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9期

参与改革开放的第一港商

作者:杜明明





  有香港“毛纺大王”之称的港商曹光彪,不但早在改革开放之初出资成立香洲毛纺厂,成为“参与改革开放的第一港商”,其后又发展航空业务,创办第一家由港人自行管理的港龙航空公司,写下了一生传奇的篇章。
  
  在举国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之时,在改革开放列入国家根本大法之际,改革开放像一个巨人把中国举到了世界强国的高处。改革开放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强大推动力,而且也是政治、经济、文化各个领域变革的必由之路。今天,外商企业、私营企业撑起了中国经济的半壁河山,成为改变中国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
  这一切到底是怎么发生的呢?改革开放的巨人又是怎么迈开历史性的第一步呢?
  今天,人们把头一个吃螃蟹的人称作勇士,那么,我能够采访到三十年前第一位直接参与改革开放的“勇士”,实在是幸运。因为在港当记者十多年里,都知道曹光彪老先生十分低调,不见记者。
  在香港九龙一个大气恢弘、古色古香的居所里,一位老人正坐在客厅里读报,他抬起眼,慈祥地看着我,那目光沧海桑田而又聪慧异常。我马上明白,他就是我要采访的人——香港永新企业有限公司主席、“港龙航空”创办人曹光彪先生。
  
  荣获沃顿院长勋章
  在曹光彪先生的书房里,我看见那枚著名的“沃顿院长勋章”。
  我知道,这是他在2004年6月获得的。当时,美国著名的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院长贺克教授专程飞往上海,隆重地把这枚“沃顿院长勋章”颁授予他。
  众所周知,“沃顿院长勋章”是一项十分特殊的荣誉,只有对推动全球经济与世界和平作出杰出贡献的人,才有可能获得这个奖项。在曹光彪获得这殊荣之前,中国人得到这个“沃顿院长勋章”的,只有内地的汪道涵先生和台湾的辜振甫先生。
  贺克院长在颁奖致词中以真诚的语句褒扬了曹光彪,他说:“曹光彪先生是中国企业界的先驱,是在改革开放初期第一个在中国境内创办企业的港商,他树立了海外投资的典范,凭其远见卓识和领导能力,克服了无数困难,为更多的人创造了工作、价值和财富。”
  曹光彪先生还荣获过香港银紫荆勋章、荣获过上海市荣誉市民、宁波市荣誉市民、珠海市荣誉市民等称号,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还将第4566号小行星命名为“曹光彪星”呢。
  
