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9年第1期

发挥教师在园本课程中的作用

作者:张 英




  第三,合作意识和能力。以幼儿园为整体,集体协作,互相批评,共同研究存在的问题并找出解决方案。在合作的过程中,教师增强了合作意识,也提高了合作能力。
  (二)幼儿园为教师参与课程创造条件
  园本课程的开发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同时,教师也有着自我发展和提高的愿望。“教师心理学的有关研究成果表明,教师由于其所处的特殊地位和角色,在社会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他们对自身素质本身有着求提高、求完美的心理或心理倾向。”因此,幼儿园要为教师的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调动他们参与园本课程的积极性。
  1.赋予教师更多参与课程的权力。首先,转变“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不以统一的规定或划一的标准去限制教师,提供更大的自主教学空间,使他们能够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自行制订更符合幼儿发展需要的弹性课程计划。其次,支持教师根据幼儿的学习反应来调整课程计划,支持他们弹性安排一日活动,灵活选择课程内容。第三,幼儿园应将细化的课程安排转为弹性的课程安排,从园长的监督检查转变为教师自我调控。
  2.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树立新的课程观。
  (1)园本培训。从幼儿园实际出发,以教师反思性学习为主要内容,以案例分析和行动研究为载体,了解教师的需要,解决教师在参与课程中存在的问题,促使教师将理论学习和实践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使教师提高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能力,增强其个人成就感,形成园本课程的良性发展。
  (2)开设专题讲座。 专题讲座能够高效率的传播课程新知识、新理论、新观念、新成果、新信息,用先进的理念、思想方法和先进经验引导和带领第一线教育工作者开展教育实践探索和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专家对教师的指导、引领,可以更有效的引导教师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3)同事互助。 同事互助形式多种多样:园内教师共同设计课程方案、实施集体听课、课后分组讨论、或大会交流;也可以实际的课堂教学为例进行教学研究,围绕一堂课的课前、课中、课后开展的一系列研讨等。发挥教师之间的互补优势,使园内教师在互帮互助的过程中为园本课程的发展贡献力量。
  3.给予教师鼓励,激发他们参与课程的积极性。在课程的评价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每个教师身上的闪光点,对他们所做的工作给予肯定,挖掘每个人的潜力,使教师得到支持。充分利用教师座谈会、科研学习、个别交谈等机会,主动与他们交流,关心他们的日常生活、专业发展需要,帮助他们克服困难,不断激发工作热情。
  4.深入了解园内教师的专长,发挥每个教师的优势。为教师提供充足和适当的专业发展机会,并能为他们提供足够长时间的后续帮助,以便使他们将新行为变成自己的日常实践。不断去发现、欣赏、发展每位教师的优势和潜能,让之都能将个人的教育智慧充分地展现出来。
  
   参考文献:
  [1]艾伦·C.奥恩斯坦,费朗西斯·P.贝阿尔-霍伦斯坦.课程:基础、原理和问题[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黄晓玲.课程资源:界定特点状态类型[J].中国教育学刊,2004(4).
  [3]李瑾瑜等.课程改革与教师角色转换[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193.
  [4]虞永平.园本课程建设之我见[J].幼儿教育.2004,(5).
  [5]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培训问题研究课题组编写.新课程与学校发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6]傅建明.教师专业发展—途径与方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7]阿伦·C.奥恩斯坦, 琳达·S.贝阿尔-霍伦斯坦.当代课程问题[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
  [8]杨九俊等.走向校本发展[M].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9]王春燕等.中国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历史、现状与对策[J].学前课程研究,2008,(6).
  [10]何幼华.幼儿园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