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3期


童真童趣 如梦如幻

作者:庞潇红




  三毛,原名陈平,台湾女作家。《胆小鬼》选自她的散文集《倾城》,主要写她小时候偷钱的故事。三毛的文风质朴率真,不加雕琢,这篇《胆小鬼》更是写得诙谐生动,情趣盎然。
  文章一开始并没有直接入题,而是先卖了个关子,用“这件事”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究竟是什么事成为大家普遍的童年经历呢?在第二段揭示了谜底——“偷钱”之后,三毛又宕开一笔,接着写别人偷钱之后的结果,吊住大家的胃口:到底三毛偷没偷呢?怎么又叫“胆小鬼”了呢?按照正常的思路,接下来怎么也该偷钱了,可是还没有,作者又开始回忆童年的爱好和渴望,画片、糖纸和橡皮筋,都是需要钱才能换来的,可是偏偏没有钱,如此千呼万唤出“偷钱”,“偷”家里的钱。
  三毛非常聪明,把势蓄得足足的,隆重地推出“偷钱”这一事件。可当我们以为她一定会浓墨重彩地描绘偷钱的过程时,她却轻轻巧巧地一转身,钱已经到手了,好像全不费工夫,文字也很平淡:“我的呼吸开始急促起来,两手握得紧紧的……再有知觉的时候,已经站在花园的桂花树下,摸摸口袋,那张票子随着出来了,在口袋里。”细味之下,却是以具体的动作、神情,充分展现了抽象的心理感觉,紧张之态,如在眼前。
  接下来就是偷钱以后的心理活动描写。母亲随口的自语使她满脸滚烫,不肯脱掉长裤而装发烧头痛,“口袋里的五块钱就如汤里面滚烫的小排骨一样,时时刻刻烫着我的腿。”小孩子的做贼心虚让人忍俊不禁却又觉得活灵活现。偷钱以后如何使用呢?三毛左思右想,始终花不出去,最后是偷跑进母亲房间,将钱扔进墙和柜子的夹缝里才如释重负,末了还煞有介事地告诉母亲。费尽辛苦换来的滋味并不好受,摆脱了重负却又怅然若失,真真是细腻逼真。
  一次童年的经历,一次多数人都有过的童年经历,被三毛描绘得栩栩如生,诙谐有趣。没有严肃的说教,没有矫情的说理,我们所有的读者,跟随三毛纯真的笔触,又回到了自己的童年,又和三毛一起,做了一次“偷钱”的历险。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