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9年第1期

整合多方之“材” 激活英语教学

作者:吴美燕




  【摘 要】要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实现因材施教,其关键在于整合多方之“材”以形成合力。本文从针对学生之“才”积极实施个别化教学;针对教材之“材”有效实施任务型教学;针对教师之材大力倡导个性化教学等方面阐述了如何整合多方之“材”, 以激活英语教学的问题。
  【关键词】英语教学 因材施教 整合激活 策略方法
  
  英语教育是由英语学科各个要素组成的一个大系统。因此,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重新全方位、多角度地认识“因材施教”,并重视英语学科中各个要素间的相互作用。笔者认为,既要做到因学生之材施教,又要因教材之材施教,此外,还要因教师之材施教,因课程资源和教育媒体之材施教。只有整合了这些“材”,才能激活英语教学,才能取得最大的教育效应。
  
  一、针对学生之“才”进行因“材”施教,积极实施个别化教学
  
  在英语教学工作中,每个学生都有其健康发展的权力,如果忽视了学生鲜活的个性而趋于主流同化,造成个性的淹没甚至遗弃,就会使教育出现极大的不公。因此,教师需要针对每个学生不同的认知风格及特点,给予恰当的指导,使教学活动适时、适量、适度,使学生的语言习得过程变得更加快捷、有效。
  就学生的学习方式而言,可以划分为很多种类型。本文主要针对场依存型与场独立型进行重点分析,其中,“场”是指周围的环境,它对人的知觉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有些人很少或不受环境信息的影响,而有些人则受环境影响很大。前者为场独立性者,而后者则为场依存性者。一般来说,具有场立性的学生有主见,自主精神强,且善于独处。他们在内在动机作用下的学习具有持久性,并时常产生更好的学习效果。针对这类学生,教师应让他们自己制定合理的计划,以自学为主,教师则适当点拨,尊重学生特有的思维个性,设身处地从他们的思考角度出发,并加以验证,最终使学生心领神会,而切忌将自己的思维方式强加给学生。此外,教师还应多使用讨论法和面谈法,以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和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为主。具体做法有:①教师要有意将场独立性强的学生和场依存性强的学生分在一个活动小组,并让场独立性强的学生作负责人、发言人,使学生热衷于商讨问题。②在听说训练活动中,教师应为场独立性强的学生提供更多的练习机会,如陈述文章的中心意思,复述各段落大意等。同时,还要多把纠正错误的任务留给这类学生,使他们勇于指出同学的错误。③要培养场独立性强的学生勤于思考、大胆提问的习惯,鼓励他们勇于发表不同的见解。
  而具有场依存性的人则独立性不够强,学习的努力程度往往会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因此,当诱因来自外部时,他们会学得更好些。这类学生喜欢集体学习,需要得到及时的反馈信息,且容易受环境影响,有时情绪波动较大。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多给予场依存型的学生指导和启发。教学指导原则、教学方法也应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为中心,要强调自主学习的重要性,改变他们的依赖思想,使他们在外语学习中有意识地培养这一能力。具体方法有:①建议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可分长远计划和短期计划,其中,长远计划包括整个在校期间的计划以及一个学期的计划,而短期计划则包括周计划和日计划。计划不要求定太高的目标,但必须切合实际,以能完成为限。②督促学生自觉预习所学知识,其中包括预习生词;归纳中心意思;标出问题;预先做所有练习。③培养学生记学习日记的习惯,使他们通过书面记录,对学习过程进行回顾、分析,并对课堂内外的语言学习经历和成效进行思考,这是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分析、自我评估能力的有利条件。④在教学上采用间隔强化的对策,效果明显。教学时,多举一些人文科学的例子,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当学生遇到挫折时,老师及时同他们谈心,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引领他们走出情绪的低谷,努力挖掘自身潜力。
  总之,教师要深入掌握不同学生的学习方式、知识基础、性格特征等,并进行分类指导和因材施教,从而循序渐进地指导他们开展学习活动。在教学的组织形式上,要综合交替运用全体、分组、个体教学的形式;在教学方法上,要多运用任务型、启发式、交际式等教学方法;在教学效果上,应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获得成功的体验,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二、针对教材之“材”而因“材”施教,以有效实施任务型教学
  
