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6期


让人生闪射智慧的灵光

作者:向明康




  导引:
  芸芸众生,有些人活得好累、好辛苦,一生庸庸碌碌;有些人却活得好潇洒、好自在,一世轰轰烈烈。缘何如此呢?关键取决于人们生存智慧的有无。前者只因生存智慧的严重缺失,后者却拥有灵光闪射的生存智慧。
  
  一
  
  点击:
  生活中的你,应该为怎样的人生目标去挣命?应该怎样看待自己拥有的优势?你是否在为自己的贫穷而忧愁?请读——
  
  装备精良的愚蠢
  陈君华
  有人说,世上存在着装备精良的愚蠢,正如存在着衣着时髦的傻瓜。这种愚蠢披着聪明、好强、机巧的外衣,使人十分着迷地被它牵着陷入种种不幸之中而不自知。几乎人人都难逃其手心的有三种:
  一曰挣命。挣命者便是明明做不成却偏偏为做皇帝去拼死拼活的人。一种说法是,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这固然鼓励人敢闯敢干,但想到了未必做到,如果一再碰壁就不能一条道走到底。一种说法是,我喜欢的东西就一定要得到手。乍听起来似乎像英雄,但人生在世,喜欢的东西恒河沙数,到手的却寥若晨星。明明得不到,就不能手推火车累断筋。一种说法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失去。这是失恋者痛心疾首的典型语言。明明人家已经离你远远而去,你还那么死心眼留恋着实际上不存在的东西,直至殉情而疯而死,实为天下最蠢之人。
  二曰炫耀。老年人炫耀经验,中年人炫耀业绩,青年人炫耀聪明,少年人炫耀成长。炫耀似乎是人的一种天性。在当今社会,出于竞争的需要,敢于炫耀是自我推销的重要手段。这种炫耀是人们在市场压迫下所作的无奈的选择。但是,当炫耀裹挟着的自卑和虚荣演示为人生的常态时,便愚不可及了。
  三曰穷愁。人生在世,无论贫富智愚,谁也躲不了一个“愁”字。尤其是当今时代,沧桑变化何其迅速,种种忧愁纷至沓来。但若是身陷穷境,便不能再愁了。正如一位学者所说,决不能让穷和愁同时光临。凡是自然界叫人生存的地方,它也安排了幸福,而且幸福的享受只取决于我们。真正的福分在于自我发现,悠悠享受:买不起轿车在高速公路上逞强,却骑得起自行车在田间小道赏景;别人在闲暇时弹弹钢琴,自己也可以无聊时听听鸟鸣。这自然不是说安于贫穷,但唯有不被贫穷所压倒,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才有可能告别贫穷。
  (选自《老年教育》)
  品评:
  人生在世,若被生活愚弄而不自知,的确是一种悲哀。比如文中说的,为不切实际的目标去挣命,为自己占据的优势而炫耀,为身陷穷境而忧愁苦闷。应当学聪明些,奋斗目标切实一点,虚荣之心克制一点,面对贫穷乐观一点。这样,你就不是“衣着时髦的傻瓜”了。
  
  二
  
  点击:
  人生应持怎样的心态,怎样的眼光,的确是一门高深的学问。鼠目寸光,难成大器;欲望太多,难免痛苦;过分追名逐利,等于自掘坟墓。那么,怎样的人生态度才是正确的呢?请读——
  
  人生三看
  张立新
  
  看远
  看远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没有远见必犯错误。有道是: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看远,既是目标,也是过程,更是境界。目标牵引成长,过程充盈人生,境界提升形象。一个被眼前美景所吸引的人,难见山外之山;一个被蝇头小利所困扰的人,难睹天外之天。这种人,往往在自我陶醉、自我满足、自我放纵中自毁前程。
  一个鼠目寸光的人,难成大器。
  
  看淡
  这个世界有太多的诱惑,因此有太多的欲望,有太多欲望满足不了的痛苦。一个人要以清醒的心智和从容的步履走过岁月,他的精神中必定不能缺少淡泊。
  否则,他不是活得太忧郁,就是活得太无聊。
  看淡,不是不求进取,不是无所作为,不是没有追求,而是以一颗纯美的灵魂对待生活和人生。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让我们的心境离尘嚣远一点,离自然近一点,淡泊就在其中。
  
