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9年第1期
浅谈“情感教育”
作者:孙多鹏 冯春美
要实施情感教育,教师就应在教育教学中注入真实的情感,努力改变学生情感、情绪的活动性质,使他们变消极状态为积极状态,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良好的情感在教育教学中起着巨大作用。
1.教师的积极情感在激发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具有动力作用。
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教师的这种动力作用又表现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认识需要的情绪表现,是对学习所抱的积极态度,是学习的内聚力,而教师的情感则在学生的认识过程中发挥着动力作用。实践证明,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如果情感相投,且能较好地沟通、交流,就会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若能在学生的学习以及由此产生的一系列言行中给予正确的评价,并及时提出自己的看法,或进行表扬和鼓励,或加以批评、指正,就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反之,如果师生的情感格格不入,彼此厌烦,教师经常冷淡、训斥学生,学生也对教师抱有较强的排斥心理的话,他们就会对学习灰心丧气,甚至产生消极、对抗的情绪,这样,必然会抑制他们的积极性,从而严重影响学习效果。
2.教师的情感具有调节作用。
这主要表现为教师对学生的不同情感可以使学生产生不同的态度和行为。如果教师对平时的工作不满,甚至产生了烦躁或恐惧的情绪,就会削弱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他们在班级工作中表现不积极,则会阻碍学生的认识过程和其他活动的进行。反之,如果教师的情感经常处于良好的状态,就会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感受,并启迪他们的认识和智慧。
例如,在笔者班上有一位女生,早上经常迟到,每次批评、教育她,她都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保证下次决不再迟到,但从来都没有真正改正这一坏习惯。可见,她已陷入了“迟到——挨批评——迟到”的恶性循环中。针对这一情况,笔者改变了教育方法,在她又一次迟到后,笔者没有直接去找她,更没有批评她,而是静观其反应:透过窗户,发现她正在向四周张望着,似乎在看老师是否已注意到她迟到了。当她发现笔者就站在外面时,笔者就故意把视线移开,装作什么也没发生过。她好像明白了什么,立刻把英语书拿出来朗读,一切恢复了正常。与以前不同的是,这位同学以后再也没有迟到过。由此可以看出,对待学生屡犯的同一种毛病,应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给予不同的情感关照,从而使他们真正下决心,付出行动来改正错误。因此,要想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还必须以积极、肯定的情感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教师的情感对学生的学习、工作等各方面都具有迁移作用。
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可能会碰上各种各样的学生:有学习认真的,也有厌恶学习的;有工作积极努力的,也有视班级、学校工作于不顾的;有活泼好动的,也有文静大方的;有品德高尚的,也有调皮捣蛋的……他们的这些差异是由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但往往都倾注着学生的情感因素。因此,教师一方面要对学生进行正确指导;另一方面,还要注重强化他们的情感,以生动活泼、喜闻乐见的形式对他们不喜欢的东西进行反复强化。久而久之,学生的兴趣及各方面的情况就会扩大,甚至发生迁移。因此,只有尽力挖掘教育教学工作中深藏的情感因素,并以此来感染学生,引起他们的感情共振,才能使教育教学工作得心应手。
4.教师的情感在教师和学生之间会产生双向反馈作用。
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表现出来的信任、爱护、尊重等,都会使他们从内心对教师产生好感、依赖和敬慕,并由此产生尊敬、自信、工作、学习热情等,使学习成绩和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较快地提高。同样,当教师接受了这些良好的反馈之后,必然会自觉地强化这种情感,给学生以更多的关心和指导。实践证明,随着双向交流、双向反馈过程的不断强化,会大大地促进学生的学习。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的“皮格马利翁”效应也说明了这一问题。
无论是心理学家的实验,还是教育教学的实践,都足以说明成功的教育教学离不开情感因素。因此,笔者认为,教师作为情感教育工程的设计者和执行者,应在以下三方面做好表率:一要自信乐观。在学生成绩不佳的时候,不能表现出丝毫的抱怨和烦躁,更让他们明白现在的情况是暂时的,从而树立起前进的信心。当受到学校的表彰,同学们欢呼雀跃时,又不能忘了激励他们要继续努力,而不能停滞不前。二是要真诚、友善,要把真诚和善良留在他人的记忆中,从点点滴滴做起,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三要虚心好学,认识和摆正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博采众长,并及时改正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完善自我、奉献社会。当然,教师的示范还必须是全方位的,要涵盖人格的众多要素,包括大度、谦让、幽默、活泼、进取等,只有这样,学生也才能受到较好的影响,从而不断地完善自我。
总之,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用积极的情感去诱发和激励学生的情感,并营造良好的环境气氛,使教育教学效果得到较快地提高。同时,只有以情感培养情感,才能把爱传给学生,使情感在教育教学中发挥最大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