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1999年第11期

用现代科学探索中医疗法的辛随成博士

作者:徐玲玲





  如果不是别人告诉我,我不会相信这位俯身在病床前为一位老大娘做了半个多小时按摩的大夫是一位博士。如今满世界都是按摩小姐,洗浴中心、康乐园、健身场所……哪儿没有按摩的呀。所以在我的心目中,按摩,实在只是一种简单的技能。如今看到一位博士如此认真地为病人做按摩,这就有些挑起我的好奇心了。
  老大娘姓王,家住丰台区。据她自述,是因剧烈的头疼而住进武警总医院的。“都14天了”她说,“啥药都吃了,没用,疼得太厉害,晚上服2片舒乐安定都睡不着。昨天下午6点多辛博来给我做了按摩,又扎了针灸,昨晚就睡得很好,头疼轻多了。”
  病人都叫他辛博,我原以为是他的名字,问过才知道,他的名字叫辛随成,辛博,那是病人对辛博士的简称。辛博告诉我,老大娘昨天住进的医院,他到病房来治疗,是应内科的要求前来会诊。“每天基本上都要在门诊和病房两边跑。”他说。正说着,他的呼机就响起来了。“门诊有病人等我。”他匆匆忙忙就走。门诊确实有病人在等他,且是两个。他为一个病人在两腿扎上了许多银针,趁这位病人在醒针之际,就开始为另一个病人按摩。
  认识辛博纯属偶然。但我却产生了了解他的欲望。
  “博士而做按摩这类的‘体力活’,你不觉有些委屈吗?”我问。
  “为什么?”他的脸上是真正的诧异,“只要是治疗需要,做医生的有什么委屈可言?”但他又笑了;“也难怪,你不是学医的,对我国的传统医学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理解。”辛随成,武警总医院理疗科主任医师。1992年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获中西医结合神经内科硕士学位,之后留校攻读博士,1995年获神经内科博士学位。1995年,他的博士研究课题“针灸治疗脑梗塞的研究”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995年与1996年,中国科技出版社与黑龙江科技出版社先后出版了他的两部学术专著:《内科辩病治疗学》与《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学》。
  第二次去采访辛博的时候,他在门诊,这次是同时在给4个人治疗:还是先给一个病人扎上针,然后给另两位病人号脉开药,再给后一位病人按摩。“辛博的按摩手法确实很好。我的右腿原来上下楼都困难,这才来治疗八次,先针灸,再按摩,我现在感觉抬腿很自然了。”正在接受按摩的老太太说。于是我问辛博那位住院治头疼的老太太的情况。“她是神经性偏头疼,按摩加针灸治疗才三次,头疼就基本消失了。住院只三天就出院了。”辛博乐呵呵地说。
  他又给我说起他治疗的另一个病例:一位姓穆的60岁女病人,同时患有糖尿病、高血压以及肾功能低下等病症。1997年底,因脑梗塞致左侧肢体瘫痪,言语困难、饮水呛咳、小便失禁。入院后,经西医扩容、活血、脱水等治疗一周后,病情得到控制。但仍半身瘫痪,饮水呛咳,小便失禁,说话连家人都听不明白。根据病人的情况,参加会诊治疗的辛随成在维持原治疗方案的同时,及时增加了针灸、按摩、中药及功能训练的治疗内容。第一次针灸按摩后,病人就能用语言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经过一个多月的西医及中医综合治疗,病人基本上恢复健康,得以重返工作岗位,至今未复发。
  辛博士对我说,他认为:搞中西医结合的根本出路在于,医生能汲取中医、西医的诊疗优势,使病人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最彻底、最经济的治疗。而要做到这一点,医生必须博采众长。他说,与其他学科相比,实践经验对于一个中医的成长有更重要的意义。
  “张晋、与致顺、孙申田三位博士生导师,是全国针灸界著名的临床专家,在理论上造诣精深,在学术上各有所长。六年寒窗,我坚持跟随各位老师出门诊,六年跟师出诊没一次迟到。看到一个个被疾病缠身的病人经他们治疗重获新生,我看到了一个医生的最大欣慰和最高价值,医术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那么,你的按摩也是读研时在校学的吗?”
