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2期

作文教学略谈

作者:江 宏




  笔者看到在作文课堂上还存在这样一些现象,有的同学一到写作文就抓耳挠腮无从下笔,有的同学等老师的题目一出就赶紧翻出“优秀作文宝典”、“考场作文大全”来临时抱佛脚,还有的同学竭力要求自己做到“文笔优美”,以致把作文主题抛至脑后……,这样就使作文成为我们同学的一种极重的心理负担,越怕越不会写,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其实,作文并不是那么令人畏惧,高不可攀,只要你端正态度,用心去写,肯定是能写好的,我在教学之余总结了有关写作的小窍门,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一、我口表我心,我心抒我情
  
  “情动于衷而发于言”情感世界是人性,人的素质的最生动,最集中的表现。作文也讲究一个“情”字,不管写什么内容,都要求有真情实感,美好情操。作文自情始,如何让学生以情作文,以情动人在作文教学上一直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重要问题,在作文教学中,常常见到“情感的伪化”,如虚情假意的浅吟低唱,空话连篇的“文字泡沫”全然不见少年出乎自然的纯真和本该属于他们这个年龄的独特体验,字里行间“神圣”得再也找不回一个真实的自我,这些陈词滥调的背后,是学生对作文兴趣的消退,真情失落业已成为作文教学中的痼疾。对此,我曾苦苦思考:如何调动学生作文时的真情?要努力培养真诚性,要让学生养成“说真话,写自己”的作文意识。叶圣陶曾这样说过:“假若有所表白,这当是有关于人间真情的,则必须合于世理的真实,切乎生活的状况,假若有所感兴,这当是倾吐不舒快的,则必须本于内心的郁积,发乎情性的自然。这种要求可以称为“求诚”。他还对“求诚”作了具体的界定“从原材料讲,要说真实的,深厚的,不说那些不可征验、浮游无着的话;从写作讲,要说诚恳的、严肃的、不取那些油滑、轻薄、卑鄙的态度。”这就彻底去掉了作文中虚假浮夸之风,既有利于写出真实之文,也有利于培养真诚之人。须知“求真”之心乃是一切教育之所以能有成效的基础。在新课程标准中对写作教学也提出了同样要求,强调“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二、培养创造思维,在“新”上下功夫
  
  新课程标准确准对学生写作也要求讲究一个“新”字,许多同学都知道要“新”,却没有了解如何做到“新”,其实,“新”有多方面的表现,如构思、选材,立意、语言、结构等,作文要创新,在新上下功夫就必须培养学生创造思维。
  (1)培养学生作文思维的独创性。我们平时在课文教学中,常常会发现一些“空白点”,就是作者未写或略学的内容,我们就要充分利用这些“空白点”,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思维,对作者没有提到的人物外貌、神态、语言等进行细致的描绘、充实,让学生对作品中人物的潜台词、言外之意进行补充,使转头脑中产生新的形象,在这里,学生的想象力很重要,没有想象力,就没有学生创造力,应该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例如在教学《皇帝的新装》一文,可以让学生想象皇帝光着身子照镜子的丑态,也可让学生想象“游行大典结束后的皇帝”,通过思维,学生对皇帝这个形象的了解会比课文中的形象丰富,而且是学生自己思维的结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更高涨。
  (2)培养学生作文思维的多向性。思维的多向性,就是让思维主体善于从不同的方位,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语文教材中的一些寓言、童话故事和一些文言文,给训练学生思维的多向性提供了极好的材料,我们从一种视角去看问题,只能了解到这个视角范围内的东西,如果换一个视角去看问题,就能使我们了解到更新的内容。因此,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向性,就可以打开学生作文的一个全新局面。
  (3)培养学生作文思维的系统性。学生作文思维过程具有系统性的特点,培养学生思维的系统性,就是让学生由一件事物或一种现象所触及,在纵面、横面、逆?向不同方向上展示思维活动。这里着重谈谈逆向方向上的思维,逆向思维的过程即是对人们意识中原本存在的习惯认识加以批判或否定的思维过程,其思维结果往往与习惯性认识相反,或是针对某种认识进行否定,应该说这是与人们的传统思维习惯相左的。
  
  三、精心创设条件,多途径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首先,利用教材进行情感教育。初中语文教材中就包含着丰富的情感个案,如《最后一课》中的韩麦尔先生因国土沦陷而痛心疾首的爱国情怀让人叹惋;如《背影》中父亲表现出的感人肺腑的一幕幕令人难以忘怀。其次,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在实践中进行情感教育。用海啸的图片来引导他们体味生命的美好,用地震中母亲为怀中的婴儿撑起一片生命的天空感受亲情的可贵,用美妙的花草来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用社会中黑暗的一面让他们理解正义,激发他们对光明的渴望。
  
  四、重视周记训练,打磨学生情感积淀
  
  心理研究表明:宽松、民主和谐的气氛能使学生产生亲和力和积极的情感。周记,顾名思义是一周记事。是学生个体情感和体验的表达,是学生与教师沟通的渠道。一般来说写作心灵处于自由的状态,这一种状态如果受到一点干涉就会敏感的关闭。通过周记谈心,就不一样,目为谈心时大家的心灵处于一种放松的状态,它能创设一种宽松民主的氛围,让学生自由地表达真实。
  只要心灵之窗打开了,你就可以用潜移默化的方式诱发学生对生活的感受,有意识地培养学较为稳定的情感素质,形成体验——积累——打磨——升华——再体验——再积累——再打磨——再升华的良性循环,促进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并有意识地用丰富的感情去唤起、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这是“双赢”的,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心理,接近学生,培养与学生之间有感情;同时学生个体方式的成长的愉快和满足会在积淀下来,在作文中不时表露。
  
  五、教师“下水”,促进学生思维扩展
  
  教师写“下水”作文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指导学生如何选材,如何布局谋篇的过程。教师用成人的眼光,把自己丰富的生活阅历通过平易的事例表现出来。平凡而真实的生活感受,经过老师浓缩提炼,正值有穿透力和心灵辐射的效果,运用起来就能克服写作中常见的抒情议论空洞疲软,获得自然贴切的效果。而这些感受对于学生却是一种别样的的感受,这能促使学生情感的激发,思维的扩展,就像开渠引水一样,学生的写作热情就汩汩而出。此时,你还担心没有真情吗?只要学生能抓住向他们袭来的,由一个小人物,一桩小事情,一幅画而产生的真情实感。抓住像一根扎在心头的长针,像一阵奔涌而出的怒潮,让学生用最真切的、最简单的文字指出心头上的那一霎惊惶。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在作文教学中有意识、有计划的训练实践,学生就会源源不断的从生活中获得感悟,并倾注于笔端。作文不再是心理负担,而是一种感情的自然流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