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2期

改进教学评价 推动课程改革

作者:唐 娟




  一、对评价中存在“四重四轻”现象的思考
  
  重学生,轻教师。现行的评价方法使得有些学校只知道千方百计提高学生素质,从不想方设法提高教师素质。这种现象导致的直接后果是教师教得苦,学生学得累,而效果却不尽人意。我们必须看到:推进课改的关键之一是要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良好的教师素质应是素质教育得以实施的前提。
  重知识,轻能力。由于导向问题,部分教师只重视发展学生智育,在传授知识时,碰到与语文考试有联系的知识就详细讲解,碰到与语文考试无关的知识就一带而过。在能力培养方面,这样的教师也只重视培养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而忽视对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因此,改变以往注重学科知识,轻视语文综合能力的语文教学现象,对学生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与态度等方面进行科学评价,已迫在眉睫。
  重结果,轻过程。目前,小学课堂教学评价把教育评价的根本目的理解为鉴定和选拔,把期终考试、毕业考试最终结果当作评价的唯一手段,把分数作为奖惩教师和学生的唯一标准。这样的现象给我们带来的直接启示是:在课程改革过程中,要尽量做到评价内容的全面化、评价方式的多样化,一定要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结合起来。
  重共性,轻个性。现行的评价体系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公平性,但是往往只关注学生在学期结束时统考的成绩和考上重点学校的人数,从不关注大部分学生是不是在原来基础上有了提高,更谈不上去关注这些学生的个性差异,发展他们的特长了。这种做法的弊端是:难以摆脱应试教育的枷锁,对学生评价的目的就成了给学生排队,使少数“好学生”得到了满足感和荣誉感,而对大多数“中等生”和“差生”来说,就只剩下了平庸感和挫败感。它失去了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为了疗治“重共性、轻个性”的弊端,一方面,我们要对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提出共性要求;另一方面,我们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因人评价,让每个学生都对自己充满信心,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程度的发展和提高。
  
  二、对完善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方法的几点思考
  
  (一)对教师的评价
  评价教师的教学能力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教师能否转变自身的角色,为学生营造一个探究的课堂。(2)教师能否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科学地对不同学生做出合适的激励和评价。(3)教师能否关注每一个学生,有效地调控课堂局面,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做出最佳的应对。(4)教师能否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时空,参与学生的讨论、交流、评价。
  方法一:重视教师自我评价。每学期结束,教师向学校递交一份自己一学期来的教学工作方面的书面总结,以“自评”的方式促进教师教育教学反思能力的提高,加强对教师工作的管理和监控。
  方法二:学生参与评价教师。教师要抓住时机,常常让学生对教师进行即时评价。学生在与教师平等对话、融洽相处的评价中也一定会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对学生的评价
  课堂上,作为课堂重要行为主体的学生不容我们忽视。对学生行为表现的评价,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学生是否对课堂学习充满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充满探究的欲望。(2)学生是否注意个性化地回答问题,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才能。(3)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 ,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公正地进行评价。
  方法一:实施发展评价法。发展评价是立足于学生发展,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地给予的评价。这样的评价是发展性的,它多用开放式的问题测评学生,所追求的不是给学生下一个精确的结论,更不是给学生一个等级分数并与他人比较,而是更多地体现对学生的关注和关怀,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思考方法,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观的形成,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方法二:采取异步达标法。异步达标法,即允许不同学生异步达标。对于能提前达标的学生,教师以此为基础,为他们创造条件,促进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发展特长。对于不能按时达标的学生,教师帮助他们找到问题的所在,帮助他们改进,实行延迟评价。例如:小学语文可分拼音、字词、阅读、作文、听话、说话、写话、能力八个方面进行考核。如果学生某一项考不好,没关系,可以重考,直到考试成绩令自己满意为止。
  方法三:多用自评互评法。在教学中,教师要经常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表现做出判断,提高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平时鼓励学生多做自我反思,进行自我比较,找出自己的进步和不足。另外,学生间的互评也很重要。学生之间互相评价的方式有利于学生互相学习优点,改正不足,也可以锻炼和培养学生判断是非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适时地运用自评互评法,能让学生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自己,非常符合新课程标准倡导的评价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