的所有问题,满满地写在黑板上,然后让孩子们从自己最喜欢的科目开始学起。于是,大家都各忙各的,喜欢作文的小学生在写作文,喜欢物理的学生在后面的位子上点起了酒精灯,把烧瓶烧得咕嘟咕嘟冒泡,这样的风景随处可见,每个孩子都觉得非常开心,从来不会出现心不在焉地听讲的情况,课堂上也根本不存在纪律涣散的状况。
这是真正的学习。学生在学习中自由、愉快、自主而高效,在这种氛围下,不仅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而且老师会很容易发现学生的兴趣所在,因势利导,给学生更好的、有针对性的指导。
三、开心的体育
巴学园的孩子们,上午上课,下午往往是去附近的九品佛散步。散步的时候,看到了漫野的油菜花,老师就及时向学生们讲雌蕊和雄蕊的知识。人是从自然中走来的,天性中藏有亲近自然的渴望。大自然的神奇和多样化足以让人类惊叹。
午饭时,校长会逐一地看孩子们自带的饭盒,问:“海的味道(指鱼或海味)和山的味道(指蔬菜或肉类),都有了吗?”偶尔有的盒饭里只有海味或者只有山味,校长夫人就会从自带的锅里为孩子补上缺少的那一类食物。吃饭时,校长给孩子们讲蔬菜的分类,有时也讲如何做猪肉松等常识性知识,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享受着一起吃饭的乐趣。小林校长用这样的方式关怀着学生营养的全面和均衡,避免学生养成偏食的坏习惯。
小林校长总是让孩子们穿最差的衣服去学校,因为这样他们就可以尽情地玩耍,不必在意衣服的磨损。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小林校长就是这样让孩子们在快乐的游戏中健康成长。
四、迷人的美育
巴学园的音乐课非常多,每天都有学习韵律操的时间。音乐课是在礼堂上,校长先生弹钢琴,小学生们合着音乐的节奏,从各个位置开始走动,不过如果逆着人流走的话,会和人相撞,所以孩子们尽可能地向着同一方向。每个孩子都带着自己独特的表情,自由地、舒展地、流畅地舞动着手脚,非常陶醉地跳来蹦去。在集体律动的创作活动中,学生们懂得:只有把自己融入集体,才能真正发挥自己的作用。
创造力是智力的物化,而想象力是创造的前提。音乐教育正是进行创造教育、培养想象力、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学科。小林校长就这样寓音乐知识教学、音乐能力教育、思想品德教育于音乐艺术之中,同时还培养了孩子们集中注意力的能力和坚强的意志。
五、欢快的劳动教育
“过于依赖文学和语言的现代教育,恐怕会使孩子们用心去感受自然,倾听神灵之声、触摸灵感的能力渐渐衰退吧?”这是小林先生一贯坚持的教育思想。
学校请来农民给孩子们上课。农民老师给孩子讲起了如何种庄稼,边讲还边在地上做示范,从锄草到翻地,从培垄到播萝卜的种子、施肥等等,还给大家讲了别的有关虫子、鸟儿、蝴蝶、天气等方面的知识。最后大家一起动手干完了播种的活儿,孩子们特别的高兴,一个个俨然成了播种的高手了。在后来的日子里,孩子们最关心的就是自己种的庄稼了,他们总会凑到一起谈论自己的庄稼。每当讲到这样的课,孩子们都会情不自禁的感叹,“那是多么精彩的课啊!”
巴学园的学生们在农事活动中锻炼了能力,开阔了视野,接触了社会与自然,还培养了热爱劳动的情感。
教育的目标究竟是什么?简单说来,就是促进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人的发展”要身心健康、和谐,“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巴学园之所以取名为“巴”,一黑一白的巴形图案组成类似太极的徽记,就是希望孩子们能够在身体和心灵两方面都得到和谐的发展,它用实践告诉人们:教育的目标就是帮助孩子们获得自尊、自重、自信和勇气,学会为人处世的技巧;帮助孩子们发挥自身的优点、开发潜在的智能,成为富有个性的人;帮助孩子们在欢乐中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因为旺盛的求知欲中才会有创新。在巴学园里,我们欣喜地看到:无论是乐中有学,还是学中有乐,都展示出了“乐”是一种内在的力量,是人类学习、求知的元动力。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随风入夜,润物无声,教育原本就应该象空气、阳光和水一样静静地滋养着每一个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