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1年第5期

董必武创办私立武汉中学

作者:●王 谦





  董必武在《私立武汉中学简记》中说:“私立武汉中学设在武昌,是几个抱有革命宗旨的人创议办起来的一所中学,我是创议人之一。”董必武创办这所私立中学应永志不忘。
  1919年1月底,孙中山任命的鄂西靖国联军总司令蔡济民被害,时在鄂西靖国军司令部任职的董必武,从鄂西赴上海向孙中山报告实情,遇到了正在上海的好友张国恩。当时李汉俊在东京帝国大学毕业后回国,与詹大悲同住上海霞飞路渔阳里。这4个湖北老乡几乎天天在一起交谈国事,推心置腹,无话不谈。他们一起商议如何宣传马克思主义、发动群众问题,一致认为,目前能够做的是办报纸和办学校两件事。他们最初拟办报纸,认为办报要容易些,在社会上的影响也大些,初步商定办一份《江汉日报》,拟定了办报章程、宗旨、组织办法及募捐章程。董必武从孙中山给的100元路费中拿出40元,印刷了股票、章程、宣言。当时,董必武认识的一位孝感人表示愿意出资,于是他们商定回武汉办报,并委詹大悲前往闽粤边革命军募股。但后来由于情况有了变化,那位答应出资办报的孝感人缩手不干了,詹大悲募股稍有头绪却因政局变化而成画饼,没有经费,办报计划遂告搁浅。同年秋,董必武与张国恩回到武汉,住武昌巡道岭湖北省教育会内。他们又想到办学校,当时武汉的情形对办学校比较有利,许多高中级学校毕业的人找不到工作,办一所私立学校聘请教师较容易。
  经过紧张工作,校舍很快解决了,位于武昌涵三宫的湖北省教育会西北角有一个院落,曾办过学校,院内有教室3间,办公室一大间,风雨操场一个,还有可供学生住宿用的几间房子,教职员问题也很快解决了,当时与董必武、张国恩同住省教育会的湖北普通中学堂的毕业生江文波、国立武昌高等师范毕业的倪季端,及与董必武、张国恩同赴日本留学的刘鼎三、李缄三、刘质如,除刘鼎三在省教育厅任视学外,其余均无职业,另外还聘请了陈潭秋等任教师。在办学经费上,大家商议由创办人募集解决。当时董必武的一位同学、湖北蒲圻人雷大同,刚从广东大元帅府回家,路过武昌,听说董必武等要开办一所私立中学,极表赞许,愿列名为创办人,并介绍其同乡刘觉民也为创办人。雷大同出资120元为开办费,其他创办人董必武、张国恩、刘鼎三、李缄三、刘质如、刘觉民各捐20元。为凑足20元钱,董必武当去了身上的皮袍,时值春寒料峭,幸得同事的棉衣御寒。办学校必须报省教育厅备案,立案基金由董必武与张国恩让在汉口的同乡张平阶出具存款2万元的条子,随即报湖北省教育厅备案。经过紧张筹备,1920年4月10日,私立武汉中学正式开学,招收了甲、乙两班学生,由创办人组成的董事会负责办学,董事长由时任湖北省议会议员的郭肇明担任,因郭曾任两湖师范学校校长,是湖北著名的教育家,借他的声望,学校立案减少了阻力。校长由时任私立中华大学教授的刘觉民担任,刘一惯老老实实教课,政治色彩不浓,可免招人忌,这也是为了减少麻烦,实际主持教务的是董必武。
  董必武还担任两个班的国文教师,他精心选编国文讲义,非常注意文章的思想性,篇目有:《易经·卦爻》、《诗经选》、《离骚》、《礼记·苛政猛于虎》、《西门豹治邺》、《论衡》、《陈胜·吴广》、《金田起义》、《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上山采蘼芜》、《木兰词》、《秋瑾传》、《徐锡麟传》、《章士钊与李大钊论厌世书》等。据当年私立武汉中学学生、后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蒙古大使的谢甫生回忆说:“当董老在课堂上以铿锵的语调朗诵秋瑾的爱国诗篇时,充分表达了这位女英雄敢于抛头颅、洒热血,为国捐躯的大无畏精神,听者无不为之动容。”董必武教国文,由于他对中国文学历史有渊博的知识,又能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进行分析讲解,既能给学生丰富的语文和文艺知识,又能灌输进步思想。
  在私立武汉中学,董必武还邀约了大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来校任教和讲学。武昌高等师范学校英语部的毕业生陈潭秋在武汉中学的筹备过程中,曾参与研究讨论、四方奔波,出了不少力,学校一成立就受聘任英语教师兼乙班班主任。还有黄负生、刘子通、钱介磐、陈荫林、李汉俊等都先后来校任教,恽代英、李大钊也被邀请来校作过讲演。陈潭秋曾对进步学生说过:“不懂得马克思主义,不懂得十月革命,就等于是聋子、瞎子,找不到路。”董必武和陈潭秋是教职员中最忙的人,他们除了完成每天的教学任务外,还经常找学生促膝谈心,引导学生阅读进步书刊,接受新思潮。
  1920年春,私立武昌中华大学附中部主任(即校长)恽代英等在武昌创办了利群书社,为了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的启蒙教育,董必武从利群书社及其他渠道引进了《共产党宣言》、《俄国新经济政策》、《共产主义ABC》、《新青年》、《共产党》、《湘江评论》、《觉悟》等马列著作和进步书刊供师生阅读,还与陈潭秋指导学生办起《武汉中学周刊》(后改为月刊),编写《政治问题》读本,让学生交流读书心得,发表反帝反封建的文章。董必武与陈潭秋等在武汉中学进行的一系列政治宣传活动,使私立武汉中学成为革命的大熔炉,许多师生因受到进步思想的熏陶而走上了革命道路,后来有5人参加了武汉共产主义小组,成为中共成立前武汉9位共产主义小组成员中的中坚力量。在1927年11月的黄麻起义中,指挥部的10名成员就有4名是武汉中学的毕业生。
  1920年6、7月间,参与创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李汉俊写信给董必武,相约在武汉筹建共产党组织,董必武复信李汉俊,表示同意。与此同时,共产国际的代表也来武汉筹备建党。稍后,刘伯垂受陈独秀的委托,带着一份抄写的《中国共产党党纲草案》、几本介绍社会主义和俄国十月革命的小册子回武汉与董必武、包惠僧等商讨建党。董必武召集陈潭秋、刘伯垂、包惠僧、张国恩等聚在一起商讨此事,很快达成了一致意见。在武汉共产主义小组最初的7名成员中,就有董必武、陈潭秋、张国恩三人系私立武汉中学的教师。
  武汉共产主义小组成立后,私立武汉中学又成为小组重要的活动地点。由于武汉共产主义小组的7名成员有3人在武汉中学教书,因而武汉中学实际上成了小组活动的主要地点。小组成员常聚集这里,商讨工作计划。其中私立武汉中学的黄负生、刘子通两位教师成为武汉共产主义小组的成员。至此,武汉中学的教师有5位是武汉共产主义小组的成员。
  1921年6月底,董必武和陈潭秋作为武汉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前往上海参加中国共产党成立大会,与其他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从事革命大业。
  (责任编辑 仲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