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2期

数学课堂教学应是数学生活化的教学

作者:司武祥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人们对数学教学的认识逐步加深,数学课堂教学应是数学生活化的教学已成共识。笔者在使用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中位数 众数》一课的教学中,尝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得出结论,再实践应用。教学尝试的过程,不仅学生受益,教者也受到较大的启发,深刻体会到数学课堂教学应加强数学生活化的教学。
  
  一、 数学来源于生活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我们进行数学教学,不能只给学生讲结论,因为任何数学理论总是伴随着一定的数学活动,应该暴露数学活动过程,也只有在数学活动的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才得以发挥。数学教学不是简单地告诉学生结论和方法,然后进行大量的重复性练习,而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自己去思索、判断,自己得出结论,从而达到培养观察、归纳、概括能力的目的。
  本节课教学利用多媒体,从一个现实例子出发,关于“月工资表”的几个问题设问,进一步提出问题:“如果你是应聘者,从收入方面考虑,是否愿意去这家公司。”引导学生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发现问题,引发学生探究欲望,从而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案方法。此时,课堂反应热烈,同学们三三两两地在一起讨论,争执。课堂气氛调动起来了,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不是简单地给出“对、错”评判,而是充分鼓励学生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
  在同学们畅所欲言后,教者提出概念(中位数……,众数……,)并利用概念进一步设问:“为什么该公司员工收入的平均数比中位数高?”。于是又是一片激烈的讨论。接着,教者利用多媒体放一段篮球比赛镜头,并给出一个关于篮球队员身高的表格,要求学生根据刚刚学过的概念,求出他们身高的平均数和众数,学生统计的结果令人满意。
  把数学知识的学习与学生所熟识的生产生活实际相结合,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就在自己的生活中,学习数学就是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产生学好数学的兴趣。
  
  二、 数学回归于生活
  
  学习数学归根结底还是服从生活,服务生活。要是数学服务生产生活,教师应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数学学习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参与生活实践,将数学知识与生活认知结合起来,让学生动手实验、自主探索与相互交流学习。
   本节课教学教者要求学生把课前准备的调查数据表拿出来。(分组调查本校50名男同学所穿运动鞋尺码。)各组代表汇报他们的调查结果,并在黑板上写出同学所穿运动鞋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然后根据数据回答:“学校商店应多进哪种尺码的男式运动鞋?”各小组相互争论,固执己见,同学们把目光投向了老师,教者给予适当指导。问题探究学习过程从生活实际入手,把知识点融于生活当中,又把生活融于学习中,使学生有问题意识和探索欲望,进而解决自己生活中的实际数学问题。这样一种学习方式,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可用来指导我们的生产生活,为生产生活服务。 从而培养学生喜爱数学,学好数学的情感。
  
  三、提高数学创新意识
  
  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源自于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自主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即如何从不同角度,根据不同的需求解决实际问题。要充分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就得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创新的能力。而数学创新能力的形成则取决于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提炼。所以,我们得对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提炼。
  本课再次用多媒体展示“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三个数据代表的各自特征,师生共同探讨它们的区别和联系,加深“数据感”,用数据开创思维,同时让学生意识到简单的一组数据并不是枯燥的,关键是人们如何用数学的眼光,从数学的角度把握其反馈的各种信息。如调查某产品在市场的占有率,我们应该关注该产品的哪一个“数据代表”。数学学习是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基础和做准备的,学生不但要学好书本知识,还要培养创新意识。
  数学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现代生活,现代科技都与数学活动有关,让学生了解数学的深刻性与广阔性,感受到数学的巨大价值,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逐步提高数学创新意识,这也正是我们的教学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