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全面详细地介绍,这是一个很复杂的理论,所以我们只做简单的介绍。
分开讲,宫是调高概念,调是调式概念。
先说调式。从理论上讲,五声和七声中的任何一声,都可以作为一个调的主音(中国古代称“调首”),比如以宫音为主音的宫调式,以商音为主音的商调式等。由于不同的“声”作为主音,使不同的调中的半音位置不一样,因此产生不同的“色彩”,如同西方音乐中以“1”为主音的大调式和以“6”为主音的小调式。
再说调高。每一个调的主音,都可以对应十二律中的一个,作为本调的音高标准。比如商调式中的商音可以把黄钟、大吕、太簇……作为自己的音高标准(这同西方音乐的调号1=A、1=F、6=e等的概念是一样的)。
这样,可以得到十二个不同调高的“商调”。同样的道理,也可以得到十二个不同调高的“宫调”“角调”“徵调”“羽调”。主音定了以后,其他各音对应的十二律也就定了。比如商音作主音的调式,当商音音高等于太簇的时候,角等于姑洗,徵等于林钟,羽等于南吕,宫等于黄钟,这个调就是“太簇商”。其余调式可以类推。
严格地讲,同一调式调高不同,感情色彩也不完全相同,比如西方音乐中的“C大调”“D大调”“G大调”,虽然同为主音作“1”的大调,但感情色彩不尽相同。同样的道理,“黄钟宫”“太簇宫”“南吕宫”等宫调式,感情色彩也不完全相同。这个问题的解说也很复杂,这里就不多说了。
调,就是调式。宫、商、角、徵、羽五声分别作主音,就构成五个不同的调式。加上变徵和变宫,就构成七个调式。这些调式的主音,都可以对应于一个“律”,这样,就可以得到六十(以五声计)或八十四(以七声计)个调。比如黄钟宫、太簇宫、中吕宫、林钟商、无射商、夹钟角、大吕徵、夷则羽等,这就是调。
宫调的含义不止于此,而且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场合其含义有时也不相同。比如在燕乐系统中,音高标准可能不一样,称谓也会不同,比如后世常见的般涉调、正宫调、大石调、越调等。
再比如,宋、元以后,又以宫音为主音的宫调式称“宫”,以商、角、徵、羽为主音的其他调式全都称“调”。所以元杂剧音乐有“五宫四调”的说法。此外,琴律系统、工尺谱系统、南北曲系统的宫调也不相同,因为过于专门,就不在这里一一介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