  看透
  据说乾隆皇帝当年巡察江南时,看到江面上千帆竞渡,不禁好奇地问左右:“江上熙来攘往者为何?”陪伴一旁的大学士纪晓岚随口答道:“无非为名、利二字。”可谓一语道破天机,看透人生奥秘。
  正确地追名求利,有助于开发人智,推动社会前进。超出社会道德规范和法纪约束,不择手段地追求名利,无疑等于自掘坟墓。
  天空如洗,远山如黛。世界是那样明朗,又是那样幽玄。看透,方能超越自我,完善自我;看透,才能大可利国,小可全身。
  (选自《广州日报》)
  品评:
  “看远”、“看淡”、“看透”,实在是对人生态度的高度概括。“看远”告诉人们应有鸿鹄之志,看到山外有山,不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为蝇头小利所困。“看淡”告诉人们应远离尘嚣,保持淡泊心境,不可为欲望而痛苦。“看透”告诉人们,不可超越社会道德规范和法纪约束,不择手段地追求名利。人生箴言,应当记取。
  
  三
  
  点击:
  清人彭端淑在《为学一首示子侄》一文中讲述了这样一件事:蜀之边境有贫富两个和尚,都想去南海。穷和尚仅凭“一瓶一钵”“自南海还”的举动,使“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的富和尚面有“惭色”。这给我们的人生怎样的启示呢?请读——
  
  启示
  刘燕敏
  英国小伙子科莱特在哈佛大学读二年级时,一位同学和他商议,一起退学,去开发32Bit财务软件,因为新编教科书中,已解决了进位制路径转换问题。
  当时,科莱特感到非常惊诧,因为他来这儿是求学的,不是来闹着玩的。再说对Bit系统,墨尔斯博士才教了点皮毛,要开发Bit财务软件,不学完大学的全部课程是不可能的。他委婉地拒绝了那位小伙子的邀请。
  10年后,科莱特成为哈佛大学计算机系Bit方面的博士研究生,那位退学的小伙子也是在这一年,进入美国《福布斯》杂志亿万富豪排行榜。1995年科莱特认为自己已具备了足够的学识,可以研究和开发32Bit财务软件了,而那位小伙子则已绕过Bit系统,开发出Eip财务软件,它比Bit快1500倍,并且在两周内占领了全球市场。这一年他成了世界首富,一个代表着成功和财富的名字——比尔·盖茨也随之传遍全球的每一个角落。
  这个故事启示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人认为,只有具备了精深的专业知识才能从事创业。然而,世界创新史表明:先有精深的专业知识才从事发明创造的人并不多,不少成就一番事业的人,都是在知识不多时,就直接对准了目标。
  在这个世界上,似乎存在着这么一个真理:对一件事,如果等所有的条件都成熟才去行动,那么他也许得永远等下去。
  (选自《新华日报》)
  品评:
  本文运用对比的手法,昭示了一个深刻的生活哲理:做任何一件事,不能等到所有的条件都成熟,再去付诸行动,那样,往往会给自己的人生留下无尽的悔恨和遗憾。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却不是这样,他在自己知识尚不多时,就直接对准了人生的目标,并即刻付诸行动。所以,他夺取了人生的灿烂辉煌。
  
  四
  
  点击:
  幸福的生活是人人向往的,追求人生的幸福也无可非议。可是你想过没有,幸福的内涵是什么?应该如何去追求幸福?怎样才称得上是真正的幸福?如果你把握不准,那么请读——
  
  幸福的度量衡
  骆爽
  几千年前,有一位极富有的亚洲国王名叫克罗伊斯。他常常挂在嘴巴上的就是:“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有一年夏天,从希腊来了一位智者所罗门,到富丽堂皇的宫殿中拜访克罗伊斯。克罗伊斯问他:“所罗门,你认为谁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所罗门说了几个希腊年轻人的名字。克罗伊斯火了:“你怎么能这么说呢?你一点也不提我,难道你认为我的权力和财富不值一提吗?为什么你把这些忙忙碌碌的穷人放在世界上最富有的国王的前面?”所罗门回答说:“啊,国王,在你去世之前,没有人能预言你是不是幸福。因为没有人知道灾难会不会降临到你身上,没有人知道这些繁华之后会有什么样的不幸来临。”果然没有多久,克罗伊斯的王国被波斯国王居鲁士所灭。
  

[2]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