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4期
一曲生命和活力的火烈颂歌
作者:王永欣
《安塞腰鼓》是一曲陕北人生命和活力的火烈颂歌,是一首黄土高原沉实、厚重、内蕴的诗性礼赞。从“安塞腰鼓”的舞姿和鼓声中,我们可以发现并攫出陕北人的神韵和气魄。
“安塞腰鼓”是黄土高原上一种集打击乐和舞蹈于一身的特殊艺术形式。它粗犷、雄浑、动力十足的风格正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地理风貌、民风民情等浑然一体。真正的高手在演奏时必须达到人鼓合一,人借鼓势,鼓借人威,酣畅淋漓,神气贯通。
初读散文《安塞腰鼓》,我脑海中就被一阵阵粗犷、深沉、激越的鼓声充满了,以至于没来得及细品文章的意味。细读之下,语言的醇厚之气从鼓声中扑面而来,令人身心为之一振,胸怀为之一宽。
一开始,文章就像电影中的静止镜头:“一群茂腾腾的后生”“风吹动了高粱叶子,也吹动了他们的衣衫。”“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地,似乎从来不曾响过。”人是静的,风吹叶动正衬托出他们的静。这样一群雕塑一般的汉子,沉默着,积聚着,在生命力勃发前的这一刻,这种“沉稳”和“安静”更让人感觉到生命力的强劲,如同奔腾于地下的岩浆,一旦喷发,必将造成无比雄壮的力之奇观。
果然,一爆发,就爆炸了。这百十个精壮后生积聚起来的力量,足以点燃黄土高原上厚厚的黄尘。这里用了一组比喻、排比句来营造这“壮阔”、“豪放”、“火烈”的阵势,将他们的击鼓和舞蹈描绘得气象万千,淋漓尽致。“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在这样一组句子面前,人来不及呼吸就被涌动的生命急流裹挟进去,随着这群黄土高原上的汉子,在鼓声中尽情地释放生命的激情。荒凉冷寂的黄土地在这鼓声中也变得亢奋、激昂,充满生机和色彩。生命力灼人的热量赋予黄土地深沉的亢奋和飞扬的激情。
“好一个安塞腰鼓!”此句反复出现,为全篇奠定了抒情的基调。本文的“精神内涵”也在这里:“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作者思接千载,心游万仞,在鼓声的海洋里体验生命的蒸腾和勃发,所有的束缚、羁绊、闭塞在这隆隆的鼓声中都不堪一击。这鼓声激荡着,传播着,山崖也成了一面鼓,人心也成了一面鼓,鼓声淹没一切,也拯救一切,世界上只剩下这一片隆隆、隆隆、隆隆隆隆……的鼓声,这里有黄土地上几辈辈人的抒情、思索、阵痛的发生和排解。
黄土地上的物质生活是寒酸和简陋的,在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中,在一张张憨厚质朴的面孔上,居然能蕴藏和表现出这样气势磅礴的能量,精神在这样的时刻闪着金子般的光芒。鼓声铿锵,只有黄土高原厚厚的土层才涵养得出这些元气淋漓的后生,才承受得住如此惊心动魄的搏击!这是黄土地赋予汉子们的性格,这是黄土地的灵魂在闪烁,汉子们就是黄土魂哪!
这从黄土深处喷薄而出的原始生命力量让汉子们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震撼,令人叹为观止;这样的舞姿是痛快淋漓的,是坦诚明快的。形体在此时只是一种抽象的符号,所传达的是痛苦和欢乐、生活和梦幻,摆脱和追求……一切都融在这腰鼓声中,一切都在“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人和鼓水乳交融,合二为一。
开头是静的,结尾复归于静。这种猛然爆发和戛然而止的安排显然别具匠心。当天地之间的生命激情随鼓声飘散之后,这样的静是经历过大喜大悲、大起大落之后的一种彻悟。随着远处的一声鸡啼,人的思维被引向更深邃的思考之中。
这是一曲属于黄土高原的生命赞歌和力量赞歌。
“好一个安塞腰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