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2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作者:楼英姿




  情绪是指人对客体是否和自身需求相一致而产生的体验。情绪情感是动机的源泉之一,它能够激励人的活动,提高人的活动效率。在一定的条件下,情绪对于人的积极性的激发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贯穿于人的学习活动的全过程。那么如何才能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情绪调节能力呢?本文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提出了以下策略。
  
  一、立足于教材,培养学生的情绪调节能力
  
  就学科内容而言,小学语文学科中蕴含有相当丰富的情绪调节方面的资源。小学语文课文大部分选材来自小学生的生活,贴近他们的生活实际。比如语文学科中人物画廊、寓言童话以及历史典故等无不蕴含着作者的喜、怒、哀、乐,这些都为小学生提供了一个色彩斑斓的空间,为对他们进行情绪调节能力渗透提供了一个多姿多彩的平台。如《长城砖》一文,我利用这则寓言故事对小学生进行了自卑情绪觉知、理解以及相应的情绪调节策略方面的教育。小学生通过对这篇课文的学习不但可以掌握学科教学的有关知识,而且也能够学会自卑情绪调节的相关策略与方法,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他们情绪调节能力的提高。
  
  二、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情绪调节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创设互动式情境,激活或唤醒学生的心理活动,诱发行动愿望,可以使学生在和谐的心理环境中提高自身的情绪调节能力。互动式教学情境的创设,通常能够引发学生的认同感,激发情感共鸣,诱发行动愿望。教师以宽容、开放的心态对待、理解、信任学生,用心体验学生内心的感受和情绪反应,形成平等、民主、开放的课堂气氛。这样才可能使学生迅速地置身于具体的情境之下,自然而然地体会到课文中人物的情绪情感;唤醒学生对自身情绪的关注,自觉主动地探索情绪调节的有关策略与方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物理手段,如背景音乐、动画呈现,空间位置设置、语言暗示或激励等创设情境。比如在学习《黄继光》、《珍贵的教科书》等课文时,我们可以给学生放映一些战争材料的录像片,使学生能够直观、生动、形象、真切地感受到课文所描述的时代背景,也就可以自然而然地体验到文中人物的情绪状态;教师也可以结合课文内容设置相应的问题情境,当学习到《三味书屋》第三自然段时,我给学生提出一些问题:①鲁迅先生上学迟到受到了老师严厉的批评,他当时的感受是怎样的呢?②鲁迅先生又是怎么做的呢?文中的“默默地”、“刻”的含义是什么?③鲁迅先生受到了委屈,他为什么没有向老师解释或辩解呢?我们应该向鲁迅先生学习些什么?④联系生活实际,想想看自己是否也有过类似的经历?你当时的感受是怎么样的,又是怎么做的呢?当学生步步深入地思考这些问题时,同时也必然潜移默化地受到情绪调节方面的教育。
  
  三、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进行角色扮演
  
  小学语文课堂中最常用的角色扮演方法有分角色朗读课文和角色扮演游戏。朗读是小学生最为重要的基本功。在《与时间赛跑》一文的教学中,我要求学生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文章开篇交待“我”失去了外祖母后心情极度悲伤,朗读时要读出忧郁、悲伤、沉痛之感;当“我”感受到了时间流逝时,朗读的声调应缓慢些,低沉些,带有一丝淡淡的哀愁;后半部分当“我”体会到了与时间赛跑取得成功的快乐,声调可以高些,速度也略快。从对课文的尽情朗读中,学生们可以体会到 “我”的情绪变化的特征,其自身的情绪状态也会自然地随之起伏,这样就可以在学习课文的同时增进对自己情绪的觉察、理解以及移情能力的提高。
  教学中另一种角色扮演的方法是角色扮演游戏。小学生具有极强的模仿力和想象力,而且也十分乐意参加角色扮演活动。通过对文中角色的扮演,可以让学生走进教材中人物的心理世界,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情绪教育。在学习《陶罐和铁罐》一文时,我就针对这篇课文的特点,让学生自己选择要扮演的角色,鼓励学生大胆发挥他们的想象,辅以夸张的表情和动作。通过扮演,学生不但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课文的内容,而且也能够切身体会到所扮演角色的情绪变化。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情绪调节能力的策略还有很多,比如说教师可以通过主题班会的形式,给学生设置提高情绪调节能力的主题,让学生参加讨论,在讨论中了解情绪调节的重要性,并掌握一定的情绪调节技巧;教师也可以通过让学生写日记、周记或是课后自己的体验,让学生觉知自己的情绪变化,及时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有效地调节、掌控自己的情绪等。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情绪调节能力时应注重潜移默化、耳濡目染,注重将情绪调节能力的目标与内容同学科教学本身的目标与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促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其情绪调节能力。恰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而非刻意地将教育内容“人为”强加在学科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