  “是读研时学的,但不是在校学的。那是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认识了在哈尔滨很有名的按摩专家王选章。我看到他给我主治的一位脑出血恢复期的病人作了半小时按摩后,病人十几天来一直不能抬起的腿,抬得离床足有一尺多高,这让我十分惊讶。后来又观察了几次他的治疗,发现按摩确实对恢复期的神经系统疾病有着中西药无法比拟的效果。于是我决定拜王老先生为师,学习按摩。但王先生开始并不答应。他说:你已经是博士啦,学这些是大材小用,我不能让你受这委屈。后经我多次上门拜师,他才对我说了心里话。他说:“现在搞按摩的人很多,但真正懂得这门技术的人很少。原因是人们的急功近利和不肯吃苦,学到点皮毛就招摇过市。按摩作为治疗病人的技术之一,以大量消耗体力为特点,所以没有吃苦的精神绝对学不好按摩。你一个文弱书生,学这个恐怕不太合适。”
  在辛随成的执意要求下,王老先生答应了辛在他出诊时跟着看一看。得到这个允诺,辛随成马上买来了讲授按摩手法按摩基本功的书籍,从最简单最基本的按摩手法练起。每周一、三、五三个晚上,他则随老先生四处出诊。这样,三个多月后,王老先生收下了辛随成这个弟子,而后来,他更成为了王老先生的得意门生。
  “祖国医学实在是博大精深,若想窥其精华,必须终身苦学。”辛随成沉思着说。
  “但是,”他话峰一转,“针灸中药的独特疗效虽有很好的实际效果,它的理论却是以古代科技水平为基础,在解释针灸、中药的治疗机理上缺乏现代科学研究依据,这严重影响了其本身的发展和在世界范围内的推广。”
  正是基于对祖国医学的热爱,辛随成在三年的博士生生涯中,除了刻苦积累实践经验外,更着眼于在继承前辈宝贵经验的基础上,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对针灸治疗脑血管疾病的机理作深入的研究。他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并对194例脑血管病人进行了临床研究,从而积累了大量的数据。此外他还进行了大量的动物实验研究。他的研究课题“针灸治疗脑梗塞的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并获得了黑龙江省教委科技进步成果一等奖和黑龙江省政府科技进步成果二等奖两个奖项。更重要的是,通过这项研究,大量定量的数据使他得以从理论上明了针灸、中药、按摩这三种中医治疗方法的相辅相成,其综合运用治疗神经内科疾病,有着单一治疗无法比拟的良好的综合治疗效果。
  辛随成兴致勃勃地给我讲述了他博士生毕业正式行医以后的第一个病例:一位患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的病人,入院时四肢重度瘫痪,呼吸微弱,双侧等神经麻痹,严重丧失吞咽功能。几家大医院会诊的结论是:能保住生命就不错,站立行走至少是两年以后的事情。在用西药治疗的同时,辛随成每天给病人鼻饲一剂中药,从第六天开始针灸、按摩。第一次针灸后,病人便能咽一些稀软的食物,一个多月后,病人开始下地练习蹲下起立,60多天后开始下楼散步,不久就病愈出院了。
  “这个病人叫崔燕然,当时是武警唐山支队的中队长。从这个病例,我对我今后的努力方向和行医生涯充满了信心。”
  “请问你学中医有家学渊源吗?”感觉到他对中医的热爱,我突然冒昧地问。
  “家学?渊源?”他楞了一下,“不!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的儿子。我出生在晋北一个贫困山村。因为读书的人少,在我高中毕业成为回村知青以前,村里一直是雇用别的大队的人当会计。1977年恢复高考,我原是想报考一所农业大学。但那时我家突然遇上了一个不幸:我的哥哥,一个29岁的煤矿工人,在一次塌方事故中胸椎被砸断,造成了下半身的完全瘫痪。全家人尝尽了疾病给人带来的痛苦和求医的艰辛。就在那时,我决定报考医学院。”
  “如果说,决定学医是因为这个事故,因为痛感到一个好医生对生命的价值。那么,在后来的学习中,我确实真正喜欢上了中医学,深为它的博大精深而肃然起敬。”
  “这不仅是我的职业,也是我的事业。”沉默了一会儿后,他又补充道。(责任编辑:致 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