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季蕾 > 执法战侣 >
序言


  Without you

  当季蕾告诉编编这个系列第三本设定男女主角都是犯罪心理学家时,她吓了一跳,而且不免有些担心。感觉这两个人的职业太硬了,该不会谈了一场充满暴力与血腥的恋爱?呵呵,其实别担心,虽然故事里确实有一桩连续谋杀案穿插其中,但男女主角的恋情还是很温馨的。

  倒是当初我为什么想写犯罪心理学家呢?主要是个人兴趣。不不,各位千万别误会,本人可不是对“犯罪”有兴趣,纯粹是想研究“心理”啊。

  一向就喜欢看推理小说,也接触了一些写实派的作品,再加上在大陆工作期间,晚上老看Discovery探讨犯罪的节目,忽然就对犯罪心理学产生了好奇。

  实在很佩服那些犯罪学家,竟能由那么些零零碎碎线索侧写出凶嫌的性格特征。

  于是在季蕾脑海,就有了模模糊糊的印象,彷佛有那么个在犯罪研究领域聪明有为的男主角,和一个初出茅庐,却自信坚强的女主角。

  乔石和熏的故事,就是这么逐渐成形的。

  在写这个故事的时候,很难得的,脑中老是有一幅画面。

  我可以看到想象中的欧洲小镇,看到小镇中央有着高高尖塔的哥德式教堂,看到教堂前广场一群群起落的鸽子。

  我还能看到男女主角住的那间家庭旅馆,看到男主角一展拿手厨艺的小厨房,以及客厅里正燃着温暖火焰的壁炉。

  我不但看到了,还听到了,听到男女主角做爱时音响传出的抒情歌声。

  “Without You”,这首老歌不停在我耳畔回旋。(当然它会在我耳畔回旋了,因为我把CD找出来听了嘛,哈哈。)

  所以这个故事可以说是在声光影像的效果同步配合下完成的。

  背景有了,主题音乐也有了,想想,这个故事还蛮适合改拍成戏剧的。

  事实上,在季蕾脑海里,它已经是一部戏剧了。

  我自己,是挺喜欢这个故事的,就不知读这本小说的朋友怎么看了。

  希望你们也能喜欢。

  ◎家家有本阿姨经◎

  前阵子在上海卫视看到一部本地连续剧“涉外保母”。所谓“涉外”,在大陆是针对外国人的用词,外国人住的宾馆叫涉外宾馆,只能出租给外国人的公寓叫涉外公寓,至于外国人聘请的保母,自然就是涉外保母了。(很矛盾的,这里的“外”包括港澳台)连续剧里讲的便是一群在外国人家里帮佣打工的女人,诉说了她们的悲欢离合。初看时,我还以为所谓的保母应该跟台湾一样,是帮忙带小孩的,后来才发现,大陆的保母定义可比我们广多了,她们“保”的不只是孩子,大人也包括在内,挺逗的。

  之后跟一群台湾朋友聊天,才知在家里,我们都尊称这些保母为“阿姨”,而一谈起阿姨,真可谓家家有本阿姨经。

  首先,台湾朋友同感困扰的,便是如何训练阿姨做出一手道地的台湾菜。凭良心说,北京的家常菜实在不怎样,偏爱搁油放盐,弄得初来乍到的朋友经常是哀声连天。而阿姨们来自四面八方,如果是农村长大的阿姨,吃饭更是随便,不知何谓精致料理,遑论健康料理。在如此艰难的处境下,一个朋友竟然只要动“玉口”便能指挥出一桌色香味俱全的家常料理,当下成为众人仰慕包围的对象。

  据她透露秘诀,关键在于耐心。耐心地从台湾背来重重的食谱及调味料(她甚至还带九层塔的种籽过来种),耐心地站在厨房一个一个步骤对着食谱教导阿姨,耐心地等待她试了十几遍后终于掌握添加调味料的诀窍,然后,更要耐心地对阿姨好,因为万一把她气跑了,你可就没好东西吃了。最后附加一点,烹饪关乎天赋,如果不幸请到一个无此天赋的阿姨,也只能耐心认命。

  这位朋友授课完毕,所有人频频点头沈思,彷佛十分以为然,从来请不起阿姨只能亲身充当阿姨的本人听了也因此大感欣慰,至少,训练自己可比训练别人容易多了,是吧?

  有些朋友则在与阿姨的沟通方面遭遇很大的困难。一个朋友家的阿姨总会在准备早餐的牛奶时,斟了满满一玻璃杯,而喜欢在牛奶里加上咖啡粉的他,只好总是先喝一大口后再加咖啡搅拌。有次,他实在受不了了,忍不住抱怨:

  “阿姨,我不是告诉过你以后牛奶不要倒这么满吗?”

  “可你加咖啡前不都要先喝一口吗?所以我才故意倒满一点啊。”

  听到阿姨“古意”的回答,朋友只能仰天长啸。

  他遇到的新鲜事可不只这些,比方周末在家时,闲得无聊的阿姨会每过半小时便来请示他一次开饭时间,搞得他濒临崩溃。比方他不回家吃晚饭,阿姨会很可怜地坐在餐桌边等他,哀怨自己没事可做。比方他要阿姨炖排骨汤时别搁酱油,她会自鼻孔哼哼两声,质疑这样汤会有味道吗?

  听着这位朋友诉苦,所有人都笑跌在地,纷纷恭喜他家里有此活宝为他的生活增添乐趣。可这时候的本人,方才的自我安慰顿时荡然无存,不由得凄凉起来。

  啊,如果我也能请个这么可爱的阿姨就好了。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