  办香洲毛纺厂是我一生中最有意义的事
  当我把目光从“沃顿院长勋章”收回,曹光彪先生对我谈起1978年创办和经营香洲毛纺厂的历史。
  当曹光彪回忆起当年头一个“吃螃蟹”的经过时,兴奋激动让他的眼睛炯炯有神,他说:“我今年快九十了,如果要说我这一辈子做过什么有意义的事,我自己认为,开办香洲毛纺厂,参与国家的改革开放,是我一生中做过的最重要、最有意义的事。”
  那是1978年十载“文革”动乱方止,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内地对于外商仍是“重门深锁”。当时的中国,不要说“文革”极左阴影和保守思想仍然存在,事实是1949年开始,私人资本已经被彻底赶下了历史舞台,资本家也成了“罪大恶极”的名词。曹光彪还清楚地记得,那时,没有一个香港商人在内地有投资,就是连返回内地看看也都要视为畏途,要鼓起很大的勇气,壮起胆子。有次他带秘书出差,步过罗湖桥头,填写“介绍信”、检查行李时,秘书被吓得出了一身冷汗。
  “那么,在一种如此隔膜、封闭、紧张的氛围下,投资开设香洲毛纺厂的决定,到底是如何做出的呢,您的勇气从哪来的呢?”我问。
  “事隔了三十年了。”曹光彪的眼睛眯了起来,透过岁月,仿佛回到了当年,他回忆道:
  那是1978年5月23日,我去北京拜会老朋友,时任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公司总经理陈诚宗。陈诚宗一心希望为国家多创一点外汇收入,一再要求我代向外国市场推销国产毛衫和其它纺织成品。但是老实说,当时的国产毛衫花样陈旧、质量欠佳,很难推销出去;而内地的工厂生产、管理落后,工人积极性不高,产品出了次货也无人负责,要想改变谈何容易。一个“补偿贸易”的念头在我心中萌生。于是,我就对陈诚宗说,国内工厂生产不出国际市场需要的产品,代销是不行的了,还是让我来到国内办一个工厂试试吧!当时这个想法是够胆大的了,但陈诚宗认为是个好主意,不妨一试。陈诚宗要求我回港后立即起草一份建议书,由他负责向上级呈报。
  我返港后,经过一周详尽思考,亲自执笔拟写了计划,由香港永新企业有限公司引进先进的设备和技术,负责提供厂房图纸、建筑材料,培训管理人员和操作工人员,企业投产后,原料全部由“永新”进口、产品全部由“永新”外销,专门为“永新”加工生产纺织兔毛混纺纱、羊绒纱及羊仔毛纺,厂址设在广东珠海。合作期为五年,所有厂房建设与生产设备费用以人工费作为补偿。我于6月15日把全套设厂计划书寄给北京。
  陈诚宗将计划书报送中央,不到一个月时间,7月6日即收到答复,基本上同意我的建议。
  “这么快就决定了?”
  “是的。”曹老露出了笑容。
  1978年8月31日,“筹办毛纺定点厂协议书”签订仪式在澳门南光贸易公司举行,甲方为中国纺织品进出口总公司广东省分公司,乙方为香港永新企业有限公司,见证人为南光贸易公司。工厂选址在珠海,命名为香洲毛纺厂。
  据报载,曹光彪内地开设香洲毛纺厂的消息传出后,在香港社会引起了极大的轰动,香港各大报章纷纷采访报导。1978年9月,香港大公报、文汇报、星岛日报等用显著篇幅报导了有关新闻,其中,大公报的标题是:“永新企业内地设厂,曹光彪畅谈互惠互利计划”;文汇报是“永新公司珠海设厂,生产高毛级纺织毛纱”;星岛日报更在标题中称“中共可获得外汇年达三百多万,加工纺毛纱更可吸收经验”……。
  就这样,中国第一家境外人士开办的工厂——珠海香洲毛纺厂诞生了。工厂的原料从境外运来,成品也销往境外。香洲毛纺厂开创了新中国建国以来港商以“补偿贸易”投资内地的先河。曹光彪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中国外资的“带头羊”,为祖国内地改革开放的启动走出了第一大步。
  在访问中,曹光彪还谈到了香洲毛纺厂开幕典礼的一段插曲。
  那是1979年11月7日,香洲毛纺厂正式落成、隆重开幕。为了扩大影响、吸引更多中外人士前往内地投资,曹光彪邀请了五百多位中外工商界知名人士、外国驻港领事以及中外记者前往珠海出席开幕仪式。
  但是,请柬发出之后,问题来了。当时内地经过“文革”冲击,尚未恢复办理外国人士的签证手续,香洲毛纺厂的外宾又如何出入境?事态紧急之下,曹光彪派遣长女曹其真(按:现任澳门特区立法会主席)前往广州求见时任广东省省长杨尚昆。杨尚昆与曹其真作了亲切交谈,称赞永新公司投资兴建香洲毛纺厂是爱国之举,曹光彪的“补偿贸易”是个创举,首肯了邀请外国朋友和港澳台人士参加庆祝酒会,欢迎他们到中国内地投资。杨尚昆也很干脆,在半个小时后就作出批复:以特殊方法处理,特别安排有关人士出入境而毋须签证。于是,外宾出席开幕仪式时,只需在入境时交出护照、出境时发还,大大地简化了出入境手续。仅这一“创举”已可见香洲毛纺厂是如此的“超前”和“快人一步”了!
  曹光彪说:“我当时作了最坏的打算,决心以数百万美元,来试验一下国家的决心。结果,香洲毛纺厂投产后,效益比预计的好得多,原定五年收回投资,结果仅用了两年就收回了。”1984年,曹光彪又与该市签订新协定,扩大投资规模,使该厂生产能力再提升百分之五十。
  1978年是难忘的一年。这一年,曹光彪成为1948年以后第一位重返中国经济舞台并颇有建树的香港资本家。其时,十一届三中全会还未召开。曹光彪由于一举投资数百万美元,在珠海开设了香洲毛纺厂,并由此而开创了“来料加工”、“补偿贸易”等一系列先河,被誉为“第一个吃螃蟹的(勇敢的)先行者”。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