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2期

大班环境下实施小班教学的几点思考

作者:秦国和




  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规模比较大的班级(有的班级人数甚至超过80人)遇到了比较严重的挑战。它不适应现代社会尊重个性、发展个性的趋势,不适应现代教育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趋势,也不利于师生间的直接、有效的交流。近年以来,笔者在教学上大胆改革,不断创新,走大班环境下的小班化教学模式,收到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一、教室布置
  
  教室是学生生活学习的重要场所。由于我班学生多(89人)而活动场地小,学生大部分时间在教室里活动,因此,笔者就把教室定位成“孩子们成功的学园、开心的乐园和温馨的家园。”
  为了让教室的墙面、四角、壁橱都能“说话”,笔者在教室后面安设了墙报专栏,并将教室的四角和壁橱设计成图书角、生物角、玩具角等,使之成为一个富有情趣的儿童天地。在图书角摆放个各种少儿读物,供学生阅览扩大视野;在生物角里放着花草虫鱼,供学生进行细致观察……教室的另几面墙布置成评比栏或荣誉角、学习园地,学生优秀的作业包括写字、作文、数学、绘画、手工等等都展示出来,孩子们随时在感受成功的滋味。
  此外,笔者在墙上辟出一块天地,名曰“我的酸甜苦辣”或“说说我的心里话”,孩子们在生活学习中的高兴事或难过事都可以写成三言两语加以展示,快乐与大家分享,苦恼可以宣泄。
  在植物角的布置上,教室里不但摆放了各式盆栽植物,并且指导孩子们通过各种途径查找了有关资料,制作成卡片置于盆边,用来介绍该植物的名称、生长特点等,学生得到了生物学方面的知识。同时,为教室的生物角安排护理人员,每天给植物浇水,为小动物喂食,在此过程中增强了集体观念,增进了友谊,锻炼了能力。
  
  二、小组学习
  
  小组学习法最大的优点就是可以更好地发挥学生的集体智慧,增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竞争。
  笔者以座位安排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安排小组时以均衡、自愿为主,教师适当调整结构,以异质分组、同质分组、动态分组为原则,小组人数一般上安排4~6人。让学生学习合作,参与集体竞争,学生发言时,总强调“我代表本小组”或“我们小组”语言,同时让学生学习相互评价。学习活动以游戏活动、角色扮演、戏剧表演、创意练习等为主。
  分班学习中,要求学生学会聆听,告诉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实际上是一个集思广益、博采众长的过程。聆听别人的发言才会有所发现、发散、创新乃至创造。合作交流时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记住别人的要点,听懂别人的意见,教给学生一些发表意见的模式。如“我认为××同学回答得很好……”。“我觉得××同学的意见是对的,但是我有补充……”。“我认为××同学的意见是错的,我们看法是……”。“请问××同学……”等,在课堂教学中,用一定时间进行这样的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同时倾听与反应能力也有一定提高。
  
  三、尊重学困生
  
  尊重每个学生的教育理念,是把每一个学生都当作一有血有肉、有独立人格、独特价值和潜能的人。学困生更应该得到尊重,虽然他们受到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在各方面都比不上优秀生,但却都是一个真正的人。正像高尔基所说:“世界上最好的职位是做一个人。”教师要学会角色转换,即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要相信学困生都有追求成功的心理倾向,只要老师方法对头,学困生就可以获得成功。笔者常说的一句话是“只要你尽自己最大努力你就是成功的”在教学中,必须以尊重学因生为前提,努力创设良好的教学气氛,让爱充满学生学习的每一个角落。同时注意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给学困生创造参与合作竞争的机会。
  
  四、教师角色
  
  笔者常常看到这样的情况:当学生就提出的问题叽叽喳喳讨论时,有些教师要么倒背双手,鹤立鸡群般踱来踱去;要么象征性地在这一组插一言,在那一组提一句,只待预先设定此环节所花时间一到,便迫不及待地命令:“大家各就各位,现在开始交流。”这样的合作学习纯属形式,学生学习显得被动且兴趣不浓。因此,在合作学习中,笔者要求自己作为普通一员置身于学生群体之中,参加讨论。教学中更注意把导课艺术、沟通情感、提问技巧、语言体态、板书设计和组织管理和谐地交融在一起,把动口、动手、动脑结合在一起,启发学生积极探索,让他们的思维处于最活跃的状态,让学生的交流能真正碰出智慧的火花,使课堂教学活化为动态结合。
  笔者将自己的办公桌搬进了教室,自己的一言一行完全呈现在学生面前。良好的教师形象会使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老师的教育。以朋友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容易消除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对老师有更多亲近感,甚至产生某种依恋。
  通过努力,我们80多人的大班真正成了孩子快乐生活、共同求知长进的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