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9年第1期

让学生在习作中“写而不厌”

作者:何玉贞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回顾时下的作文教学,确实与很多老师平时片面强调写作知识与技能的训练,习惯于用统一的题目来限制学生的视野,用一种写作方法来限制学生的思维,将充满人性美的最富有个性的创作活动变成了枯燥、机械、虚假的应试训练,置学生的精神世界于一个可有可无的位置有关。在《语文课程标准》中,第一条就是,“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可见,让学生有内容可写,并保持乐于进行书面表达的动力,成为了作文教学应首先解决的问题。那么,如何让学生在习作中乐于表达,并“写而不厌”呢?
  
  一、让作文回归生活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涌,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昼夜不息。”只要生活积累丰富了,自然就会引起学生表达的欲望,就会产生情溢心间、不吐不快的感觉。然而,现在有多少学生有时间、精力去体验和感受生活呢?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生活都是围绕着“学校—家”的两点一线,所接触的也多是文山题海,周末还要奔波于各式各样的培训班……在当今的教育环境中,许多老师只传授所谓的“作文写作技巧”,要求学生大背经典范文、狂记名言警句,甚至针对考试阅卷的特点,叮嘱学生“写好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殊不知,离开了生活,作文也就成了无源之水。
  为此,笔者尝试从一年级第二学期就开始让学生练习写作,而练习的主导思想就是让学生写自己的话,自己的感受。笔者则以朋友的身份和孩子们交流,并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使他们由“要我写”变为“我要写”。在写作内容上,没有任何限制,只是告诉他们:写你们想说的话,可以把高兴的事、伤心的事、秘密的事都写下来,写一句、两句、三句都可以。这样的要求让很多学生都感到新鲜,有了试一试的欲望。但也有的学生感到十分茫然,不知该怎样下笔。第一周,全班有一半学生完成了作业,笔者给那一半学生逐一写了感想,或长或短。语文课上,再把学生写的周记和我的评语读给他们听,学生听了十分兴奋,没写的小朋友显然也受到了很大的鼓舞,在接下来的一周,所有学生都交了自己的作品。
  同时,为了让学生乐意与教师交流,笔者还尽量用一种商量的语气来写,比如“能不能”、“好吗”、“对不对”……另外,笔者选择用蓝色的笔与孩子们交流,让他们感到老师更像朋友。经过两周的努力,大多数同学的周记已经不再是空洞的“我爱爸爸”,”“我要努力学习”之类的话语,而是更多、更好地表达了自己的真情实感。同时,孩子们也在聆听其他同学的表达中受到了许多启发,从而更乐于感受生活、描写生活。
  
  二、赏识教育不失为一种有效的途径
  
  赏识教育强调的是快乐地学习,主动地学习。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当中,他就会更加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正是在赏识教育下,在赞许和认可中,学生增强了自信心,增强了成就的动机。所以,教师应在习作中强调让学生自如、自信、自立、自强。
  针对学生有强烈的表现欲望和参与意识等心理特点,笔者改变了以往只让优等生的优秀作文上榜的做法,而是向全班宣布:习作“人人榜上有名。只要作文有进步,即可优先上榜。”这样一来,全体学生写作文的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了,他们的写作欲望与日俱增。有一位学生在习作《我的老师》中写道:“我的老师不会‘看人头’,我的作文有一点点进步,就能上榜。当别人在看我的作文时,我心里乐滋滋的。原来我很怕写作文,现在我很喜欢写作文。我喜欢这样的老师。”还有一位学生自从她的作文“上榜”后,对作文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一次,笔者布置了“写一种小动物”的作文,她竟写了两篇,并让老师帮她挑选一篇来打榜。
  笔者坚持每天对每个孩子的日记都及时讲评,以引导他们发现日记中好的方面,比如,让他们找出其中特别有真情实感的、精彩的语句,从而不断提高他们的自我评价能力。同时,还通过多种评价方式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的天地,以调动他们的写作积极性:一是运用“作文园地”。将文章抄出来,贴在班上的“作文园地”中,供同学交流、欣赏,以形成人人都是“小作家”的意识。二是自编作文集。要求学生把自己较为满意的文章,按一定的顺序编成作文集,并在班上进行交流。三是运用广播媒体。将学生的优秀习作推荐给学校“红领巾”广播站,利用广播媒体在校内展示他们的习作成果。四是利用微机课展示。把学生作文中较为精彩的部分输入学校的电脑中,排版制作成图文并茂的文集。上微机课时,就调出来给大家看,让小作者的成果能在全校师生面前展示。当他们看到自己的作品发表了后,就会从内心里产生一种愉悦感、成就感。这种发自内心的内驱力可以激发创造潜能,并帮助他们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来。“让学生乐于动笔”——这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关键所在。
  
  三、灵活使用教材,让学生有内容可写
  
  教材是教学的凭借,其编写意图是让教师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那么,在作文指导中应怎样使用教材?笔者以为,这当中应有很大的灵活性。如果按教材的要求去写,就大大限制了选材空间,并造成学生无内容可写或内容雷同等现象。如果能够灵活使用教材,并拓展广泛的选材空间,让学生自由选材,必然会引发他们进行书面表达的积极性。例如,第六册第一组的习作要求是:请以“早晨”为题写一篇作文。学生看到此题目后便提出了自己的要求。有的说:“早晨,我匆匆忙忙去学校,没有时间观察,能不能写中午或傍晚的景色。”还有的说:“我想写夜晚的景色,行吗?”“当然行!”顿时,学生热情高涨。平常有些不能在一节课内完成作文的学生,也能在一节课内完成了。作文内容也更丰富多彩了:请看下面一个片段:元霄节的夜晚,我和妈妈去逛街。走着走着,不知不觉就到人民路。霎时,我眼前一亮,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个挂在苍翠的小树中间的灯笼。灯笼颜色各异,灯笼上的图案形态各样:有提着灯笼的小女孩,也有点鞭炮的小男孩。突然传来鞭炮声,原来舞龙队来了,它们先到政府大门前面一块空地上表演,观看的人围了里三层,外三层。那条龙一共有九节,伴着鞭炮声,一会转圈圈,一会排成一字队,表演得棒极了!
  由此可见,让写作教学贴近学生实际,并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他们在习作中“写而不厌”,从而爱上作文,热爱生活,已经成为了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