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亦舒作品集 > 一个女人两张床 >  上一页    下一页
第十名(1)


  山区的小村庄几乎整个世纪都没有大变化。

  一条村约一百户,大部份人姓陈,种茶为生,一切自给自足,近十年才引进各式电器,自公路搭进电源,孩子们在傍晚才可以到合作社门前广场看电视。

  这样简陋的生活质素看似无味,实际上并不是,山区多雾,一边是高山,茶田沿着梯田一级一级像碧绿色高塔,小径两列种植玫瑰花,香气扑鼻,采摘了卖出去做香水,民居左右是菜田,孩子们放风筝、跳绳,与世无争,像极香格利拉。

  物质文明,并不是一切。

  可是,村庄也有骚动的一日。

  那天,乡村小学老师韦武对同事陈乙玉说:“村上来了一队外国人。”

  乙玉正在擦黑板,诧异地转过头来,“哪一国的人?”

  “是一队美国军人,一共十个人,他们还带着三个电视台记者。”

  “干什么?”

  韦武坐下来,“来寻找一架二次大战时失踪的B二十五型轰炸机。”

  乙玉大奇,“我方准许他们前来?”

  “是,”韦武解释:“当年,飞机自山区主空军基地飞出,往日本执行任务,返回基地时在雾中失事撞毁失踪,飞机上有十位空军,相信全部罹难。”

  乙玉缓缓说:“是五十多年的事了,那时,两国是联盟。”

  “是,到最近,架设电缆时才发现可疑残骸,立刻通知美方,他们派人过来采取样本,结果证实的确是当年失事的飞机。”

  乙玉沉默。

  “听说还有军人的家属跟着来。”

  乙玉说:“美国人做事夸张,什么都劳师动众。”

  “是,这次他们连食水粮食都带来扎营,打算工作一个月,尽可能把飞机每一部份都运出山区,并且寻找骸骨及遗物。”

  乙玉十分沉默。

  “你在想什么.。”

  乙玉笑笑,“我在想,据说,北美洲的太平洋铁路每一哩都有华工的骸骨,几时,也把他们运回家乡安葬,那该多好。”

  韦武搔搔头,不出声。

  乙玉说:“要不要去看热闹?”

  “是在东边最崎岖一段,需要用绳缆坠下山坡才可以看见。”

  “你的英文可派到用场了。”

  韦武缅腆,“还可以应付罢了。”

  两个年轻人趁放学时间空档,往东边山路走去。

  虽是一个难得的大晴天,走近密密的树林,也略觉阴森。

  只见军队在附近平地已扎起营幕,设备齐全得像一个小型军事基地;卫星电话、电脑、传真机、录像器,统统齐备。

  他俩一走近就有人迎出来,“是翻译吗?”

  韦武问:“你们需要翻译?”

  “也征求工作人员。”

  “做什么工作?”

  “请看。”

  山坡下边至少有二三十人正在挖土,他们架起筛架,将每一寸土壤都仔细筛过,寻找蛛丝马迹,认真得像老古学家一样,人人汗流浃背。

  乙玉见他们那样有组织,不禁暗暗佩服。

  韦武立刻被尼龙绳槌下山去做翻译,乙玉站山岗上往下看,只见飞机断成好几截的残骸已隐约可见。

  “你好。”

  乙玉吓一跳,转过身子。

  身后站着一个金发的年轻人,他自我介绍:“我是美国ABC电视台记者史东,你好。”

  乙玉知道对外国人需要不卑不亢,她立刻说:“大家好。”

  史东说:“家祖父是英裔,曾经到过此地买茶叶,他对这一区很熟。”

  乙玉点点头,“我们仍然售茶。”

  史东看着她,“使我奇怪的是,你会说流利英语。”

  “夸奖了,我是村上唯一间小学及中学的英语教师。”

  “谁教会你英语?”记者永远好奇。

  “我在南亚大学毕业返回乡村教书。”

  “了不起。”

  “过奖了,工作进行如何?”

  史东说:“这不是一项密秘行动,我国答应人民:永远不会放弃寻找战时失踪军人下落,这次找到失事飞机,十分兴奋。”

  “可是一共有十名机员?”

  “对,已找到若干骸骨,即时运返做去氧核糖核酸检验,我们亦已找到军人身份项链。”

  那俗称狗牌的项链上刻着军人姓名及军营号码。

  “这次任务真叫人欷嘘。”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