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2期

新课程优质课评价的“度”

作者:陈 斌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各地研训部门立足于教师队伍的建设重心和课堂教学质量核心,开展了不同形式的课堂教学考评,但在课堂评价的过程中,我们普遍感到制定合理的评价标准是做好这项工作的关键技术。笔者在亲历考评的基础上,产生了一些思考,认为要评出细微之处,关键在于把握以下八个“度”。
  文本教材把握的信度。准确地把握文本教材,是上好一节优质课的重要前提,过去讲弄懂弄通教材,熟练驾驭教材,都是要求教师对教材有准确的把握。我们提倡教师要“勤于课前”,这个“勤”字,很大程度上是要在文本教材上下功夫,做到了然于胸,进而能驾轻就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课堂上依据课程标准,设计科学的教学目标,安排合理的教学流程,找准学习的重点难点,选择适当的教法学法,布置合理的作业练习。
  课程资源开发的广度。传统的教学观,把教材当作唯一的教学资源,新课程则要求我们广泛地开发和积极地整合课程资源。教师首先应把自己当作最重要的资源去开发,使其主导作用在教学中得到最好的发挥;应努力地开发学生资源。成为学习场景中最活跃的因素;努力开发社区资源,让地方文化、山川风物等成为教材的拓展与补充;努力开发网络资源,使课堂的教与学具有更广阔的视野;努力开发学校的资源,让课堂教学闪灼集体的智慧和校本的特色;多媒体设备也是一种课程资源,用好了,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体验性学习达到的深度。体验式学习是新课程提倡的教学方式,“高峰体验”是教师应追求的教学境界。就语文教学来说,挖掘文本的思想深度,剖析作者的艺术表现,联系学生的阅读积累,让文本、教师、学生三者之间形成最大限度的共鸣,共同进入深度的体验,这就是体验式学习的意义。体验式学习的主要手段是对话式教学,让学生与教师、与作者、与学生间进行多角度深层次的对话,造就心动的环境场,激起心底的波澜,让学生进入或喜或悲或赞或叹爱或恨的感情世界。某一老师教《安塞腰鼓》,以“好一个安塞腰鼓!”“好一个刘成章!”为对话题目,前者体验安塞腰鼓的雄浑、苍茫、威猛、有力以及安塞腰鼓所表现的文化价值和生命意识之美;后者体验作者刘成章在语言运用上的艺术之美,即通过高度凝练的词语,通过排比、反复、比较修辞方式,将舞者的狠劲、蛮劲、虎劲、猛劲表现得淋漓尽致,课堂上学生读得津津有味、说得眉飞色舞,听课人也砰然心动,滋生强烈的参与感。这就是深度的体验式学习效果!
  教、学、评方式转变的力度。新课程特别关注教学评方式的转变。它提倡的教学方式应改灌输为主为启发引导为主,学习方式应改被动接受训练为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评价方式应改学业成绩为主为全面的发展性的评价为主。这种要求,已不同层次地落实到了我们的课堂中,其关键在“力度”的大小,效果的优劣。有几种现象在课改考评课中还是相当突出。一是个别教师在启而不发的情况下便以给结果替代了思维训练的过程,虽是不得已而为之,但呈现出来的是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自我中心的地位仍没有得到改变。二是教师的课堂评价仍是以优等生为中心,优等生成了教师风采得力支撑者,而其它学生则不同程度地被忽视。三是教师对学生的意见不置可否。面临一个问题,教师连续点将,虽意见各有不同,但往往教师只是笑而不答,一路说下去,一路“好!”下去,不作评价,致使讨论有温度而无深度,出现了课堂上的“虚假繁荣”,长此以往,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是非观和科学的探究精神。
  合作学习产生的效度。合作学习,是课改以来出现的一道课堂教学风景,但也有专家将这种现象称之为“散乱的活跃”。笔者认为,在课改的实验阶段,应当多给课堂一些宽容,教师们尝试着用新的学习方式引导和影响学生,哪怕是还不怎么成功,但也是允许的。作为课改优质课,就要看“效度”了。如何看,我认为看“三有”。一是看是否有理,即是否有意义,脱口能出的,或者只需要稍加思考的东西也要分组讨论一下,其“合作”仅是形式而已。二是看是否有序,即合作有无分工,有无协作。三是看是否有效,即合作学习的过程是否培养了合作意识和技能技巧,是否在自主的基础上进行,又弥补了自主学习的不足,达到了共同提高的效果,特别是对学困生产生了“带动”作用,有助于面向全体学生。
  课堂结构设计的精度。课改开始后,似乎很少有人谈课堂结构了,也有人认为,在体现了课改的要素后,课堂结构可以不完整。我觉得,作为优质课,课堂结构还是要精心设计的。因为结构反映了教师宏观驾驭课堂的能力,呈现形式是环环相扣的教学流程。课改优质课考评,受课时的限制,教师往往是“斩头去尾”,展示给大家的是被浓缩了的核心部分,结构的安排就更要有精度。现在的结构模式,一般用“整体感知、重点探究、拓展延伸、巩固提高”模式,可四部分时间的分布,衔接的方式是千变万化的,教师需要在这里用功,该酣畅的要酣畅,该简约的要简约,要因文本而异,因课堂情景而异,因课堂生成而异。我们不能小视结构,就如人一样,结构不合理,缺少整体美感,局部再美也无济于事了。
  师生情感融洽的程度。教师与学生是课堂构成的相生相克的两个部分,情感是联结这两部分的纽带。“亲其师,”才能“信其道”,真挚的感情,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基石。课堂上师生感情融洽的程度主要看三点,一看课堂气氛。教师能否一呼百应,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激情,学生能否畅所欲言,无拘无束,围绕教学要求展开思维的翅膀。二看交流深度。教师能否把学生引进“体验高峰”,产生大雪无痕的艺术效果。三看学习效果。
  师生两情相悦,必然有良好的学习环境,从而激发学习动机,获得优异的学习效果。融洽师生关系的前提,首先是要有爱心和责任心,其次是要有良好的心态,再就是要有调控课堂气氛和双边关系的能力。
  三维目标达成的高度。未进入课改之前,成功教师的课堂教学,也是存在着多维目标的。课改提三维目标,只是一个教学价值的重建,把“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到应该有的高度。因此,评价课改优质课,应把达成三维目标的“高度”作为教学目标评价的尺度。一看教师的目标倾向是否正确,二看教师预设的目标是否高度完成,三看课堂生成目标,即过程性目标状态如何。过程性目标具有多元价值。评价时应注意:教师对三维目标的设计是否浑然一体。三维目标是三维统一,而不是三项分立,需要有机渗透,需要有“润物无声”的效果,而不是“打补丁”、“贴标签”。
  “度”,为“尺度”、“刻度”、“程度”之意,在古汉话中还有另一种读法和解释,就是“思考、思忖”的意思,本文谈“度”,两个意义兼而有之,但更多的是为了引起思考,有思考,就会有探索,就会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