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箫鼓》原名《浔阳夜月》。这首乐曲最早见于1875年的手抄本。平湖派的李芳园对它进行了较大的改动,附会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把它更名为《浔阳琵琶》,又把原来的七段扩展成十段,每段都加上一个很美的小标题,它们是“夕阳箫鼓”“花蕊散回风”“关山临却月”“临水斜阳”“枫荻秋声”“巫峡千寻”“箫声红树里”“临江晚眺”“渔舟唱晚”“夕阳影里一归舟”。李芳园在改动中加入了大量的花音,使它成为与在民间流传时的面貌大不一样,但更符合士大夫们的审美趣味的著名琵琶文曲,收录在李芳园《南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
上海汪派琵琶的创始人汪昱庭又将其删削改造,使之更为优美质朴,更名为《浔阳夜月》,成为一首现代琵琶名曲。汪昱庭改编删掉了李芳园谱中的许多华而不实的东西,使它接近于民间流传的模样,成为琵琶文曲中的代表性曲目之一。
乐曲描写的是在烟波浩渺的江上,夕阳西下,粼粼的波光中晚霞浮动,三三两两的渔舟在欸乃声中归来,而后月上东山、芦荻回风、渔火点点、渔歌阵阵的江南美景。
乐曲一开始,弱起的散板引子中,传来一阵阵鼓声和箫声,就已经把我们带到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迷人的江南水乡。优美的主题,以不同的形式作了多次变奏,我们仿佛也乘上一叶轻舟,荡漾在山色空漾、水光潋滟的秋江之上,尤其是那些轻柔的泛音,更增添了那“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的缥缈空灵之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