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2期

关注课堂情境 促进有效教学

作者:钱桂芳




  笔者认为,教师创建的促进学习的环境是有效教学的关键。我在实践教学中,运用以下教学策略,有效地提高了历史课堂的教学效果。
  
  一、创设悬念情境,引领学生思索探究
  
  在课堂上,教师应该积极让学生思考,而不应该单纯地让学生接受知识。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积极思考呢?几千年前孔子就给了我们答案:“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可见在课堂上,教师只有创造情境让学生出现“愤、悱”状态,即让学生达到“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境界,然后教师对学生进行“开其意、达其辞”的引导,让学生领悟。比如,《中国历史文化》的第一章理论性比较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不大。讲中国历史文化的社会经济环境时,我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连问了几个问题:“你们知道中国历史上为什么要造长城吗?”“你们知道中国几千年来领先于世界,而近代却遭人欺凌的原因吗?”“你们知道中国历史上国家分分合合,而文化却从未中断的原因吗”这些问题激起了学生探求答案的欲望。学生认真地阅读教材,并热烈地讨论着。这时,我引导学生重点学习中国农耕文化。
  此外,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创造悬疑情境除了设问以外还可以结合历史学科的特点,充分运用现代化视听手段。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悬疑情境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的积极性,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得以真正体现,同时也有效地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
  
  二、创设和谐环境,感化“弱势群体”
  
  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必须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的深层思考和情感投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独立思考,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阐明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只有这样,我们才是真正的关注课堂,关注学生。为此,我在课堂中创设和谐环境,感化“弱势群体”,促进和谐发展。
  经过开学一个月的观察,我发现班上有四个男生在课堂从未主动发过言,月度考试成绩也不理想。如果任由这种状况发展下去,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就会越来越低,这对他们的身心发展也极为不利。为此,我在课堂上讲述了龟兔赛跑的寓言故事,就兔子失败的原因进行了课堂大讨论。学生只听过龟兔第一次赛跑的故事,从未听过第二次、第三次赛跑的故事,学生对比赛结果非常惊讶,讨论非常热烈。最后,他们一致认为:兔子第一次失败的原因是兔子过于骄傲;第二次失败的原因是目标不明确;第三次失败的原因是不懂得借助于外物。对于兔子失败的原因,学生对人生的体味又可能不一样。所以,我趁热打铁,让他们把自己的感受写出来并交上来。我仔细得阅读了他们的文章,体味学生心灵的变化,更体味到四个男生的悔悟。这之后,班上的“弱势群体”有了明显的改变:在课堂分组讨论中,我发现“弱势群体”也积极加入自己的团队,认真阅读教材与讲义,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自信现于面容。在课堂小组讨论中,他们学会了尊重他人,科学地分工合作;学会了倾听别人的意见;学会了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此外,我还借用杜朗口中学帮助“弱势群体”的办法,以强兵教弱兵,效果显著。在不久前的一次小测验中,班上的“弱势群体”都分别取得进步。实践使我认识到让学生在和谐的环境中向好的方向发展胜于老师的苦口婆心的说教。
  
  三、创设适宜起点、适宜学法的宽松环境,引领学生轻松学习
  
  职业中学的学生历史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学生的资质现状与教学要求形成一对矛盾。若对教科书面面俱到地讲,得花很多时间,而且效果也不一定好。所以,我一直运用深课浅教、降低起点、逐步提高的方法来适合职业中学的学生。诚然,深课浅教,降低起点,并不是降低应有的教学要求,而是先抑后扬,先低后高,分步达标,把学生引入正轨后,可以逐渐加码,提高其知识能力水平。“退一步,进两步”,学生可以真正学好,有效教学才得以实现。
  每堂课后,我都会给学生发对教材进行过有弹力增减,降低学习起点的学案,要求学生根据学案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学案中有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重点、知识要点。对于学案中的知识要点,我都设计成思考题的模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课前5分钟,我检查每位学生的学案,检查每位学生自主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课堂中重点解决学生预习过程中出现的难题以及重要知识点。课堂最后10分钟再次运用学案进行检测。近来不少学生纷纷向我反映:他们觉得学的很轻松,当堂所学差不多都能记得。显然,学生们已喜欢上了这样的学习方式。我切身体会到,运用深课浅教、降低起点、逐步提高的方法和学案教学法,为学生创造了宽松的学习环境,这种环境让教师教得愉快,学生学得轻松,也真正体现了关注课堂,关注学生的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