  英语教材是英语教学内容的载体,是借以实现教学目标,并发挥其教学功能的物质基础。因此,针对教材之“材”而因“材”施教,其核心就是怎样用好教材的问题。新目标英语的编写采用了“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并融汇话题、交际功能和语言结构,形成了一套生活化的学习程序。综观整套教材61个话题,每个话题为一个单元,选材都来源于与学生相关的学习和生活,比如爱好、流行文化、运动、度假与休闲、服装、购物、职业、人物性格与外貌、规章制度与日常生活等。由于这些都是学生熟悉的话题,充分体现了初中生年龄特征、认知结构、生活经验,所以很容易开展活动,吸引全体学生参与。另外,书里许多幽默生动的画面也富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学生也很容易为之吸引,产生兴趣。因此,使用该教材,教师宜采用任务型教学。
  教材还精心设计了各种具体、明确的活动——任务型教学活动,即所有活动都围绕一个话题、一个目标,并强调自然生动、可操作性。从而将枯燥乏味的重复操练活动,通过由浅入深的任务型活动,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训练、巩固,并直接与真实生活联系起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教师如果熟悉每个环节的要求,就能将学生带入目的明确的任务型活动中。这种“做中学”的方式使学生在大量的结队、小组、调查等活动中度过,快乐的学习情感还激发了主动学习动机,增强了自信心,充满了成就感。同时,学生还很自然地掌握了语言知识,形成了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了注意、记忆、想象、思维能力。同时,在新目标英语教材中,任务型活动还给学生留下了很多思考的空间,如think of your opinions,write your own ideas magine等任务的完成,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记忆、想象能力,还发展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例如,围绕八年级上册Unit 7制作水果色拉这一话题,笔者按照任务型教学法的要求实施了有效教学。首先,布置本课的学习任务——制作水果色拉,接着开始任务环:要求每个学生都把自带的各种水果放在课桌上,并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张色拉配料表。在制作过程中,要求学生观察这些配料是否有复数形式,并趁机向他们讲解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的区别。然后,要求用How many…?和How much…?的句式讨论配料的数量,并通过表演的形式汇报任务的完成情况。最后,教师宣布比赛结果,并表扬获胜小组。这样,不仅使学生明确了Grammar Focus中出现的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的区别,还反复操练了How many…?和How much…?这一句式。实践证明,针对教材之“材”而因“材”施教,能够有效地落实任务型教学,实现“用教材教”学生,以学生“能做某事”的目标要求,进而把“知识用于行动”,强调了“语言应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并发展了“学习策略”。
  但是,新目标英语也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对于7册(上)提前教授音标、尤其是旧的音标体系,笔者就有异议。因为这部分内容比较难,学生学起来也比较吃力,他们在经历了失败的音标学习体验后,很容易对英语学习丧失兴趣。如果在初一下学期再讲授,当学生有了一定的拼读规则和稳固的字母基础后,效果就会好很多。此外,笔者还认为应尽早加入原版的童话故事阅读、歌谣诵读或绕口令等,以切实提高学生的兴趣。因此,针对教材之“材”而因“材”施教的另一层重要含义就是不做教材的“奴隶”,而应依据教材实际和学生实际,创造性地使用并重组教材。
  布卢姆认为,“学生使用一种教科书不能掌握原来所用的概念时,便可采用其他的教科书。”新课标也要求“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实际的需要,灵活地、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的内容、编排顺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适当的调整。”这就意味着教师不能盲目崇拜教材,成为教材的奴隶,不要让教材完全控制、束缚住手脚,而应在教学实践中,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从而真正实现依托教材但不完全依赖教材,从“死”教教材转向“活”用教材。这才是针对教材之“材”而因“材”施教的应有之义。
  
  三、针对教师之材而因“材”施教,大力倡导个性化教学
  
  英语教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艺术总是带有鲜明的个性。个性,是艺术的生命,有了它,才能充满生机,并富有魅力。它一方面渗透在研读和处理教材的过程中,另一方面又涌动于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由于思想认识、社会阅历、性格爱好、欣赏角度等诸方面的差异,教师对教材的认识、处理必然会烙上强烈的个性印记,并把它宣泄于引导学生开展语言交际活动、培养听说读写能力的过程中。正是教师异彩纷呈的个性赋予了英语课以丰富的内涵和动人的魅力。
  发挥教师的个性,就必须绝对保证有个人的创造性和爱好的广阔天地,有思想和幻想、形式和内容的广阔天地;必须赋予教师选择教学方式和手段的自由,以充分发挥他们的个性特点。如有的教师口语流利,语音纯正,听来如涓涓溪流,沁人肺腑;有的教师机智幽默,风趣生动,课堂上生气勃勃;有的教师学识渊博,旁征博引,信手拈来都是“料”;有的教师长袖善舞,难点、要点尽呈眼底……可见,教师只有针对自己的特点因“材”施教,才能最充分、最有效地发挥自身的教育潜能,才能张扬英语教学的个性,并充分发挥创造性,使学生能够学有所得。
  总之,新课程的初中英语教学应该以人为本,张扬个性。教师要融会自身之“材”、教材之“材”、学生之“才”以及课程资源和教学媒体之“材”,将多方之“材”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教育效应。
  
  参考文献:
  [1]文秋芳,王立非.英语学习策略实证研究[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范琳,李祥云.论外语教学应该与学习者认知风格相匹配[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5,(10).
  [3]葛炳芳.英语课堂中的预设与生成[J].中小学外语教学,2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