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9年第1期

刍议作文教学

作者:李 琴




  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笔者深感作文教学是长期困扰广大师生的重要问题。从学生方面来说,他们不喜欢作文,不想写作文,觉得无话可说,谈到写作就头痛;写出来的作文也是生搬硬套,缺乏生活体验,内容空洞,言之无物,且书写潦草、错别字多、语句不通顺等现象相当普遍。更有甚者,全盘抄袭范文或同学的作文以应付交差。从教师方面来说,他们常常埋怨学生的作文能力低,批改作文草草了事,而很少深入探讨原因。结果是,班级中写作水平较高的学生寥寥无几。
  
  一、造成作文教学水平下滑现状的原因
  
  1.思想不端正。在指导思想上,教学效果仍以期中、期末考试成绩作为奖罚的依据。多数教师都从教学“实惠”的角度出发,主要抓基础知识教学和阅读能力教学,而挤掉了作文指导课和写作课,忽视了作文教学。许多教师都认为,作文指导课见效不大,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作文主要靠学生自己的积累和情感体验;教师指导的多寡和写作练习次数的多少,在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里对学生作文水平的影响不明显,努力难见成效。此外,在期末考试的作文评卷时,由于时间紧、任务重,教师多以卷面字迹的好坏、作文的长短来作为评分的主要标准,而作文水平的高低未能拉开距离,这就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写作的积极性。
  2.指导未到位。作文指导课大打折扣,可以说对作文指导不得力,未落实。有些教师由于准备不充分,随随便便取一个作文题目,就叫学生作文。却不指导学生怎样确定写作目的和中心思想,不教会学生掌握搜集材料和取舍材料的方法,不帮助他们拟写作文提纲,不讲解关于文章谋篇布局的知识。这样,对于怎样写开头、结尾,如何锤炼语言,如何突出重点等问题,学生都不太清楚。此外,对于学生上交的作文,也是马虎地批阅了事,而不作详细的评价指导,不提出恰当的建议。在评讲课上,读优秀文章多,分析不成功的文章少。由于学生在写前、写中以及写后均未得到老师强有力的指导,因此,他们很少有成功的体验,就更谈不上培养浓厚的写作兴趣了。
  3.数量不达标。众所周知,质的飞跃是从量变的积累开始的,没有量的积累就不可能有质的飞跃。同理,学生要写好作文也是从多写开始的。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并逐渐形成技能、技巧,从而提高作文水平,这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必由之路,所谓熟能生巧就是这个道理。但现在,一些学生作文的篇数以及每篇作文的字数均未达到标准要求。有个别严重的,一个学期只写了一两篇作文,课外练笔几乎是零。这样的练习量怎能使学生提高作文水平呢?
  凡此种种弊端和积习都严重影响了学生作文素养的提高。《新课程标准》强调: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有独立完成写作的意识,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由此可见,作文教学亟待改革。广大语文教师应切实加强作文教学,以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二、从情感教育入手,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怎样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笔者认为,应首推情感教育,“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白居易)。
  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反映了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这表明,写作离不开生活,作文的素材应来源于生活。因此,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是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的前提,也是解决有写作“活水”的问题的有效途径。教师应教育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并注意撷取生活中的朵朵浪花,捕捉生活细节。
  2.激发学生喜欢作文的激情。激情是一种迅速强烈地爆发的情感,应不失时机地、多形式地激起学生的写作冲动。首先,应改革命题,以引发写作情感。情感是作文实现双重转化的催化剂。引发情感的途径很多,而改革命题最为重要。好的命题能拨动心弦,使学生产生不吐不快的冲动;好的命题是点燃情感的火种,激发心中之“物”的药剂,启动心中之“意”,并向外宣泄的闸门。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想写的人、事、景,抒自己内心蕴藏的真挚感情。其次,教师还应发掘习作中的闪光点、成功处,坚持鼓励的原则,每次都挑选部分优秀习作进行讲评和修改,然后积极向有关报刊推荐,以扩大影响,树立榜样。
  3.改革评语,慎用评语。言为心声,作文包含着丰富的感情,积聚着学生创作的心血,学生的每一篇文章都希望得到老师的好评。“大红勾+阅”或程式化的评语常会使学生望而生厌。“文学”即“人学”,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渴望被人关怀,被人理解;渴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赞赏;渴望老师在适当的时候给予点拨。因此,教师应根据不同的学生的个性、情况,从人出发,做到因文而异,并相机而言,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此外,在给作文下评语时,还得下工夫,要求得师生间在心理上的沟通,以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作为教师,如果只给学生讲述一些空洞的理论知识,就很难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和写作兴趣。因此,教师也应“与生同乐”,“了解民情”,采取下水作文和同步作文等方式。下水作文,就是在每次作文前后,自己也写一篇同题作文,并对学生讲评,以起到引导或总结的作用。同步作文,则是与学生在课堂上同做一道题目,时间相等,以体会学生写作的甘苦。实践证明,这两种方法都备受学生的欢迎,写作课往往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教师也在学生中树立了威信。“亲其师,信其道”。学生热爱写作的情感培养起来了,整个语文作文教学也就省力多了。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开放的视野。教师应为社会负责,为个人的发展负责;并切实履行自身的职责,做到爱岗敬业。此外,由于作文是学生人文素养的一面镜子,因此,语文教师应醉心于作文教学,并不断探索和改革作文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