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9年第1期

手机的故事

作者:谭艳姝




  1.背景资料。
  小燕,女孩,初中生,性格活泼开朗,紧跟流行趋势,并乐于和同学交往,同学关系良好,但学习成绩一般。父母都是知识分子,对她的要求很严格,小燕对此十分反感,但没有办法,渐渐地对父母产生了对立情绪,很少和他们沟通、交流,以避免发生正面冲突。小燕的妈妈很关心她在学校的表现,会定期找老师了解情况,以便给她制定新一阶段的学习计划。
  2.事情的发生。
  我班的学生小燕,在学校是一个遵守纪律的学生。虽然学习成绩一般,但老师们都很喜欢她。有一天,她妈妈找到我,告诉我她发现女儿有一个手机。由于怕耽误女儿学习,她给收走了。过了一段时间,发现她又有了一个新手机,又给收走了。过了一阵子,就发现有了第三个手机……每个手机都不是很贵,问起来她只说是某某同学的手机,怕家长发现,让她帮助保存的。她妈妈觉得这不是实话,想让我找小燕谈谈。
  3.事情的真相。
  于是,我就找小燕聊了几次,并主动把手机号告诉她,说放学后有事可以找我聊天。慢慢的,她开始和我说一些生活中的事。当她觉得我是一个值得信任的朋友时,她就把那几个手机的事告诉了我。事情的真相让我觉得很意外,原来她是偷拿了父母口袋里的钱自己买的手机,为了不被家长发现,她隔好些天才敢拿一点儿,拿过以后就提心吊胆的,偷偷观察父母有没有发现。因为父母口袋里的钱也没数,所以他们一直没有发现。她拿了几次才能买一个便宜的手机,而且每次被妈妈收走以后,她就继续拿家里的钱,再买新的手机。
  4.事情的解决。
  事情说出来了,小燕说她心里也轻松多了,可以想象她在这段时间内心理上承受着多大的压力。最后,她问我会不会因为这件事而看不起她。我就对她讲,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犯各种各样的错误,没有人会因此而看不起她,我更在意她在犯错以后怎样去改正。小燕告诉我,她之所以会跟我说这件事,是因为她信任我,觉得我能帮助她。而且她已经知道自己错了,想改正,并希望得到家长和老师的原谅。我建议她自己主动和妈妈谈一下这件事,她当时没有表态,看得出很犹豫,可能是怕妈妈批评或是不肯原谅她。过了几天,她妈妈找到我说,小燕已经和她谈了整件事情的经过,她也没有想到会是这样。但是事情已经发生了,她没有过多地责备小燕,给了她最大限度的理解和宽容,同时也检讨了自己做得不够的地方,小燕很感动,表示以后不会再犯同样的错。
  5.结果与反思。
  事情就这样过去了,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没有人再提起它。毕业以后,小燕依然和我保持着联系,我和她妈妈也沟通了多次,小燕确实再没有偷拿过家里的钱。
  通过这件事情,我想了很多。现在的孩子,他们的生活条件比以前好了不知多少倍,所以难免会互相攀比,都想拥有时下最流行的东西,包括手机、MP3、电脑,等等。但是,大部分家长都不会轻易支持孩子购买这类数码商品,这中间便产生了矛盾。一般来说,比较听话的孩子就不买了,但心里一直会惦记着。当别人拿出手机互留号码时,他们只能躲到一边,心里很不是滋味,还可能会产生自卑心理,对将来的发展很不利;碰上执意要买的孩子,他们多半会自己想办法,很可能会因此犯错误。如果发现及时并处理得当,孩子会改正错误,走回正道,否则的话,他们就可能走向错误的道路,甚至会成为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6.一点心得。
  (1)对待现在的孩子,不能要求他们完全隔离于社会的大环境之外。现在是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手机、网络充斥于社会的各个角落,大街上也随处可见用手机的人,可以说孩子想拥有一部手机的要求也不算过分。因此,家长可以从手机的价格上和使用的时间上去进行正确的引导,而不是购对买与否加以控制。
  (2)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对学生的教育都应该是充满爱的,但更重要的还是要注重方法。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但有了爱不等于就有了教育。现在的孩子,开朗、热情、视野开阔,有主见、有想法,如果不能让其心服口服,他们是不会心甘情愿地接受你的观点的。如果对他们发脾气,甚至进行惩罚,用所谓“来硬的”之类的方式,那就更不可能取得好的效果了。因此,教师和家长要从教育的方法上下工夫,对症下药,以引导为主,循序渐进,力争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3)应尽量为学生创造一种宽松的、家庭式的教育环境。在不放松要求的前提下,要最大限度地给他们自由、平等和民主。当他们犯错时,应尽量给予理解和宽容。如果学生的错误是因为教师的工作失误造成的,教师还要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不遮掩,不推卸责任。事实证明,教师只有真正地融入班集体中,才能得到学生真心的拥护。
  (4)现在的学生需要的是可以交流的朋友式的老师。在这一点上,学生年龄越大,表现得越明显。老一套的教育方法已不太适用。如果管得太严,说得太重,有的学生还会离家出走,甚至轻生。现在的孩子有极强的自尊心,他们希望自己的老师有较高的教学水平,同时又有吸引他们的人格魅力;在他们遇到问题时能给以正确引导,但不能加以呵斥,他们需要的是帮助,而不是指责。
  转眼间,我做班主任工作已经九年了,送走了三届毕业生,我爱上了这份辛苦而快乐的的工作。在这个大家慨叹人情淡薄的年代,很多学生会经常发短信或是打电话给我,聊一些他们现在的情况,听取我的一些建议;有时还会来学校或是家里看望我,原来的学生家长遇到我时也会热情地聊一会儿,很多原来的学生把我加为好友在网上聊天,所有这些都让我觉得很满足。我的班主任工作不能说有多么成功,但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认可,在我看来,这已经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