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9年第1期

“合作探究”创新模式的探究

作者:王黎英




  【摘 要】“合作探究”教学模式是在借鉴西方的教学理论,并结合我国的学习方法的基础上所提出的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一般包括同伴互助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全员合作教学这三种主要形式。本文重点阐述在体育课堂中应怎样开展合作学习,培养合作意识及需要注意的事项等内容。
  【关键词】合作学习 探究创新
  
  小组合作学习在我国的教学实践中早就被应用过,因此,严格地说,它并不是一种新模式。但在引进西方教育的新概念时,人们借鉴西方教学理论赋予了它新的名称。笔者结合我国的学习方法,试行了“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以此作为新形势下电大系统教学改革的一种探索。
  在体育教学中试行合作探究模式,应突出两个重点:一要重视学生四个意识的培养,即主体意识、情感意识、参与意识、合作意识,这是合作学习的前提;二是要加强合作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掌握合作的技能、技巧,学会与人沟通和交流。实践证明, 通过合作学习,可以有效提高学生互相发现错误和改正错误的能力,从而提高学习体育动作技能的质量。
  
  一、合作探究学习的分类
  
  1.同伴互助合作学习:无论从时间还是空间上讲,同伴关系都是同学中最密切的,也是最利于交流的。因此,在教学一些基础训练时,如广播体操、武术教材的复习课等,应使学生自由配对,互相学习、纠错,最后两人共同进行学习成果展示。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式的效果较好。
  2.小组合作学习:在实际教学中,首先要研究如何分组及分工。其中,常见的分组方式有以下几种:
  (1)稳定分组:按照学生的健康、性别、体能状况、体育成绩等因素,划分为较稳定的小组,作为一个学期或学年的学习单位。此外,所分的小组既要便于在同一组内实行相同的计划,又要便于在不同小组间进行区别对待。
  (2)阶段分组:一般只在一个单元教学中采用,单元教学结束后,小组也随之解散。阶段分组一般有三种方式:①友伴分组。在自愿结合的基础上组成的学练群体,当学生间关系协调、目标一致时,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②兴趣分组。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自由结合,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习积极性,并有利于个性培养、发挥特长。适用于“一人一物,一物多用”和选修课等。③按技能水平的好坏搭配分组。这种分组的目的是扩大组内差别,以发挥同学们之间的帮带作用,从而培养他们良好的合作精神。
  (3)灵活分组:与阶段分组相似,且效果相同,但灵活分组的持续时间要短一些,仅在一节课内。主要有两种分组方式:①按技能水平分,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竞争性。例如,在跳高教学中,在跳高区域设四个不同的高度,分别为90厘米、100厘米、110厘米、120厘米,并按这四个高度把学生组成小组。②随机分组,一般通过报数随机分组,使组间的实力基本相同,从而便于开展组间的教学比赛或竞争游戏等。例如,球类的教学比赛、跳长绳活动等就可以进行随机分组。
  3.全员合作教学:要求教师与全班同学形成一种良好的合作关系,并由此开展教学活动。它以全体成员为合作对象,并强调师生合作、生生合作,从而形成课堂全体成员参与合作的教学过程。这种方式一般在教材难度较大的新授课教学中采用。
  
  二、合作探究学习的创新方法
  
  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就必须讲究方法的灵活性,以激起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在教学中,教师应尽量少讲,使教学内容保持一定的思维价值,以推动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从而掌握创新方法。
  1.自我设计:首先,训练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初步的设计能力。如师生一起学习、研究《滑板训练》等文章后,学生重点掌握活动方法的构思过程:参加人数→达到目的→活动形式→胜负方法→场地、器材、时间→裁判安排。然后,在训练“用海锦球自编最喜欢的游戏”时,学生经过思考、构思、选择等理性活动,再进行自我设计,并把编出的游戏在各组内进行交流,以明确自我设计的要求和方法。
  2.优化组合:一种创新活动可能派生出其他创新活动来,也就是说,一项活动创新可能导致另一项活动创新,那么,这二者之间就是一种技术、技能互补的关系。因此,教师应教会学生各种技术创新,使他们能够根据自己掌握的程度进行选择、组合,从而使活动得到优化。
  3.重新排列:在学生已经较好地理解、掌握动作要领、并产生更多学习欲望的基础上,就可以尝试创新了。如进行《五步拳》教学时,教师先教会他们步法和《五步拳》的动作技术,然后再每人分一根体操棒,要求他们结合《五步拳》的动作要求,分组自编一套《新五步拳》。
  4.迁移提高:从学生的纵向活动情况来看,创新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过程。现在的创新来源于以前的创新,而现在的创新又可以进一步引发以后的创新。如一年级戏绳(个人抛、投、夹等)、二年级戏海绵球(两人抛、投等)、高年级戏篮球(多人抢、抛、投等)。
  5.学会多角度思考:以熟悉球性为例,从人体部位的活动角度思考:包括上肢创想、下肢创想、上下肢合作创想等;从动静态角度思考:动态创想(投、踢、抛、传等)、静态(小范围)创想(胯下抛、接球、绕“8”字、环绕身体等);从组织形式的角度思考:包括个人创想、双人创想、小组创想等。
  
  三、合作探究的教学过程
  
  设疑导入——个体活动与展示——素质与思维——组际活动与交流——合作示范技能,这一教学过程的操作简略说明如下:
  1.“设疑导入”:以引起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关注,并激发他们的动机,从而引起兴趣、产生需要。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将他们引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中去。
  2.“个体活动与展示”:这一环节有四个要点:①展示自己最喜欢、最熟练的运动技能;②独立思考创造合理、安全的技能活动;③观察模仿他人的运动技能;④交流学习成果。在这一阶段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主要是使个体的创造、想象能力得以发挥。
  3.“素质与思维”:小组活动有四个小环节:①教师提出学习任务或学生自己设计学习问题;②集体思考,组内讨论;③教师参与小组讨论,并指导小组活动;④练习与展示小组的创新技能。在这一阶段,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合作创新意识,并利用体能发展创造思维。
  4.“组际活动与交流”:围绕一定的认知任务,将小组活动的成果进行归纳,然后采用互问互答、师生评价、交流创新的方法,在组间开展交流活动。通过各小组的合作活动,初步完成学习任务,并达到培养能力、形成合力的目的。
  5.“合作示范技能”:通过对集体性游戏进行评价,展示学生在运动技能和创新方法方面的成果,并检查他们的合作水平,从而显示本节课的目标。在这个阶段,教师是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
  合作探究学习是创新理念指导下的重要教学方式之一,它与其他教学方式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体育的合作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会与人相处,并形成良好的合作精神才是教学改革的目标。近年来,体育教师大胆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在学习方法的改革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教师讲授的时间大大缩短,学生的活动时间不断增加,从而满足了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培养了他们的群体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并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合作意识的提高和创造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坦.合作学习论[M].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
  [2]季浏.体育与健康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