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影视原著 > 建国大业 > |
二 |
|
“为什么?”毛泽东关切地问。 “越往前走,说明咱们的胜利越大呀!” “好!这话讲得有水平!”毛泽东一掌拍在椅背上,“那就让我们一起往前走。古代的大禹为了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被传为佳话。我们共产党人为了解放人民而背井离乡,比他更有志气。” 因为是山区,天黑得早。太阳一挨着山头,就拽都拽不住地往下出溜。沿着昏暗中显得有些发白的公路,汽车来到一个村庄的村口。 “老周,停一下,等等后面。”毛泽东说。 “是不是要在这个村子休息啊?”周西林边问边拉动了刹车杆,车停住了。 “跟恩来、弼时他们商量商量看。”毛泽东说着下了车,“在这个小房子里闷得太久喽,出去换换空气。” 紧跟着毛泽东,阎长林和江青先后出来了。周西林还留在车里。江青在附近溜达。阎长林站在毛泽东身后,警惕地观察着周围。后面的车也陆陆续续到了。 毛泽东的身材与多数中国人相比,明显地高大、魁梧、厚实。丰茂的头发疏朗地梳到后面,露出宽宽的额头,高高的鼻梁……他踏在有些湿润的能感到弹性的土地上。听到村子里的狗一只接着一只地叫了起来,那声音并不带着敌意,多少有些夸张,仿佛在向主人炫示着它们的警觉。在这合唱里,似乎有两三只鸡也不甘寂寞地叫上一半声。虽然是在暮霭中,也能看出家家的烟囱里都冒出白白的烟。眼前的景象使人想起陶渊明在《归田园居 》里的诗句:“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空气中有一种好闻的湿润、芳香的味道,沁人心脾,那是植物复苏散发出来的气息。毛泽东深深地吸了口新鲜空气,两臂做了一个高高的伸张动作,然后僵在那里好一阵儿,全身的筋骨都得到了舒展,解除了长时间一个姿势坐车的疲劳。他从右下兜里摸出剩下的那半截烟,叼在嘴上,又从左下兜里摸出火柴盒,在里面拿出一根火柴,抬起左脚,在布鞋底上一蹭,火柴哧的一声着了。点着了烟,他深深地吸了一口,烟头的烟丝随着吸进的空气猛地一红,像是个红色的小灯泡。 “主席,”周恩来和任弼时过来了,“累了吧?” “不累!”毛泽东摆摆手,“辛苦的是汽车轮子。这比咱们在陕北爬山走路好多了。过去行军哪里享过这样的清福?现代化的优越性,不承认硬是不行。” “在这个村休息吧?”周恩来建议说,“天黑赶路不安全,离城南庄还很远。” “这是什么村子啊?”毛泽东没有急于表态。 “阜平县西下关村。”周恩来说。 “西下关村。”毛泽东重复着,脑子里却在竭力回想着看过的地图,判断着现在所在的位置。他转过脸去看着任弼时,“弼时,你看呢?” “我同意恩来同志的意见。今天早点休息,明天早点赶路。”任弼时戴着度数不浅的眼镜,上唇留着厚厚的胡子,叼着个斯大林式的烟斗,那好像是他在苏联生活过的明显印记。 “好,随遇而安哪。歇息的事情由恩来安排。先打个尖。弼时召集村里的党员干部开个座谈会,调查一下这里的工作情况,了解一下地方的同志对上级和中央有什么想法。如果有时间的话,我和恩来也想见见大家。” 1948年4月13日一早,车队告别了西下关村的乡亲和党员干部,迎着朝阳出发了。 和昨天的顺序一样,毛泽东乘坐的汽车走在前面。下午2点多钟,有两辆草绿色的吉普车迎着车队缓缓地开过来了。 “主席,可能是来迎接您的。”周西林判断说。 “好,那就开慢一点。”毛泽东用左手轻轻地拍了拍前排的椅背,通过挡风玻璃注视着由远而近的吉普车。 吉普车在前方二十米处停下了,车上下来两位中年的解放军,向这边摆摆手,示意停车,然后斜穿公路跑了过来。 “噢,是荣臻他们。老周,停车!”毛泽东对周西林说完,又扭脸对江青说,“主人到了,咱们快点下去。” 汽车刚一停稳,毛泽东已经迈出了车厢,站到了路面上。晋察冀军区的司令员聂荣臻和参谋长赵尔陆满脸是笑地跑上前来。两人立定,齐刷刷地向毛泽东敬了个标准的军礼。 “主席好!”两人异口同声。 “好,好,好。”毛泽东笑着与他们握手,“荣臻,尔陆,你们好吗?” “好,好。”两人说。 “主席,您身体怎么样?”聂荣臻关切地问。 “好得很哪!原来还有些病,蒋介石一进攻延安啊,连病也没有了,还得谢谢他蒋介石啊。” “聂司令好!”江青从车的右侧绕了过来。 “江青同志好!”聂荣臻热情地同她握手。 “江青同志好!”赵尔陆同江青握手。 |
|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