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2年第6期

蒋劲华的手撕“书法”

作者:傅宁军





  黄山的奇峰、奇石、奇云、奇松,已风传天下,可黄山还有一奇,却鲜为人知,你听说过手撕“书法”吗?就是用两只手撕字。那撕出来的字挺漂亮,可以跟毛笔书法比美。
  撕字的奇人叫蒋劲华。30来岁,说是奇人,形象并不奇,一个极普通的中年人。只见他从那堆白纸中随便抽出一张,看都不看就撕起来,颠过来,倒过去,三下五除二地撕掉多余部分,一长串字撕出来了。绝妙的是撕出来的笔锋,居然有毛笔书写的感觉。
  他可撕出斗大的行书“龙”字,如同巨笔挥墨而出,一气呵成。撕出的小字,如袖珍的楷体。中国的方块汉字,似乎融入了他的生命。在他舞动的手指间,一瞬便是活生生、热腾腾、赋予了充满着阳光般朝气的形象。
  蒋劲华老家在安徽黟县,那是个以古民居列入世界遗产的皖南山区。父亲出生在书香门第,对于书法十分喜爱。蒋劲华出生于1960年,从他懂事的时候起,父亲就逼他学着用毛笔。临摹字帖是他每天的课外作业,在枯燥的重复中磨砺着他的韧性。
  1976年,16岁的蒋劲华到黟县龙江乡插队。在农村,他用不着读书了,时间也都给了农活,他却感到了毛笔的亲切,不愿意把点滴的时间浪费掉。就连在田头劳动休息,他也会找根树枝,在地上划着方块字的笔划。正是有空就想着练字,给他以莫大的精神安慰。
  后来,蒋劲华当了村里的民办教师,他的一手漂亮的板书,让孩子们羡慕不已,很快在全乡都有了名气。1977年,恢复高考的喜讯鼓舞了下乡知青,1979年,19岁的蒋劲华以优异成绩考入安徽师大生物系。在宁静的校园里,他珍惜得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对理科和文科的各门知识都如饥似渴,不光对自己的专业课抓得紧,他还选修古典文学,对哲学也有浓厚的兴趣。
  蒋劲华的知识面越发开阔,书法也日见成熟。在安徽师大的学生书法比赛中,他夺得了一等奖。一个理科学生拿到了一个书法大奖,在同学中引起了轰动。社会正走向开放,书法艺术也面临着求新求变的呼声。
  蒋劲华的才华,被正在酝酿发展的黄山旅游部门看中,他进了黄山市徽州区旅游局,仍然耕耘着他的书法天地。他的积蓄,几乎都用来购买民间的古代书法的珍品。他近年多方收集,已经拥有了16卷唐宋以来历代书法家的尺牍,时常揣摩,百看不厌。他说,中国书法是神奇的,给了他难以言说的熏陶。连故乡的那黑瓦白墙,砖雕漏窗,木雕造型,还有那厅堂里的对联,古典文化的意韵无不渗透到他心里。
  蒋劲华的书法作品,曾入选《二十世纪书法家鉴赏集》,并曾被毛泽东纪念馆收藏。中国书法协会主编的《世界华人书画作品精选》,也选中了他的一幅行书。他完全可以这样地写下去,把已有的名气发扬光大,他却成天揣摩着突破,对于每个方块字,他在心里装了拆,拆了装,不知道有多少次。他练习手撕“书法”,与其说是在撕,不如说仍在写,是毛笔的延伸。
  在一次电视晚会上,蒋劲华作为电视台的特邀嘉宾,现场表演了撕字,而且一边撕,一边与主持人周涛说着话,叫现场的观众大开眼界。在中央电视台主持过许多大型晚会的周涛,虽然见多识广,仍然十分感慨地说:“只看到过有人写字,真没见过有人撕字,不简单!”
  蒋劲华的绝活儿,首推手撕“书法”,他还能写空心字,而且可以两只手同时写。如一副对联,两句不同的话,居然也能一只手写一条。蒋劲华如今的最大愿望,是用2000张16开的白纸,拼成1000平方米的大块面,用手撕出一个大大的“龙”字,这肯定可以入围“吉尼斯世界大全”,成为一个“撕字之最”。(责任编辑 刘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