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影视原著 > 建国大业 > |
四 |
|
靠玻璃窗放着一张普通的三屉桌,三屉桌前有一把全木质的靠背椅。三屉桌和椅子都像是乡间粗木匠的手艺。三屉桌是树皮色儿,桌面上,胳膊和书本常接触的半圆范围露出了木头的本色儿。靠背椅清漆色,椅面的木头约两指厚,屁股接触的位置有些凹陷了。 桌子上摆放着几个必不可少的物件:一盏玻璃罩子擦得近乎透明的煤油灯。一块最普通的石砚边上倚着还剩半截的墨,有些开裂的竹子笔筒里插着几支毛笔。一个竹皮外壳的暖水瓶,竹皮外壳早就失去了新鲜的颜色,头上露出小脖儿的内胆却亮得像面镜子,看来是新换的。一个带盖儿的已经有些掉瓷儿的搪瓷大茶缸。 屋子的中间放着一张长条桌,四条腿,桌子有点晃。桌面上铺着经纬纹理已经毕现的黄色毛毯,像是缴获日本军队的战利品。长条桌旁摆着一些长条凳,连漆都没有刷过,凳面上的木疤处有些拉手,其他部分倒是被磨光了。看得出来,军区主要领导经常在这里开个小会,或在长条桌上铺开军用地图进行战役部署。 柔和的阳光从玻璃窗斜射进来,照在办公室的东墙上,把墙映得金黄金黄的,那是恋恋不舍的太阳落山前释放的最后一抹余晖。 毛泽东坐在靠背椅上,周恩来、任弼时、聂荣臻坐在长条凳上。 “荣臻哪,我们这些人一来,”毛泽东在三屉桌的侧面哧地划着了火柴,一边点着烟,一边略带歉意地说,“就喧宾夺主,搅得你们不得安宁,不好意思啊!” “哎,主席说的是哪里话!这就太见外了。”聂荣臻急忙说,“像主席、周副主席、弼时同志这样的贵客,我们请都请不来呀!只怕是招待不周啊。军区条件有限,就这么几间好一点的房子,你们长途跋涉,一路颠簸,太辛苦了,好好休息一下是应该的。我们在这儿多年,习惯了,住哪儿都一样。” “几年不见,见到你们很高兴。”毛泽东兴致勃勃地说,“路上看到麦子长得不错,还有水浇田,看来今年是个好年景。老百姓见了我们都是眉开眼笑的,就像当年在江西到了兴国一样。说明晋察冀的工作搞得不错,不愧是模范边区呀。” “一过龙泉关,我们就有这种感觉了。”周恩来说。 “是这样。”任弼时叼着烟斗,满屋都是烟丝的香气。 “我已经给少奇同志和总司令打了电话,”聂荣臻汇报说,“说你们安全到达了,请他们放心。少奇同志和总司令都很高兴,让我转达他们的问候,指示军区好好招待你们。少奇同志还向主席请示,问以后中央机关的驻地选在什么地方。” 毛泽东站了起来,走到军用地图前,伸出左手,很快找到了城南庄。 “少奇他们那里叫……” “平山县西柏坡,”聂荣臻走到地图前,用食指点了一下,“在这儿,离这儿大约有九十公里吧。” 毛泽东用左手的中指和拇指在两点拃了一下,测量它们之间的距离。 “荣臻,你已经算是半个当地人了,给我们介绍一下这两地的情况吧。” “这两个地方我都熟悉。抗战时,鬼子‘扫荡’到阜平,我们就去平山;鬼子到了平山,我们就回阜平。两个地方来回跑。” “那你最有发言权。这两个地方比较起来,哪个更好一些呢?”周恩来问。 “嗯……都差不多吧,都是山区、半山区。哎,想起来了,当地对这两个县还有句民谣呢。” “哦,说说看。”毛泽东很感兴趣。 “‘阜平不富,平山不平。’”聂荣臻说,“前边那句的意思很明显,无争议。对‘平山不平’这句的意思有三种解释。” “三种?哪三种?”任弼时从嘴里拔出烟斗问。 “一种说它的意思是平山的地势不平;一种说‘平’是‘贫’的谐音,就是说平山不穷;还有一种说它的意思是平山贫富不均,有富有穷。” “噢……有意思,还符合实际吗?”毛泽东盯着他问。 “嗯……大体符合吧。” “哦……”毛泽东点着头,抽了一口烟,思忖着。 |
|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